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介孔二氧化钛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Cd、Cu、Pb的研究

作 者: 李晶
导 师: 周方钦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介孔TiO2 分离富集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类号: O657.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固相萃取的过程中,关键是选择分离材料,它是影响分析选择性与灵敏度的重要因素。所以,该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选择性能优越的新型吸附材料。该论文在查阅文献基础上,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TiO2,并对其进行改性。采用FAAS测定手段,系统地研究了介孔TiO2及其改性材料对痕量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由此分别建立了测定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新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综述了近年来化学分离富集技术以及吸附材料在分析检测重金属中的研究与应用。重点介绍了介孔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其应用,从而提出了介孔二氧化钛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Cd、Cu、Pb的新方法。2.自行合成吸附材料介孔TiO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FAAS为检测手段,系统地研究了介孔TiO2静态条件下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性能,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Qs)是57.8 mg /g。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05 5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对Cd (Ⅱ)的方法检出限23.3 ng /mL,加标回收率在94.0 102.5%之间,此方法应用于矿渣样品中痕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3.以介孔TiO2为固定相,采用FAAS为检测手段,探讨介孔TiO2在动态条件下对痕量铜的吸附性能,系统研究了影响介孔TiO2对Cu(Ⅱ)吸附和洗脱的主要因素,其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7.50 mg/g。方法检出限(DL)为0.698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加标回收率为95.8 101%,该方法用于粮食作物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4.对介孔TiO2进行改性后,制备出负载PMBP介孔TiO2,采用FAAS作为检测手段,探讨了负载型介孔TiO2在动态条件下对痕量铅的吸附性能,其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9.86 mg/g。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1 8.0μg/mL,方法检出限(DL)为0.533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5%。加标回收率在96.0 101%之间,该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测定,结果满意。5.以负载负载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介孔TiO2为固定相,系统地讨论流动注射条件下负载PMBP介孔TiO2对重金属元素镉的吸附性能,详细考察了影响负载PMBP介孔TiO2对Cd(Ⅱ)吸附和洗脱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的条件。该方法检出限(DL)为2.61 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3%,加标回收率为97.4 102%,该方法应用于香烟中痕量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引言  10-20
  1.1 测定重金属的常用方法  10-11
  1.2 分离富集痕量重金属的方法  11-13
    1.2.1 离子交换法  11
    1.2.2 色谱法  11-12
    1.2.3 沉淀-共沉淀法  12
    1.2.4 萃取法  12-13
  1.3 分离富集技术中的吸附材料  13-15
    1.3.1 树脂类  13-14
    1.3.2 纤维类  14
    1.3.3 泡沫塑料类  14
    1.3.4 多孔炭类  14-15
    1.3.5 硅胶类材料  15
  1.4 介孔材料  15-18
    1.4.1 介孔材料的合成  16-18
    1.4.2 介孔材料的表征  18
    1.4.3 介孔材料的应用  18
  1.5 本文的立题思想和意义  18-20
第2章 介孔TiO_2的制备及其对痕量的吸附性能研究  20-27
  2.1 实验部分  20-22
    2.1.1 仪器设备与试剂  20-21
    2.1.2 实验方法  21-22
  2.2 结果与讨论  22-26
    2.2.1 介孔TiO_2 的表征  22-23
    2.2.2 试液酸度对镉的吸附率的影响  23-24
    2.2.3 富集温度和时间对介孔TiO_2 吸附率的影响  24
    2.2.4 介孔TiO_2 静态饱和吸附容量的测定  24-25
    2.2.5 洗脱剂的选择与洗脱时间对洗脱率的影响  25
    2.2.6 共存离子的干扰  25
    2.2.7 分析特性  25-26
    2.2.8 介孔TiO_2 重复使用实验  26
  2.3 样品分析  26-27
第3章 介孔TiO_2动态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粮食中的痕量  27-33
  3.1 实验部分  27-29
    3.1.1 仪器设备与试剂  27-28
    3.1.2 分析方法  28-29
  3.2 结果与讨论  29-31
    3.2.1 酸度对铜的吸附率的影响  29
    3.2.2 上柱液流速对吸附率的影响  29
    3.2.3 洗脱液的选择  29-30
    3.2.4 洗脱液流速的选择  30
    3.2.5 铜的动态饱和吸附量  30
    3.2.6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与精密度  30-31
    3.2.7 分离柱的使用寿命  31
    3.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31
  3.3 样品分析  31-33
第4章 负载介孔TiO_2分离富集测定水样中痕量  33-40
  4.1 实验部分  33-35
    4.1.1 仪器设备与试剂  33-34
    4.1.2 负载 PMBP 介孔TiO_2 材料的制备  34
    4.1.3 分析方法  34-35
  4.2 结果与讨论  35-38
    4.2.1 负载介孔TiO_2 的表征  35
    4.2.2 介质酸度对铅的吸附率的影响  35-36
    4.2.3 上柱液流速对吸附率的影响  36-37
    4.2.4 洗脱液的选择  37
    4.2.5 洗脱液流速的选择  37
    4.2.6 铅的动态饱和吸附量  37-38
    4.2.7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与精密度  38
    4.2.8 分离柱的使用寿命  38
    4.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38
  4.3 样品分析  38-40
第5章 负载介孔TiO_2在线流动注射测定香烟中痕量镉的研究和应用  40-46
  5.1 实验部分  40-42
    5.1.1 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  40-41
    5.1.2 试剂和标准溶液  41
    5.1.3 实验方法  41-42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45
    5.2.1 介质酸度对镉吸附率的影响  42-43
    5.2.2 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  43
    5.2.3 采样时间的影响  43-44
    5.2.4 金属镉的洗脱  44
    5.2.5 金属镉的动态饱和吸附容量  44-45
    5.2.6 共存离子的影响  45
    5.2.7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与精密度  45
  5.3 分析应用  45-46
结论与展望  46-47
参考文献  47-53
致谢  53-54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4
  个人简历  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

相似论文

  1. 通孔电镀铜添加剂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TQ153.14
  2. 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4
  3. 广东凡口铅锌矿矿田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4
  4.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5. 铜渣焙烧改性的实验研究,X758
  6. 牡蛎中重金属镉、铅的富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X174
  7.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定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影响研究,S153
  8. 高铜高锌日粮对仔猪的生产性能、代谢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S828.5
  9.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10. 醋酸铅对鲤鱼卵巢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X174
  11. 镉、铬及铅在日本无刺楤木中积累、分配及其对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S792
  12.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对水分胁迫及污染物暴露的响应,X52
  13. 一些与生物相关分子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分析,X832
  14. 用于铜、锌或铁离子检测的新型荧光探针分子合成及性能研究,O621.3
  15. 蛋膜固相萃取在环境水样微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X832
  16. 碳纳米材料在痕量元素分离富集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TB383.1
  17.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和AM真菌与施磷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18. 萝卜镉胁迫响应相关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S631.1
  19. 镉胁迫及缺硫对水稻非蛋白巯基物质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S511
  20. 外加秸秆与柠檬酸对土壤中铜和镉有效性的影响,X131.3
  21. 铜、锌、硒对药用菊花产量和药效成分的影响,S567.239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法(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法) > 光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