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原窑洞文化生态研究

作 者: 秦婧
导 师: 延百亮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宣传保护 文化传承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TU-0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对中原窑洞的研究,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中国本土特色建设文化的深入研究应以中国各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为基础。在整个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气候变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地域建筑引起越来越多建筑师的反思,特别是具有朴素生态观的中国传统特色民居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二是中原文化的影响。广义上讲,中原文化涵盖黄河流域九个省区的文化内涵。中原传统民居更可扩展以儒家文化建构基础社会的区域建筑文化总体。而河南正处于处于这一文化区域的中心,因其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原因河南传统民居成为中原民居建筑文化的主体。因此,河南窑洞民居的传统和形成成为中原文化的一个载体,并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影响整个中国。这也是一种研究中原窑洞的一个文化视角。河南窑洞民居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不是窑居实例简单的排列史,而是人、窑洞和自然三者关系的发展史。本文在首先对中原窑洞民居的基本类型、历史沿革、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人文、地理、文化、社会、经济层面揭示中原窑洞民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结合河南文化生态环境揭示其地域特征,宣传其生态和文化品性,保护现存窑洞,发展窑洞生态建筑和传承传统民居文化内涵。窑洞传统民居的研究作为文化产业研究的一部分,对于中国社会生态发展、传统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研究的重点为两个方面:即河南传统窑洞民居的传承与再生。所谓传承既包括河南传统窑洞民居的类型的梳理,又涵盖窑洞聚落地域性文化、人文特征等的继承。再生指对窑洞民居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探讨,通过图片、媒体宣传、开展特色旅游等增加窑洞利用率等,将河南特色民居加以保护、甚至扩展到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范围内,运用地域生态性、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等提出多种方案,使窑洞聚落的存在扩大化、产业化。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1 引言  11-17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4
    1.2.1 研究目的  13
    1.2.2 研究意义  13-14
  1.3 研究对象  14-15
  1.4 研究方法  15-16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17
2 中原窑洞分布与类型  17-32
  2.1 窑洞开挖原因  17-20
    2.1.1 挖掘窑洞的自然条件  18-19
    2.1.2 地理位置的挖窑诱因  19
    2.1.3 外来人口迁入的外在原因  19-20
  2.2 中原窑洞分布地区  20
  2.3 中原窑洞的类型  20-24
    2.3.1 靠崖式窑洞  20-22
    2.3.2 下沉式窑洞  22-23
    2.3.3 窑房并用  23-24
  2.4 各地窑洞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4-32
    2.4.1 相同点  24-26
    2.4.2 不同点  26-32
      2.4.2.1 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差别  26-29
      2.4.2.2 中原各地区窑洞差别  29-32
3 中原窑洞生态沿革  32-45
  3.1 原始简陋阶段  32-34
    3.1.1 天然洞穴  32-33
    3.1.2 人工挖掘洞穴  33
      3.1.2.1 竖穴、半穴居  33
      3.1.2.2 阶级出现,穴居发展  33
    3.1.3 窑洞民居形成  33-34
  3.2 发展兴盛阶段  34-42
    3.2.1 兴盛依据  34-35
    3.2.2 兴盛标志  35-42
      3.2.2.1 窑居服饰和食俗文化  36-38
      3.2.2.2 窑居精神文化生活  38-42
  3.3 没落衰退阶段  42-45
    3.3.1 窑洞衰退的主要原因  42-44
      3.3.1.1 自身劣势  42-43
      3.3.1.2 社会因素  43-44
    3.3.2 窑洞衰退的主要表现  44-45
      3.3.2.1 窑洞老化,坍塌损坏  44
      3.3.2.2 建筑更新,窑居易主  44-45
4 中原窑洞居民的生存现状  45-51
  4.1 生活方式较为原始  45-48
    4.1.1 传统的农耕方式  45-46
    4.1.2 独特的传统黄土民俗  46-47
    4.1.3 古朴的情感道德  47-48
  4.2 融合部分现代文明  48-49
    4.2.1 注重饮食营养搭配  48
    4.2.2 注重物质与精神享受,但仍与都市有一定差距  48-49
  4.3 自卑自咎,人心思迁  49-51
5 中原窑洞生态价值  51-60
  5.1 窑洞民居的生态价值  51-53
    5.1.1 居住窑洞利于健康长寿  52
    5.1.2 居住窑洞省钱节地、节能环保  52
    5.1.3 窑洞民居符合人居环境学  52-53
  5.2 窑洞民居的建筑学价值  53-54
  5.3 窑洞中的文化本土性价值  54-60
    5.3.1 中原窑洞的历史文化价值  54-58
      5.3.1.1 中原窑洞是华夏子孙文明的摇篮  54-55
      5.3.1.2 中原窑洞是战争的见证者  55-56
      5.3.1.3 中原窑洞是自然灾害的见证者  56-57
      5.3.1.4 中原窑洞的兴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晴雨表  57-58
    5.3.2 窑洞的吉祥文化特色  58
    5.3.3 窑洞的农耕文化  58
    5.3.4 窑洞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  58-60
6 中原窑洞保护管见  60-70
  6.1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窑洞的居住优势和环保价值  60-65
    6.1.1 利用视觉媒体  60-65
      6.1.1.1 电视  60-61
      6.1.1.2 电影  61-62
      6.1.1.3 画报  62-63
      6.1.1.4 报纸、杂志  63-64
      6.1.1.5 摄影展  64
      6.1.1.6 互联网  64-65
    6.1.2 利用其他媒体  65
  6.2 将窑文化传播与发展特色旅游相结合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点  65-67
    6.2.1 风情游  66
    6.2.2 文化游  66-67
  6.3 窑房并居,宣传两者优势  67-68
    6.3.1 窑房结合,放大两者优势  67
    6.3.2 以点带面,推广经验  67-68
  6.4 政府投入扶持窑洞建设与保护  68-70
    6.4.1 建筑补贴  68
    6.4.2 扶持第三产业  68-70
结语  70-72
图和附表清单  72-73
参考文献  73-74
致谢  74-75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75

相似论文

  1.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2.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3.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4.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5.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6.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7.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1.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12.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4.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5. 农耕体育文化传承的变迁与当代危机,G807.4
  16.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7.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8.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9.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20.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21.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科学基础理论 > 建筑环境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