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分布式总能系统的集成与分析

作 者: 张斌
导 师: 韩吉田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制冷及低温工程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总能系统 制冷 模拟
分类号: TM91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为此不断探索追求高效、清洁的理想能源,分布式总能系统的概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已探索出以燃气轮机、内燃机、高温燃料电池等多种能量设备为原动机的总能系统构成方式。其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第三代燃料电池技术,以其高效、无污染且余热利用价值大的特点,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其作为分布式总能系统原动机的优越性。因此,开展基于SOFC的分布式总能系统的研究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其中重点介绍了作为总能系统原动机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发展现状,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与西门子西屋公司100kW的SOFC试验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具体分析了温度、压力、电流密度等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温度的提升有利于SOFC输出功率的增加,但却使发电效率降低,当温度超过1000℃时,SOFC相对于普通热机已没有明显优势。SOFC的性能随压力升高而改善,但也对电池的密封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流密度增加后,电池功率先增后减,是因为功率受到电流和电压两方面影响的结果。第二部分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的SOFC总能系统集成方式。目前,SOFC的集成方式主要是SOFC的高温排气进入燃气轮机(GT)膨胀做功组成SOFC/GT联合循环或是驱动吸收式制冷机,以利用余热。本文则在以上能量梯级利用的基础上,用SOFC/GT联合循环的排气驱动对热源要求较低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从而实现了能量的三级利用。第三部分建立了新型总能系统中压气机、透平、制冷机等部件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额定工况下的系统参数,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变工况下电流密度、压气机压比、燃料利用率和过量空气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增加后,发电效率降低,排气温度升高,制冷量增加。随着压比的升高,压气机耗功增多,电池功率下降,制冷量也减少。当燃料利用率为0.85时,电池效率最高,利用率进一步增大时,电池效率下降,制冷量微升。过量空气系数增大会带走更多热量,不利于系统性能,但对于控制电池温度,保证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符号表  12-14
第一章 绪论  14-18
  1.1 前言  14-16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1.3 EES简介  16-18
第二章 SOFC模型建立与性能分析  18-43
  2.1 燃料电池概述  18-19
  2.2 燃料电池的原理与分类  19-21
    2.2.1 燃料电池原理  19-20
    2.2.2 燃料电池的分类  20-21
  2.3 燃料电池的理论基础  21-26
    2.3.1 燃料电池的化学热力学分析  21-23
    2.3.2 燃料电池的极化  23-24
    2.3.3 燃料电池的效率  24-26
  2.4 SOFC数学建模和模型验证  26-38
    2.4.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概述  26-28
    2.4.2 SOFC研究现状  28-30
    2.4.3 SOFC数学建模假设  30-31
    2.4.4 电池反应及其化学平衡  31-34
    2.4.5 SOFC电池堆的输出电流、电压及功率  34-36
    2.4.6 SOFC电池堆模型的验证  36-38
  2.5 SOFC模型计算结果  38-42
    2.5.1 工作温度对SOFC性能的影响  38-39
    2.5.2 压力对SOFC性能的影响  39-41
    2.5.3 电流密度对SOFC性能的影响  41-42
  2.6 本章小结  42-43
第三章 SOFC分布式总能系统的集成  43-53
  3.1 分布式总能系统研究现状  43-48
    3.1.1 分布式总能系统概述  43-45
    3.1.2 分布式总能系统研究现状  45-48
  3.2 SOFC分布式总能系统的集成  48-52
    3.2.1 SOFC/GT联合循环  48-50
    3.2.2 SOFC/GT+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总能系统  50-52
  3.3 本章小结  52-53
第四章 SOFC分布式总能系统建模及性能分析  53-70
  4.1 燃气轮机数学建模  53-60
    4.1.1 微型燃气轮机简介  53-54
    4.1.2 压气机数学模型  54-58
    4.1.3 燃气轮机数学模型  58-60
  4.2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及换热器  60-63
    4.2.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60-62
    4.2.2 换热器模型  62-63
  4.3 SOFC总能系统计算结果  63-69
    4.3.1 额定工况计算结果  63
    4.3.2 压比对总能系统性能的影响  63-65
    4.3.3 电流密度对总能系统性能的影响  65-66
    4.3.4 燃料利用率对总能系统性能的影响  66-68
    4.3.5 过量空气系数对总能系统性能的影响  68-69
  4.4 本章小结  69-70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70-73
  5.1 总结  70-71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71-73
参考文献  73-78
致谢  78-7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9-80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0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3.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4.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5.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6. 自动变速器负载模拟器的设计与研究,TH132.46
  7.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8.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9.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0.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1.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2.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3.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4.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5.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6. 基于模糊整定PID的海浪运动模拟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TP273.4
  17. 新型阳离子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TQ323.6
  18. LSGM电解质薄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4
  19.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模拟体内发病条件下培养的蛋白组学研究,S858.28
  20. 抗重金属汞、铜、锌单抗可变区序列的克隆鉴定、真核表达及三维模拟,X171.5
  2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负极材料Srn+1TinO3n+1(n=1,2,3,∞)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 > 燃料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