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连续压缩载荷下木材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变化定量表征

作 者: 边明明
导 师: 殷亚方
学 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 业: 木材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 原位检测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加载速度 温度 含水率
分类号: S7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木材与木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结构特征。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木材力学性能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本论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检测平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木材受连续压缩时力学性能及其微观结构的实时变化情况,并着重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论文首先归纳了原位检测方法在木材组织力学水平上的应用,分析了现有原位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可实现的解决方法;随后重点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原位检测平台的构架及实施方式、图像采集系统等重要部位的工作原理;并借助具体试验,综合分析了该平台可实现的技术特点;然后通过该原位检测平台,以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小试样[5mm(L)×X mm(R)×5mm(T)]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生长轮早材在连续横纹径向压缩时的力学行为及其微观结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加载速度温度含水率条件下,早材在连续加载时的力学性能及其与内部微观结构变化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自主研发的原位检测平台包括两个系统,一是加载系统,二是图像采集系统,两个系统通过时间参数并行统一。图像采集系统能在连续加载的过程中自动聚焦并实时拍摄木材变形的照片,并借助于测量与计算软件对照片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木材的力学性能及其微观结构变化的动态检测。(2)杉木各生长轮间早材横纹径向抗压屈服强度(σc)和横纹径向抗压弹性模量(Ec)从心材到边材呈逐渐减小趋势。不同部位(心材、边心材交界和边材)间σc与Ec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对三个部位(心材、边心材交界和边材)连续受压产生首次屈服永久变形(塑性变形)的微观结构位置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7生长轮与第11生长轮出现首次屈服变形的位置一致,均在距被加载表面第15-20层早材细胞处(平均距离分别为643μm和689μm);而第17生长轮在距被加载表面第5-10层早材细胞处(平均距离为153μm)产生首次屈服变形。不同生长轮间早材微观结构的不同影响其横纹抗压力学性能在径向方向上的变化。(3)在不同加载速度(1mm/min,10mm/min和50mm/min)条件下,早材产生首次屈服变形的位置与被加载表面之间平均距离分别为689μm,166μm和23μm。不同加载速度下早材小试样的σc与Ec均差异显著,与试样产生首次屈服变形的位置有关。低速加载下(1mm/min),木材内部最脆弱部位首先产生屈服变形,得到的σc与Ec相对较小,平均值分别为3.16MPa和45.79MPa;较高加载速度下(10mm/min和50mm/min),木材内部非最脆弱部位首先产生屈服变形,得到的σc与Ec相对较大,平均值分别为3.71MPa和56.04MPa,4.51MPa和75.53MPa。(4)在不同温度(-20OC、20OC、60oC、80OC和120OC)条件下,早材σc与Ec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负温度下(-20OC)得到σc与Ec均比正温度下的σc与Ec大。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σc与Ec逐渐减小。同时,不同温度下σc与Ec差异比较显著。较低温度(≤60oC)下与较高温度(≥80 oC)下,早材的破坏方式不同。温度≤60oC时,趋于刚性屈服;温度≥80OC时,趋于柔性屈服;不同温度(-20OC、20OC和60OC)下,出现首次屈服变形的位置相同,均为距被加载表面第17-20层早材细胞处(距被加载表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667μm、689μm和643μm),表明在较低温度(≤60OC)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并未改变木材内部最脆弱部位的位置,但最脆弱部位木材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5)在不同含水率(绝干、气干与饱水状态)条件下,早材σc与Ec差异均显著。σc与Ec随着含水率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由绝干到气干状态,早材产生首次屈服变形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均在距被加载表面第17-20层早材细胞处(距被加载表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664μm和689μm);在饱水状态下,加载过程中压出的水分影响微观结构的拍摄和检测。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木材产生首次屈服变形时的破坏方式不同。在绝干和气干条件下,趋于刚性屈服;而在饱水条件下,趋于柔性屈服。在绝干与气干条件下,含水率变化并未改变木材内部最脆弱部位的位置,但最脆弱部位木材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原位检测平台,实现了连续加载条件下木材微观结构变化的实时检测,并较好解释了不同条件下木材横纹径向压缩力学性能变化的解剖学原因,为连续加载条件下木材力学行为的有效检测和预测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2.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3. Mg-Zn-Y-Zr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TG146.22
  4.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5. 基于温度变化的润滑脂对接触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TH117.22
  6.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技术研究,TH811
  7. 基于多光谱法的爆炸火焰测温系统的研制,TH811
  8.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9.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10.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11. 喷管羽流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研制,V434
  12.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内流动过程数值分析,TM911.4
  13.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14. 交联电缆生产线电控系统的研制,TP273.5
  15. 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16. 高性能恒温晶体振荡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N752
  17. 罗非鱼片热泵干燥模型及其干燥工艺的研究,TS254.4
  18. 携带WSSV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和环境因子胁迫的研究,S945
  19.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20. 堆石混凝土综合性能试验与温度应力研究,TU528
  21. 远海梭子蟹及其软壳蟹、抱卵蟹的保存与运输研究,S968.25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采运与利用 > 木材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