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荔波野生梅环境适应性及其资源发展研究

作 者: 刘洋
导 师: 冉景丞
学 校: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荔波野生梅 δ13C值 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生境 生态适应性
分类号: S66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阐明荔波野生梅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机制,本文选取不同小生境条件下的荔波野生梅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荔波野生梅叶片的δ13C值、植株(叶片和果实)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为了便于荔波野生梅进行开发利用和扩大生产提供依据,还测定了荔波野生梅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范围为-29.43‰~-26.50‰,平均值为-27.9990‰±0.709‰。从世界范围来看,其值除比温带地区和荒漠地区低外,比典型的亚热带植物要高,δ13C值变化范围也较亚热带地区更大;同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较,其平均值除了比我国热带雨林植物的偏高外,比其它地区的低,δ13C值变化范围也较其他地区小;但同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其它植物相比,其值大致相同,说明植物叶片δ13C值除了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外,还和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2.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随其小生境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存在以下关系:δ13C(土面)>δ13C(石面)≈δ13C(石缝)。研究表明,植物叶片δ13C值可作为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表征值。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生境的荔波野生梅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以下顺序:WUE(土面)>WUE(石面)≈WUE(石缝)。3.由于成土基岩和成土机制的原因,荔波野生梅不同生境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其它喀斯特地区的同类土壤相比也近似。但由于森林的作用,不同生境土壤的含水量有显著差异,其值对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高低有较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为-0.723。土壤中的Ca元素含量由于能增加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强度,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使叶片水分散失减少,从而能显著的增大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4.荔波野生梅果实的Ca含量是其它非喀产区的4-6倍,荔波野生梅富钙的特性有助于喀斯特森林树种在频繁发生的水分逆境中增强其抗逆能力。荔波野生梅果实K含量是其它非喀产区的10倍以上,其对K元素有富集作用。对荔波野生梅叶片营养元素N、S、C的含量和其叶片δ13C值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5.对荔波野生梅果实营养成分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国内主要栽培品种,其果实的单果重、蛋白质含量、Na元素含量和水分含量较低,Ca、K含量较高。荔波野生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着优良的加工性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1. 背景  9-19
  1.1 研究背景  9-13
    1.1.1 荔波野生梅  9-10
    1.1.2 喀斯特地区严峻的生态形势  10-11
    1.1.3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植物生态学上的应用  11-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7
    1.2.1 梅研究进展  13-15
    1.2.2 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15-16
    1.2.3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进展  16-17
  1.3 立题依据及意义  17-19
2. 材料与方法  19-27
  2.1 研究区概况  19-20
  2.2 样点设置  20-21
  2.3 材料与方法  21-27
    2.3.1 实验材料的采集  21-22
    2.3.2 实验方法  22-26
    2.3.3 统计分析  26-27
3. 结果与分析  27-42
  3.1 荔波野生梅的分布  27
  3.2 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分布特点  27-28
  3.3 不同生境下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  28-35
    3.3.1 不同生境下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比较  28-31
    3.3.2 不同生境环境因子对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影响  31-35
  3.4 荔波野生梅植株营养元素特征及其对叶片Δ~(13)C值的影响  35-39
  3.5 荔波野生梅果实的营养成分  39-42
    3.5.1 荔波野生梅果实的物理性状  39
    3.5.2 荔波野生梅果实的糖酸含量及糖酸比  39-40
    3.5.3 荔波野生梅果实的其它营养成分  40-42
4. 讨论  42-50
  4.1 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分布特征  42-43
  4.2 不同生境下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比较  43-44
  4.3 不同生境土壤成分的差异及其对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影响  44-45
  4.4 荔波野生梅植株营养元素特征及其对荔波野生梅叶片Δ~(13)C值的影响  45
  4.5 荔波野生梅的生产及加工工艺  45-48
    4.5.1 荔波野生梅的生产  45-46
    4.5.2 荔波野生梅果实的加工工艺  46-48
  4.6 荔波野生梅旅游资源的发展  48-50
5.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60
致谢  60-62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62

相似论文

  1.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2.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S512.11
  3. 太原盆地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CO2净交换的关系研究,S512.11
  4.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S512.11
  5. 太原盆地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541.9
  6. 转SrMV-P1基因甘蔗的环境安全性评价,S566.1
  7. 拟南芥HARDY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番茄中的表达,S641.2
  8. 由生态适应性建筑设计引出的对于生态适应性景观设计在实践中可运用的技术方式探究,TU986
  9. 中亚热带三种优势树种水分生理特征研究,S718.4
  10. 3种果树对塔里木盆地光环境的适应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662.2;S662.3
  11. 根层水分变化对加工番茄生长调控效应的研究,S641.2
  12. 非充分灌溉对菊芋水分光合生态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S632.9
  13.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S513
  14. 生境条件对八角果莽草酸含量的影响,S573.9
  15. 黔南州有机生态烟叶栽培模式研究及其生态适应性分析,S572
  16. 云烟97在云南不同产区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价值评价,S572
  17. 不同烤烟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工业可用性研究,S572
  18. 不同种植与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S513
  19. 灌溉与施氮对石羊河流域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S541.9
  20. 不同种植方式及肥料处理对春小麦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参数的影响,S512.12
  21. 交替灌溉对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果树园艺 > 核果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