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叶芝性别意识研究

作 者: 陈伟娜
导 师: 赵宁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叶芝 诗歌文本 性别意识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既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他对各种语言的现代诗歌(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影响,并由于其诗歌成就巨大,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其诗歌理论、意象、爱尔兰背景、象征、美学样式、爱情-哲学-政治诗歌等等,均被文学评论家们反复提及。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叶芝的研究深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性别意识领域。然而这种研究尚存在种种欠缺,且著述寥寥。就国外来看,目前对叶芝的性别意识还缺乏整体的把握,属阶段性的基础研究而无全面的论述;而且对叶芝的性别意识所体现的社会表征系统和文学文本缺乏具体、历史的梳理,对其深层的心理内涵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就国内来看,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处在开发阶段。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叶芝诗歌的整体把握,首先对其社会存在的“表征”系统进行考察和清理,即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辨析叶芝的性别意识如何在诗歌文本的各种构成要素中得到显现,以及这些文本在何种层面上与社会文化系统共谋或者叛逆出位的,由此系统地揭示出叶芝诗歌文本与性别意识的共谋关系,并进而从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叶芝及其诗歌中表现出的性别意识进行透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的展望,即从性别视角总结其与西方文学、文化以及美学的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彰显单独的个体与这一进程的历史脉搏之间的应和与张力。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在引言部分,笔者主要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从性别意识领域研究叶芝的现状以及可待开拓的空间,确定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角度。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着眼于叶芝的生平传记,从中梳理出叶芝性别意识形成及其发展的轨迹。本章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概述了叶芝性别意识的形成,指出“骑士爱人”是叶芝在幼年所形成的性别角色;第二节概述了叶芝性别意识在成年之后的三个发展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表现为理想中的“骑士爱人”角色的实践与破灭,这一时期女人是象征,是女神,男人是信徒;第二个时期表现为叶芝走下理想的“神坛”,步入了尘世,然而这时其性别意识充满了矛盾的张力,男女两性的角色、地位一方面泾渭分明,另一方面对个人性别身份的认识也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冲突,二者最终在《幻象》中得到协调。第三个时期的叶芝又从尘世回归到生命本身,主张男女两性同体,至此,对两性的思索最终让位于对人性的考量。第二章立足于叶芝的诗歌文本,进一步挖掘其理想的和潜在的性别意识。这一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通过诗歌中的人物与性别角色分析,剖析叶芝理性层面对社会性别角色的认识;第二节着重透过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考察并清理叶芝潜在的性别意识。第三章借助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透视叶芝的性别意识,进而对其特征加以概括。本章共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在于考察叶芝性别意识与神话原型的关系;第二节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叶芝性别意识的特征:一是叶芝的性别意识经历了灵魂—肉体——灵肉结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于发展变化之中体现出始终如一的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二是在其性别意识发展变化的各个时期都浸透着神话思维;三是最终完成了终极体系的建构。“结语”部分包括三个要点:第一,叶芝的性别意识体现了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其性别意识及诗歌创作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呈现出现代性的价值取向;第三,叶芝性别意识的发展变化表现出爱尔兰民族独特的心理特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9
  一、国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1-16
  二、国内研究现状  16-19
第一章 叶芝性别意识的形成及发展轨迹  19-47
  一、叶芝自我性别意识的形成  20-29
    1. 成长环境:家庭中性别观念的灌输  21-24
    2. 文化氛围:浪漫美学范式的影响  24-29
  二、叶芝性别意识的发展轨迹  29-47
    1. 早期(1884-1916)  31-37
    2. 中期(1916-1925)  37-43
    3. 晚期(1925-1939)  43-47
第二章 诗歌文本中的性别意识辨析  47-66
  一、人物与性别角色  47-53
    1. “我”与“她”  48-50
    2. 麦克尔·罗巴蒂斯与舞者  50-51
    3. 疯珍妮  51-53
  二、意象  53-66
    1. “脚”的意象  54-56
    2. “镜子”的意象  56-61
    3. “园”的意象  61-64
    4. “疯珍妮”组诗中的意象  64-66
第三章 叶芝性别意识的文化人类学、心理学透视及特征  66-87
  一、叶芝性别意识的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透视  66-82
    (一) 母神神话对叶芝的影响  67-73
    (二) 父神神话对叶芝的影响  73-78
    (三) 心理学的根源  78-82
  二、叶芝性别意识的特征  82-87
结语  87-90
参考文献  90-94
附录1  94-96
附录2  96-99
附录3  99

相似论文

  1. 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性别倾向,I207.42
  2. 论W.B.叶芝早期诗歌中所体现的精神矛盾,I562
  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阈下的“身体写作”,I04;C913.68
  4.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陶洁译《紫颜色》研究,I046
  5. 革命记忆中的两性关系,I207.42
  6. 从幻想到冥思,I562
  7. 婚姻法中社会性别意识变迁研究,D923.9
  8. 叶芝中期诗歌中的问句分析与身份追寻,I562
  9. 体育新闻报道中性别意识形态的批评话语分析,H315
  10.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H315.9
  11. 小学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及教育,G625.1
  12.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男女平等,D616
  13. W.B.叶芝爱情诗歌意象研究,I712
  14.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D442.6
  15. 性别意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C913.68
  16. 叶芝诗歌中歧义现象的研究,I562
  17. 叶芝诗歌对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发展,I562
  18. 翻译中的性别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四个中译本,H315.9
  19. 叶芝诗歌中的玫瑰意象,I562
  20. 叶芝与爱尔兰民族身份构建,I562
  21. 古汉诗词英译的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性融合,H315.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