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痰浊眩晕家兔模型的建立及固本化痰定眩方作用的研究

作 者: 周黎
导 师: 王平
学 校: 湖北中医学院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固本化痰定眩方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实验研究
分类号: R-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结合左侧颈椎横突旁软组织硬化剂注射的方法,建立眩晕家兔模型。通过观察实验家兔血脂水平、椎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和椎动脉NF-κB的表达,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眼震持续时间的变化来评价模型,探讨痰浊眩晕的发病机理。同时,通过观察固本化痰定眩方对模型的影响,探索本方治疗实验性痰浊眩晕家兔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固本化痰定眩方高剂量组(以下简称固高组)、固本化痰定眩方低剂量组(以下简称固低组)和西比灵组,共5组。将模型组、固高组、固低组、西比灵组家兔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并在实验第3周将消痔灵注射液注射至家兔左侧第2-6颈椎横突附近软组织,于第4周重复1次,造成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降低,建立痰浊眩晕家兔模型。实验第9周起,各组均给予普通饮食喂养。固低组以固本化痰定眩方煎剂按6g/kg·d灌胃;固高组以固本化痰定眩方煎剂按12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西比灵(sibeline)0.93mg/kg·d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组不给药。治疗两周后,观察各组家兔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椎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家兔椎动脉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观察眼震持续时间。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上升(P<0.01);NF-κB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椎-基底动脉各期血流速度均较显著减慢(P<0.01);眼震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模型组椎动脉HE染色可见明显内膜增厚,有大量泡沫细胞形成,脂质沉积。与模型组相比,固本化痰定眩方高、低剂量组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固高组家兔椎动脉病变减轻;椎动脉NF-κB的表达(P<0.01)明显下降。固高组家兔椎-基底动脉各期血流速度增快,眼震持续时间(P<0.05)明显延长。固低组椎-基底动脉各期血流速度及眼震持续时间无明显改善(P>0.05)。西比灵能改善实验家兔眼震持续时间(P<0.05),增快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和平均血流速度(P<0.05)或(P<0.01),但对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与固低组相比,固高组TG有显著性差异(P<0.05),LDL-C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固高组椎动脉NF-κB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西比灵组相比,固高组实验家兔RVA、BA的舒张期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模型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增高;椎-基底动脉各期血流速度均显著减慢,提示BA存在血液灌注量不足,模型组眼震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表明家兔内耳前庭敏感性下降,左侧半规管功能受损。提示痰浊眩晕家兔模型造模成功。固本化痰定眩方可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调节血脂代谢,抑制NF-κB的表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通过增强椎-基底动脉的顺应性和舒缩活动,提高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各期血流速度;同时,可能通过增强内耳微循环局部血供,提高壶腹嵴毛细胞的敏感性,恢复前庭功能。固高组实验家兔RVA、BA的舒张期血流速度较西比灵组有明显改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10
英文缩略语  10-11
前言  11-13
材料和方法  13-17
  1 实验材料  13
    1.1 动物和药物  13
    1.2 主要试剂  13
    1.3 主要仪器设备  13
  2 实验方法  13-14
    2.1 分组与造模  13-14
    2.2 给药方法  14
    2.3 标本制备  14
  3 观察项目和方法  14-16
    3.1 血脂水平检测  14
    3.2 光镜下椎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  14-15
    3.3 免疫组化法检测椎动脉NF-κB的表达  15
    3.4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彩色多普勒检测  15-16
    3.5 眼震持续时间检测  16
  4 统计方法  16-17
结果  17-21
  1 血脂水平变化  17
  2 光镜下椎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  17
  3 椎动脉NF-κB的表达  17-18
  4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  18-19
  5 实验家兔眼震持续时间的变化  19-21
讨论  21-33
  1 眩晕的中医理论探讨  21-24
    1.1 眩晕病名概述  21
    1.2 痰浊眩晕病因病机分析  21-24
      1.2.1 痰浊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21-23
      1.2.2 脾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机理  23-24
        1.2.2.1 脾虚与本病的关系  23-24
        1.2.2.2 肾虚与本病的关系  24
  2 现代医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认识  24-26
    2.1 解剖生理  24-25
    2.2 病因与发病机理  25-26
    2.3 西医治疗  26
  3 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26-28
  4 痰浊眩晕家兔模型建立的依据及评价  28-29
  5 检测指标及结果分析  29-33
    5.1 血清脂质水平和椎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  29-30
    5.2 椎动脉NF-κB的表达  30-31
    5.3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  31
    5.4 眼震持续时间  31-33
结论  33-34
参考文献  34-37
文献综述一  37-45
文献综述二  45-52
附图  52-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血脉康汤治疗高脂血症(痰瘀阻滞型)的临床研究,R259
  3. 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4.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5. 烤烟叶片物理性能参数测定技术与设备试验研究,S572
  6. 魏执真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平肝降逆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R249
  7. 周德安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取穴用药规律的研究,R246
  8. 矿井回风流中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研究,TD712
  9. 涤痰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R277.7
  10. 归芩合剂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实验研究,R285.5
  11. 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中肺炎链球菌的研究,R563.9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R563.9
  13. 吸入性肺炎110例临床分析,R563.1
  14. 瓦斯煤尘共存的爆炸特性与传播研究,TD712
  15.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同伴反馈有效性实验研究,H319
  16. 哈尔滨高校游泳选项课蛙泳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验研究,G861.1
  17. 体育课运用激励策略对小学生运动参与影响的研究,G623.8
  18. 高中体育课“常规+选项”链式教学模式与实验研究,G633.96
  19. 高师体教专业速滑普修课中应用表象训练法的实验研究,G862.1
  20. 体育“B-learning”学习理论与实验研究,G807.0
  21. 葛根散对酒伤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学研究方法 > 实验医学、医学实验 > 医用实验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