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kt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内VEGF、IL-1β以及内脏感觉传入部位IL-1β表达的影响

作 者: 张宝辉
导 师: 方秀斌
学 校: 中国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生物学
关键词: 哮喘 神经生长因子 PKB/Ak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介素-1β 下呼吸道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
分类号: R56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前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免疫源性炎症气道疾病,以气道平滑肌痉挛及渐进性气道高反应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神经源性炎症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于神经系统与这些炎症过程复杂的相互作用了解甚少。最近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个重要介质。哮喘患者血清NGF水平增高,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NGF能引起气道高反应,外源性NGF可引起豚鼠对组胺的气道高反应增加,应用NGF抗体可大大减少哮喘引起的气道高反应。近年来,本室的研究结果证实:NGF在哮喘豚鼠下呼吸道、肺内炎性细胞和感觉神经节等内脏感觉传入部位过表达。PBK/Akt既是P13K的一个重要的下游调节激酶,在糖代谢、蛋白质合成、细胞抗凋亡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又可不依赖于P13K途径而被NGF激活,NGF激活TrkA使其与SH2-Bβ结合,促使SH2-Bβ发生洛氨酸磷酸化,SH2-Bβ再作用于Akt/PKB,Akt/PKB进一步激活分插头转录因子,促使PC12细胞分化增殖。最近本室有研究提示,Akt/PKB很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病机制中NGF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但它如何参与哮喘调节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显示,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鼠哮喘模型肺组织及C7-T5节段脊神经和相应节段脊髓后角IL-1βmRNA和肺泡灌洗液中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前炎症因子IL-1β可上调气道上皮细胞TGF-β1mRNA表达,从而对气道上皮的损伤进行修复,当过度调节后可导致气道重塑。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能明显减少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血清、肺泡灌洗液中ECP水平及血清中IL-5的含量,促进嗜酸性细胞凋亡。这都提示着IL-1β在哮喘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IL-1β是否参与了Akt/PKB调节的哮喘发病机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属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家族,是由两个相同多肽链通过二硫键形成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多种细胞可分泌VEGF,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调节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血管紧张性,还可促进胚胎期血管形成。有研究显示,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上调,并与气道平滑肌增殖有密切关系,该结果提示VEGF及其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重建中气道平滑肌增殖的过程。王修珍等也证明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哮喘豚鼠肺组织VEGF表达水平,从而减少血管增生,延缓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还有实验提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降低VEGF,纠正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抑制因子比例失衡部分地抑制气道血管生成,延缓气道重塑,这都提示着VEGF在哮喘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Akt/PKB作为维持细胞存活的一个重要蛋白,极有可能参与了新血管的形成过程,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哮喘中Akt/PKB与VEGF的关系。本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在PKB/Akt被阻断后,哮喘小鼠肺组织内VEGF、IL-1β以及内脏感觉传入部位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PKB/Akt蛋白是否通过调节炎性因子IL-1β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DGF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将进一步清楚哮喘发病的信号转导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本研究采用雌性BALB/c小鼠30只,由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均为雌性,体重在18~25g。2、主要试剂兔抗小鼠IL-1β抗体,兔抗小鼠VEGF抗体均购于武汉博士德试剂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羊抗兔免疫球蛋白和SABC法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于武汉博士德试剂公司;β-actin,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次抗体,FITC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次抗体均购于北京中山公司;3、主要仪器AniRes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RES1030信号调理器;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箱;低温冷冻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通用电泳仪;转印仪;正置荧光显微镜;-80度深低温冰箱;恒温冰冻切片机;MoticImages Advanced3.2图象分析系统;二、实验方法1、制备哮喘模型.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BABL/C小鼠,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致喘。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VEGF和IL-1β的表达,检测C7-T5节段脊神经和相应节段脊髓后角IL-1β的表达。3、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VEGF和IL-1β的表达,检测C7-T5节段脊神经IL-1β的表达。4、图象分析Western blot结果用Chemi Imager5500V2.03软件扫描,用Fluor Chen2.0软件定量分析显色带的IDV值。免疫组化结果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实时图象分析系统采集照片并进行定量分析。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进行,检验。实验结果一、IL-1β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哮喘组肺、C7-T5段脊神经节和相应节段脊髓后角IL-1β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PKB/Akt阻断组与哮喘组相比,肺组织及C7-T5节段脊神经和相应节段脊髓后角内IL-1β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哮喘组小鼠肺、C7~T5段脊神经中IL-1β目标带的IDV(integrated density value)与内参照IDV的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PKB/Akt阻断组上述部位样品中IL-1β目标带的IDV与内参照IDV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二、VEGF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肺组织内VEGF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KB/Akt阻断组与哮喘组相比,上述部位VEGF阳性反应产物的MOD值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内VEGF的IDV(inte grated density value)与内参照IDV的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PKB/Akt阻断组上述部位样品中IL-1β目标带的IDV与内参照IDV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讨论IL-1曾称为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前炎症因子IL-1β可上调气道上皮细胞TGF-β1 mRNA表达,从而对气道上皮的损伤进行修复,当过度调节后可导致气道重塑。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能明显减少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血清、肺泡灌洗液中ECP水平及血清中IL-5的含量,促进嗜酸性细胞凋亡。这都提示着IL-1β在哮喘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本实验的研究中发现,哮喘组肺、C7-T5段脊神经节和相应节段脊髓后角IL-1β阳性产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KB/Akt阻断组与哮喘组相比,上述部位IL-1β阳性反应产物明显降低,提示Akt很可能通过调节IL-1β的表达来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解。多种细胞可分泌VEGF,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调节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血管紧张性,还可促进胚胎期血管形成。有研究显示,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上调,并与气道平滑肌增殖有密切关系,该结果提示VEGF及其受体2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重建中气道平滑肌增殖的过程。王修珍等也证明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哮喘豚鼠肺组织VEGF表达水平,从而减少血管增生,延缓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这都提示着VEGF在哮喘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本实验研究证明,哮喘组肺组织内VEGF阳性产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KB/Akt阻断组与哮喘组相比,上述部位VEGF阳性反应产物明显降低,提示Akt很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来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解。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哮喘发病的信号转导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论1、Akt能上调哮喘小鼠肺组织内VEGF的表达,提示Akt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参与NGF介导的哮喘发病机制过程。2、Akt能上调哮喘小鼠肺内、C7-T5脊神经节及相应脊髓后角神经元IL-1β的表达,提示Akt可能通过调节IL-1β的表达参与NGF介导的哮喘发病机制过程。

