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作 者: 郑斌
导 师: 方世明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 住房建设 特征 驱动机制 大别山地区
分类号: TU9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改善居住条件、扩大住房面积,已成为广大农民的一大需求以及消费性投资的重要方面。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和措施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建设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资料以及数据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学者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方面,而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的变化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用地结构、完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布局、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以及保护耕地资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面。农户是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的微观主体,农户宅基地的选择以及住房建设行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住房建设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农户角度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的变化过程、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为制定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构建相应的实证分析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0年2月-3月对大别山地区的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共获得277份农户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八章:第一章:绪论。论述了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驱动机制这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论文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指出了研究中创新点以及当前研究中不足之处。第二章:概况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的理论基础,包括:需求层次理论、消费-收入理论、区位理论、空间演化理论、消费心理学理论。同时分别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发展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家庭财富因素、政策及管理制度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六个方面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驱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章:样本选取及研究区域概况。大别山位于我国中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包括湖北黄冈市,孝感市及河南信阳市的大部分县和安徽六安的金寨,霍山,地貌类型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本研究对该区域内的16个自然村进行了随机和逐户抽样调查,共获问卷277份,同时对调查区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时序变化特征分析。通过对农户调查问卷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①该区农村老旧房居多,农村改善居住条件的潜在需求很大;②农村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建房出现两次高潮,并呈现出“N”型变化特征;③农户新建房屋主要为改善居住条件,并以二、三层楼房为主,新建房屋房间的实际使用率不高,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并且新建房负债情况较为严重:④房屋旧址新建与新址新建并存,但村湾间选址差异性较大。第五章: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在对样本村湾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村湾空间分布变化存在线状扩张型和就地发展型模式。沿交通干线建房带来的潜在居住效益使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户“沿路建房”的现象,形成村湾线状扩张的发展模式。然而,农户住宅布局沿路发展的线状扩张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耕地,而且使村庄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配置,同时还造成了村庄内部大量房屋闲置,并极大的降低了农村有限居住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随着村庄人口增加的不断增加,形成了就地发展型模式,此模式虽然节约了土地,减少了对周边耕地的占用,但就地建房不仅使村内越来越拥挤、而且还使得村落结构如同一盘散沙,村内道路弯曲,房屋犬牙交错,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极大地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第六章: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驱动机制。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选取了14个因素进行初步模拟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该调查区域农户宅基地面积大小的主要显着影响因素主要为:农户家庭年纯收入、宅基地用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交通条件、攀比心理等5个因素。其中交通条件对农户宅基地面积起负向的影响,其他四个因素对农户宅基地面积起正向的影响。第七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一一基于农户意愿的分析。调查分析发现:①有近30%的农户有建房意向,但村湾间存在较大差异性;②拟新建住房主要以二层楼房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近3年内;③拟新建房屋中原址新建与新址新建并存,但同时对耕地占用情况依然较为严重。第八章:结论建议与讨论。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综合研究中得出的主要结论,并根据本研究课题分析所存的问题,从政府角度就如何合理管理与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提出相应建议,同时并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讨论。
|
全文目录
