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天目山种子植物区系及其植被恢复状况

作 者: 刘思涵
导 师: 李宏庆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东天目山 种子植物区系 植被恢复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东天目山位于临安西面,距临安大约25公里,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区,因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光照适宜。本研究共采集到东天目山种子植物624种,其中栽培和外来植物65种。区系成分112科360属559种,含裸子植物5科10属13种,双子叶植物96科292属459种,单子叶植物11科58属87种。东天目山植物区系的特点为:种类比较单一,仅有西天目山植物区系的1/3;古老植物丰富,东天目山种子植物区系中的许多科、属在古地质历史时期都已出现;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有14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变型;本区系温带特征明显,同时具有热带亲缘性且特有成分缺乏,其中温带分布类型共208属,占总属数的57.8%,比热带成分高出25.6%,北温带分布95属,占温带属的45.7%、总属数的26.4%,这些北温带分布类型属中的许多种类,组成了东天目山森林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该区系中真正典型的热带成分出现很少,其热带成分属大部分都是向北延伸到亚热带以至温带的衍生种类;本区系与华东植物区系关系最为密切;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绝大部分。东天目山植被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到多次严重破坏后,已经开始恢复,但其发育程度与西天目山植被差距较大,其植被类型可分为灌丛、灌草丛、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草甸和人工林。外来植物在东天目山植物区系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对群落影响较大。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前言  10-11
第一章 植物区系研究概述  11-17
  1.1 植物区系及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内涵  11
  1.2 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11-14
    1.2.1 萌芽阶段  11
    1.2.2 前达尔文时期  11-12
    1.2.3 达尔文时期  12-13
    1.2.4 现代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时期  13-14
  1.3 国内植物区系研究的发展简史  14-17
第二章 东天目山的自然地理及其植被状况  17-22
  2.1 东天目山的地理位置  17
  2.2 东天目山地质状况及土壤条件  17-22
    2.2.1 东天目山地区地质简史  17
    2.2.2 东天目山地区土壤特点  17-18
    2.2.3 东天目山地区气候特点  18
    2.2.4 东天目山地区植被的变革  18-20
    2.2.5 东天目山植物研究的历史  20-22
第三章 东天目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22-37
  3.1 研究方法  22
  3.2 东天目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22-25
    3.2.1 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  22-23
    3.2.2 科、属的组成分析  23-25
  3.3 东天目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的分析  25-33
    3.3.1 东天目山种子植物科的分布类型  25-27
    3.3.2 东天目山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27-33
  3.4 东天目山植物区系的特点  33-35
    3.4.1 种类比较单一  33
    3.4.2 生活型各成分数量差别大  33
    3.4.3 古老植物丰富  33
    3.4.4 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33-34
    3.4.5 温带特征明显,同时具有热带亲缘性  34-35
    3.4.6 特有成分缺乏  35
  3.5 东天目山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的比较特点  35-37
    3.5.1 与华东植物区系的关系  35-36
    3.5.2 与华南植物区系的关系  36
    3.5.3 与华中和西南植物区系的关系  36
    3.5.4 与华北、东北植物区系的关系  36-37
第四章 东天目山植被恢复状况  37-45
  4.1 东天目山植被调查方法  37
  4.2 东天目山植被现状  37-39
    4.2.1 东天目山的植被类型  37-39
    4.2.2 与西天目山植被对比  39
  4.3 从植物种类构成看东天目山的植被恢复状况  39-40
  4.4 从植物区系分布类型看东天目山的植被恢复状况  40-41
  4.5 东天目山的外来植物分析  41-44
    4.5.1 外来植物在东天目山植物区系中所占比例不高  41-42
    4.5.2 外来植物中大多一年生草本  42
    4.5.3 外来植物以菊科禾本科的种为最多  42
    4.5.4 人类活动助长了外来植物的扩散  42
    4.5.5 外来物种对群落的影响  42-44
  本文小结  44-45
附录(东天目山种子植物名录)  45-68
主要参考文献  68-73
致谢  73

相似论文

  1. 雅泸高速高寒高海拔山区路段边坡植被恢复探讨,U418.9
  2. 滦河上游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及资源植物研究,Q948
  3. 沙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评价,X171.4
  4.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植被水源涵养效益,S715
  5. 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Q948
  6.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表土孢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X171
  7. 上海辰山植物园保育区植被特征与保育对策研究,Q948
  8.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模式效果评价及动态分析,S812
  9. 湖南平江幕阜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Q949
  10. 四川广元市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氮素动态研究,S153.6
  11. 桂西北退耕还林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被效益调查研究,S718.5
  12. 喀斯特小生境在喀斯特植被恢复中的作用研究,X171.4
  13. 植被恢复在矸石山灾害治理中的作用,TD88
  14. 京西煤矸石粉碎物绿化基质配比试验研究,S731
  15. 矿山废弃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与评价,S724
  16. 岩溶山地典型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研究,P642.25
  17. 淮北市煤矿沉陷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TD88
  18.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153
  19. 蛟河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后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研究,S154.5
  20. 福建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TD88
  21. 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其资源利用研究,Q949.9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