全文目录


一、摘要  5-16
  中文论著摘要  5-10
  英文论著摘要  10-16
二、英文缩略语  16-17
三、论文  17-30
  前言  17-19
  实验材料和方法  19-22
  实验结果  22-27
  讨论  27-29
  结论  29-30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30-31
五、参考文献  31-33
六、附录  33-47
  综述  33-45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绩  45-46
  致谢  46-47
  个人简介  47

相似论文

  1. 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融合蛋白TB10.4-F1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研究,R725.6
  2.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R249.2
  3. 免疫磁珠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R373
  4. 维生素A联合BCG早期干预对成年后SD哮喘大鼠肺部CD11C+和抗OVA-IgE的影响,R562.25
  5.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6. 维生素A和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R725.6
  7. MMP-2、VEGF和Ki-67的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739.41
  8.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9. Angiopoietin-1对高糖培养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R587.2
  10. 微波对实验性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R651.3
  11.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12. RNAi技术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R725.6
  13. 抗痛风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R259
  14.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5.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T1FmRNA与VEGFmRNA的表达研究,R733.71
  16. 支气管哮喘不同发病阶段IL-18、IL-33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R562.25
  17. 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对患者控制现状和认知程度的评估,R562.25
  18. 盐酸丙卡特罗加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R562.25
  19. 体内特异性阻断白介素17在BALB/c小鼠已建立哮喘模型中作用的研究,R562.25
  20.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一氧化氮呼气检测与血清ECP、IL-13、IL-8的关系,R562.25
  21. 健康教育管理对哮喘控制影响的Meta分析,R562.2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 气管和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哮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