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阳陵生态修复过程中景观要素表达形式的研究

作 者: 樊俊喜
导 师: 弓弼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陵园 生态修复 景观要素 表达形式
分类号: X1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太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汉代园林处于生成期的重要阶段,对后期园林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是西汉年间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整个陵园气势宏大,墓园布局完整、排列有序,地上、地下文物资源极其丰富,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布局最为完整、遗址保存最为完好的汉代帝王陵园。汉阳陵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科学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整个陵园具有极其广阔的开发前景,是我国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和文物旅游资源。本论文依托横向课题“汉阳陵环境景观的文化背景及表达形式研究”,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思想的指导下,在分析汉阳陵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挖掘汉代园林设计与陵园建设特征,研究汉阳陵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各景观要素的表达形式,旨在重现汉代受深厚雄大历史文化背景熏陶下的园林风貌,并对当前的遗址公园与文化风景旅游建设起一定借鉴作用。主要包括汉代造园概况探析、汉阳陵现状分析、汉阳陵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法研究、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总体布局及各景观要素表达形式研究几个方面的内容。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12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0
  1.2 研究综述  10-11
  1.3 研究方法  11
  1.4 研究特色  11
    1.4.1 研究方法特色  11
    1.4.2 研究体例特色  11
  1.5 论文结构  11-12
第二章 汉代造园的概况  12-22
  2.1 汉代造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12-16
    2.1.1 秦代社会与造园概况  13-14
    2.1.2 汉代社会与造园概况  14-16
  2.2 汉代园林要素表达形式探究  16-21
    2.2.1 地形及山石要素的表达形式  16-18
    2.2.2 水景要素的表达形式  18-19
    2.2.3 建筑要素的表达形式  19-20
    2.2.4 植物要素的表达形式  20-21
  2.3 汉代园林对中国园林发展的影响  21-22
第三章 汉阳陵概况  22-27
  3.1 地理位置  22-23
  3.2 历史回顾  23-24
  3.3 陵园布局  24-27
第四章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规划  27-34
  4.1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规划定位  27-29
    4.1.1 “遗址的”  28-29
    4.1.2 “景观的”  29
    4.1.3 “公共的”  29
  4.2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原则  29-30
  4.3 汉阳陵遗址保护展示的方式  30-34
    4.3.1 原状展示  30
    4.3.2 馆场展示  30-31
    4.3.3 标识展示  31-32
    4.3.4 基址复原展示  32
    4.3.5 原状复原展示  32-33
    4.3.6 模拟和虚拟复原展示  33-34
第五章 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  34-39
  5.1 汉阳陵生态修复定位  34
  5.2 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理念——感悟历史、延续文脉  34
  5.3 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的原则  34-35
    5.3.1 保护与建设并重,建设服从保护的原则  34-35
    5.3.2 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  35
    5.3.3 强化地域观念的原则  35
    5.3.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5
    5.3.5 整体性、统一性原则  35
    5.3.6 人性化原则  35
    5.3.7 个性化原则  35
  5.4 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总体布局  35-39
    5.4.1 帝陵景区  36
    5.4.2 后陵景区  36-37
    5.4.3 草坪游憩区  37
    5.4.4 民俗生态区  37
    5.4.5 陈列展示区  37
    5.4.6 遗址展示区  37
    5.4.7 模拟考古区  37
    5.4.8 汉代军体演练区  37
    5.4.9 花圃(苗木培育区)  37-38
    5.4.10 汉文化街区  38-39
第六章 汉阳陵生态修复规划中景观要素的表达  39-52
  6.1 汉阳陵地形景观要素的表达  40-41
  6.2 汉阳陵山石景观要素的表达  41-42
  6.3 汉阳陵水体景观要素的表达  42-43
  6.4 汉阳陵建筑与小品景观要素的表达  43-47
  6.5 汉阳陵植物景观要素的表达  47-52
第七章 结论  52-54
参考文献  54-56
附录  56-57
致谢  57-58
作者简介  58

相似论文

  1.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I046
  2. 辽河河口区河网生态修复技术空间配置方法研究,X171.4
  3. 杭嘉湖平原河道生态建设理论与应用研究,TV85
  4. 外国人学汉语话语主体观点表达形式的考察分析,H195
  5. 温泉度假区景观设计研究,F592.7
  6. 人工湿地修复沈抚灌渠污水研究,X703
  7. 青岛市海泊河生态化整治技术方法的研究,X321
  8. 昆明陵园景观艺术设计研究,TU986.1
  9. 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研究及应用,TU984.18
  10. 上海市高架道路景观构成与分析,U412
  11. 传统小城镇滨水景观设计研究,TU986.2
  12. 巢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区水质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X524
  13. 雅安市烈士陵园的现状和保护初探,TU251.2
  14.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生态修复研究,S157
  15.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TU984.18
  16. 基于GIS的山东省山丘区生态退化特征与生态修复研究,S157
  17.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S157
  18. 生态浮床技术净化城市景观水体的试验研究,X524
  19. 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TU984.18
  20. 蒙阴县毛坪小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S157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