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作为清华学院派戏剧教育家的王文显研究

作 者: 杨婷
导 师: 朱伟华
学 校: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王文显 清华学派 戏剧教育 世态喜剧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一种文化现象——即流派的角度为切入点,研究探讨了戏剧教育王文显对清华学院戏剧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在早期清华大学戏剧学科的建设中,王文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在他的直接影响下,清华大学涌现出了一批从事学院派戏剧创作与研究的学者,其中包括:洪深、曹禺、李健吾、杨绛、张骏祥、陈麟瑞(石华父)陈铨,梁实秋和卞之林等,他们都为中国话剧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简述王文显的生平,并将王文显著书的国内外出版情况进行梳理。王文显个人在戏剧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他在英美留学期间接受到了西方一流的戏剧教育,在戏剧理论和戏剧编演技巧方面功力非凡,同时在文本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王文显在清华大学的戏剧教育特色,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讨论:一是对他在清华大学所开设的戏剧课程的查证分析。他治学严谨务实,专业学术积淀深厚,在清华大学长期开设了系统的西方戏剧课程;二是分析他在清华戏剧社的教育实践情况,他亲自参与指导清华戏剧社的活动,使清华戏剧社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专业化演出水准的剧团之一,为清华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戏剧,学习戏剧和创作戏剧的平台;三是对他与宋春舫的戏剧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中国现代戏剧早期清华与北大这两个杰出的戏剧教育家各自的特点。第三部分,以王文显代表作《委曲求全》和《北京政变》为个案,对文本中人物与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王文显对清华大学话剧发展的影响(主要以李健吾、杨绛两人为例),以及其作为我国早期戏剧教育家的开创性意义。在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上,王文显不仅是一位起步最早的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前辈,还应当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戏剧大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引言  8-11
第一章 从英伦三岛到水木清华  11-16
  1.1 王文显著书概况及成就  11-14
  1.2 戏剧艺术与王文显  14-16
第二章 王文显的戏剧教育实践  16-32
  2.1 清华学派的定义及内涵  16-19
  2.2 王文显在清华的教育活动  19-29
  2.3 清华“定影液”与北大“褐木庐主”  29-32
第三章 戏剧创作及对清华学派的影响  32-48
  3.1 王文显的世态喜剧创作  32-42
  3.2 对清华学派戏剧发展的影响  42-48
结语  48-49
参考书目  49-51
参考文献  51-52
附录  52-57
后记  57-58

相似论文

  1. 从“戏剧导演”到“戏剧导师”,J811
  2.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体制改革的研究,J819
  3. 业余戏剧工作坊两种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819
  4. 当代校园戏剧剖析,J805
  5. 论熊佛西的戏剧教育思想,J80-4
  6. 5-6岁幼儿戏剧活动研究,G613.2
  7. 放飞自然之声——论舞台演员的个性化发声,J812
  8. 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三座丰碑,I207.3
  9. 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剧课程的美育导向,J80-4
  10. 论以儿童文学为根基的儿童戏剧教育,I207.8
  11.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12.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13.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14.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15.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综论,I207.22
  16.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17. 唐代长安名胜诗研究,I207.22
  18.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19.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20.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21. 《大宋宣和遗事》研究,I207.41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