作者简介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4 第一章 绪论 14-23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16 1.1.1 研究背景 14-16 1.1.2 研究意义 16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6-21 1.2.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研究进展 16-18 1.2.2 关于农村住房建设的研究进展 18-20 1.2.3 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20-21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22 1.3.1 研究内容 21 1.3.2 技术路线 21-22 1.3.3 研究方法 22 1.4 本文创新点 22-23 第二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理论基础及影响因素 23-29 2.1 农村住房调查相关概念 23-24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3 2.1.2 农村住房调查统计指标解释 23-24 2.2 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相关理论 24-25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4 2.2.2 消费—收入理论 24-25 2.2.3 区位理论 25 2.2.4 空间演化理论 25 2.2.5 消费心理学 25 2.3 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影响因素 25-29 2.3.1 自然环境因素 25-26 2.3.2 社会发展因素 26 2.3.3 政策及管理制度因素 26-27 2.3.4 农户家庭特征因素 27 2.3.5 农户家庭财富因素 27-28 2.3.6 消费观念 28-29 第三章 样本选取及研究区域概况 29-34 3.1 大别山地区基本情况 29-30 3.2 样本选取 30-31 3.3 研究区域农户的基本情况 31-34 3.3.1 农户的家庭规模及类型 31-32 3.3.2 家庭收入来源 32 3.3.3 家庭收入 32-33 3.3.4 农户家庭收入主要用途 33-34 第四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时序变化特征分析 34-51 4.1 农户住房现状与特征 34-39 4.1.1 农村老旧房居多,并且房屋实际使用率低 34-35 4.1.2 建房时间呈现出"N"型变化特征 35 4.1.3 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 35-36 4.1.4 房屋类型以瓦房和楼房为主 36-37 4.1.5 房屋楼层以一层为主,但二、三层房屋建设增速大 37 4.1.6 宅基地和主房占地面积较合理,附房和庭院绿地面积相对较少 37-39 4.2 农户新建房屋调查情况及特征 39-48 4.2.1 农户新建房屋基本情况及特征 39-42 4.2.2 新建房屋造价资金来源及负债情况 42-43 4.2.3 新建房屋选址情况 43-48 4.3 住房配套设施变化及特征 48-50 4.3.1 卫生设备情况 48 4.3.2 饮用水变化情况 48-49 4.3.3 炊事燃料及取暖设备使用变化情况 49-50 4.4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时序变化现存问题 50-51 4.4.1 自然村湾缺乏规划设计 50 4.4.2 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质量认定,建房质量整体欠佳 50 4.4.3 新建房屋房间的实际使用率不高,房间的空置情况严重 50 4.4.4 农村新建房屋负债情况严重 50 4.4.5 自然村湾土地整理潜力较大 50-51 第五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空间变化特征实证分析 51-59 5.1 样本村湾背景 51-53 5.1.1 姜铺村三组 51-52 5.1.2 付家岗湾 52-53 5.2. 住房建筑现状变化分布特征 53-54 5.2.1. 姜铺村三组房屋建筑现状分布特征 53-54 5.2.2 付家岗房屋建筑现状分布特征 54 5.3 房屋废弃与闲置空间分布特征 54-55 5.4 居民点用地与住房空间分布变化模式特征分析 55-57 5.4.1 姜铺村三组线状扩张型 55-56 5.4.2 付家岗就地发展型 56-57 5.5 调查区居民点用地空间变化存在的问题 57-59 5.5.1 村内住房闲置严重 57 5.5.2 结构形式的混杂 57-59 第六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住房建设变化驱动机制实证分析 59-69 6.1 控制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59-62 6.1.1 自然环境因素变量 59 6.1.2 社会发展因素变量 59-60 6.1.3 家庭特征因素变量 60 6.1.4 家庭财富因素变量 60-61 6.1.5 政策及管理制度因素变量 61-62 6.1.6 心理因素变量 62 6.2 数据来源与说明 62-63 6.3 模型的选择与说明 63-64 6.4 共线性检测与剔除变量分析 64-67 6.4.1 共线性检测 64-65 6.4.2 剔除变量分析 65-67 6.5 模型计量结果 67-69 第七章 农村住房建设变化趋势—基于农户意向的分析 69-73 7.1 基于农户建房意向的调查分析 69-71 7.1.1 有近30%的农户有建房意向,但村湾间存在较大差异性 69 7.1.2 在建房类型意向中主要以二层楼房为主 69-70 7.1.3 拟新建房屋主要集中在近3年内 70 7.1.4 拟新建房屋原址新建与新址新建并存 70-71 7.1.5 拟新址新建中对耕地占用依然较为严重 71 7.2 该区域拟新建住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1-73 7.2.1 农户拟房屋选址随意,缺乏合理规划约束 72 7.2.2 拟新址新建房屋中占用耕地情况依然较多 72 7.2.3 农户家庭收入增加,新房变旧房 72-73 第八章 结论及讨论 73-76 8.1 结论 73 8.2 建议 73-74 8.3 讨论 74-76 致谢 76-77 参考文献 77-81 附录 81-83
|
相似论文
- 基于SVM的高速公路路面浅层病害的自动检测算法研究,U418.6
-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 多厅影院空间架构研究,TU242.2
- 钢在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力研究,TU-0
-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复合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TM461
-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 高频雷达信号电离层污染及时频分析方法研究,TN958.93
-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 用于检索的人脸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研究,TP391.41
- 基于用户兴趣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与实现,TP391.41
- 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 基于特征的软构件建模方法及其在VMI管理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 胆囊炎和肾病综合症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TP391.41
- Q学习在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TP391.41
- 森林防火系统中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TP391.41
-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 直推式支持向量机研究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区域规划 > 中国区域规划 > 农村乡镇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