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喀斯特小生境在喀斯特植被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作 者: 俞筱押
导 师: 李玉辉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喀斯特 小生境 地质遗迹保护 植被恢复 恢复机制 地质公园
分类号: X1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喀斯特植被恢复问题一直为学术界与自然保护、公园管理等部门所重视。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具有自然恢复潜力,但对其动力机制和地质遗迹保护在植被恢复中的意义缺乏研究。对喀斯特植被恢复机制、保护地质遗迹对植被恢复的意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选择了滇青冈林(地带性植被)、次生林、萌生滇青冈林、灌草丛、云南松林等石林不同演替阶段的典型植被类型进行群落调查。共调查到物种282种,属于96科。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中,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整体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有个别增大的现象),优势度指数(Simpson指数)呈增加趋势;各群落物种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灌草丛、云南松林与地带性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巨大;有部分木本植物(包括一些地带性植被优势种)的繁殖体保存于特殊的地质遗迹中。喀斯特地质遗迹的多样性是喀斯特小生境多样性的基础。小生境是小尺度的生境,喀斯特小生境与喀斯特溶痕系统密切相关。从喀斯特溶痕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角度看,石林的小生境可分出节理溶沟、裂隙溶沟、楔状槽沟、深溶蚀坑、溶蚀石堆、浅溶蚀盘、溶蚀穿洞、溶蚀井或圆形溶槽和溶蚀廊道等9种。选择了滇青冈林、次生林、灌丛、灌草丛4种群落类型进行小生境与小生境群落调查。调查到的这些小生境的长度在31~340cm,宽度在10~261cm。共调查到木本植物92种属于40科,个体数11420株,其中以溶蚀廊道的木本植物总数最多,溶蚀穿洞最少;调查了部分草本植物,记录到59种。对石林小生境群落分析的结果表明:一部分小生境的木本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特别是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变化很小,反映了抗干扰能力强的特征,这类小生境相对封闭或长宽比较大,在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能保存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植物繁殖体的特征,为喀斯特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繁殖体来源,但保存的繁殖体类型与目标群落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包括裂隙溶沟、溶蚀石堆、楔状槽沟、深溶蚀坑等4种;而相对开阔或长宽比较小的小生境木本植物消失快,在封禁后迅速被草本植物所占领,形成阳性植物组成的小群落。石林保护开发地质遗迹,发展旅游业,

全文目录


摘要  3-5
英文摘要  5-6
目录  6-8
1、选题与研究背景  8-14
  1.1 选题依据  8-10
    1.1.1 喀斯特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8-9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样地选择  9-10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0-11
    1.2.1 研究内容  10-11
    1.2.2 技术路线  11
  1.3 研究地点概述与研究方法  11-14
    1.3.1 研究地点概述  11-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2、研究结果  14-56
  2.1 调查样地植被特征  14-34
    2.1.1 石林调查样地植物群落外貌特征  14-15
    2.1.2 石林各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15-29
    2.1.3 石林各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变化  29-32
    2.1.4 群落相似性及其变化  32-33
    2.1.5 石林植被变化原因分析  33-34
  2.2 石林小生境特征与生物多样性  34-56
    2.2.1 石林小生境类型与特征  34
    2.2.2 小生境植物物种组成及其数量  34-44
    2.2.3 石林小生境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44-46
    2.2.4 石林小生境群落相似性与聚类分析  46-48
    2.2.5 石林珍稀濒危与特有植物及其在小生境中的分布特征  48-56
3、喀斯特小生境在植被恢复中的意义  56-57
  3.1 小生境对植物繁殖体保存的作用及其意义  56-57
    3.1.1 不同的小生境对植物繁殖体的保存作用不同  56
    3.1.2 小生境对植物繁殖体保存的意义  56-57
    3.1.3 小生境中植被的恢复方式  57
  3.2 保护地质遗迹对植被恢复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57
4、结果与讨论  57-59
  4.1 小生境的概念与分类  57-59
    4.1.1 小生境的概念  58
    4.1.2 小生境的划分  58-59
  4.2 研究结果的现实意义  59
5、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植被保护与恢复对策  59-61
  5.1 石林部分地质遗迹保护了植物的繁殖体  59-60
  5.2 石林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促进了植被恢复  60
  5.3 石林植被恢复对策  60-61
    5.3.1 保护地带性植被的残留体  60
    5.3.2 适宜补植,逐步替代人工林  60-61
    5.3.3 社会经济支持  61
6、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61-62
参考文献  62-66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66

相似论文

  1.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多样性与生境选择研究,Q958
  4. 棘胸蛙非特异性免疫在多种环境胁迫下的反应特征,Q958.1
  5.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6. 不同退化程度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S158
  7.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8. 山西省野生大鲵资源现状及栖息地生境特征研究,S862
  9. 地质公园博物馆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研究,TU242.5
  10.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研究,TP212.9
  11. 广西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其特色研究,F592.7
  12. 广西靖西县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取食生态初步研究,Q958
  13. 基于约束理论的造纸企业生产调度模型研究,F426.83;F224
  14. 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X171.4
  15. 配电网无功优化与控制研究,TM761
  16. 基于ARM的皮带秤研究与设计,TH715.195
  17. 广州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唐鱼生境研究和保护生物学对策,S863
  18. 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群落种子库功能群特征及植被恢复研究,S812
  19. 构树和桑树对聚乙二醇诱导的干旱以及低磷的生理响应,S718.4
  20. 邵阳县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S718.5
  2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种子库空间异质性分析,S71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