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生态修复研究
作 者: 李艳丽
导 师: 李永乐
学 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专 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土壤侵蚀 植被 生态修复
分类号: S1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几十年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等引起的生态退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修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黄土地区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恢复和重建黄土地区受损生态系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遏制黄土地区生态退化的趋势,多年来国家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对黄土地区进行了分类研究,叙述了黄土地形地貌特征,对黄土地貌进行分类,分为山地地貌类、丘陵地貌类、黄土塬地貌类、河谷平原地貌类四大类,并研究了黄土特征及黄土地层划分和分布,还把黄土地区根据气候进行分区,分为中温带、北暖温带、南暖温带、北亚热带、青藏高原边缘带五个气候带。另外,还对黄土地区水分物理特性和土壤水分生态分区进行了详细叙述。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状况和植被分布在不同气候区、不同黄土带、不同地貌分区的各不相同,所以生态修复方法措施也各不相同。本文对不同地貌、不同气候、不同黄土地层的土壤侵蚀特点、土壤侵蚀强度、植被特点等进行分类研究论述,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进行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从而取得更好的生态修复效果。通过本研究提出更好的水土保持对策。该研究为探索黄土地区生态建设,水土保持治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2 1 绪论 12-20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3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重点 13 1.2.1 研究内容 13 1.2.2 研究重点 13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8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13-15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5-17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17-18 1.3.3.1 土壤侵蚀和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不足 17 1.3.3.2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7-18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 18-20 1.4.1 研究方法 18 1.4.2 技术方案 18-20 2 黄土地区环境特征研究 20-28 2.1 黄土地形地貌特征 20-22 2.1.1 黄土高原地貌分类 20-21 2.1.2 黄土地区地貌分区 21-22 2.1.2.1 山地区 21 2.1.2.2 丘陵区 21-22 2.1.2.3 黄土塬和黄土台塬区 22 2.1.2.4 河谷平原区 22 2.1.3 黄土侵蚀地貌 22 2.2 黄土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22-23 2.2.1 黄土特征简述 22-23 2.2.2 黄土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23 2.3 黄土地区气候特征 23-25 2.3.1 黄土地区气候概述 23-24 2.3.2 黄土高原气候分区 24-25 2.3.2.1 中温带 24 2.3.2.2 北暖温带 24 2.3.2.3 南暖温带 24 2.3.2.4 北亚热带 24-25 2.3.2.5 青藏高原边缘带 25 2.4 黄土地区土壤水分研究 25-28 2.4.1 黄土地区土壤水分的物理特性 25-26 2.4.2 黄土地区土壤水分与有效利用 26 2.4.3 土壤水分的生态分区 26-28 3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状况研究 28-40 3.1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特点 28-31 3.1.1 侵蚀类型复杂 28 3.1.2 侵蚀强度大 28 3.1.3 发生强烈侵蚀的地区集中 28-29 3.1.4 侵蚀产沙的时间集中 29-30 3.1.5 河流输沙量接近土壤侵蚀量 30-31 3.2 土壤侵蚀类型 31-34 3.2.1 水力侵蚀 31-32 3.2.2 风力侵蚀 32-33 3.2.3 重力侵蚀 33 3.2.4 人为侵蚀 33-34 3.2.5 冻融侵蚀 34 3.3 不同地貌单元土壤侵蚀研究 34-35 3.3.1 山地区 34 3.3.2 丘陵区 34 3.3.3 黄土塬和黄土台塬区 34-35 3.3.4 河谷平原区 35 3.3.5 沟谷系统 35 3.4 不同黄土地层土壤侵蚀研究 35-36 3.4.1 不同地层土壤侵蚀 35 3.4.2 黄土带状分布与侵蚀情况 35-36 3.5 不同气候区土壤侵蚀研究 36 3.6 黄土地区土壤侵蚀危害 36-37 3.6.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6-37 3.6.2 对水利设施和黄河下游河道的影响 37 3.6.3 对水质的影响 37 3.7 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7-40 3.7.1 破坏植被 37-38 3.7.2 超载放牧 38 3.7.3 陡坡耕种 38 3.7.4 兴修公路、铁路造成土壤侵蚀加剧 38 3.7.5 开发资源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8-39 3.7.6 城乡建设造成土壤侵蚀加剧 39-40 4 黄土地区植被的分布特点 40-48 4.1 植被对保持水土的意义 40-42 4.1.1 林冠截留降雨,减少土壤侵蚀 40 4.1.2 枯枝落叶层吸水下渗,调节径流 40 4.1.3 固持土壤 40 4.1.4 改良土壤 40-41 4.1.5 改良土壤水文性质 41 4.1.6 削减洪峰和控制水蚀 41 4.1.7 植被改善小气候 41-42 4.2 植被地带 42 4.2.1 森林地带 42 4.2.2 森林草原地带 42 4.2.3 典型草原地带 42 4.2.4 荒漠草原地带 42 4.3 不同地貌区植被特征 42-43 4.3.1 山地区 42-43 4.3.2 丘陵区 43 4.3.3 黄土塬和黄土台塬区 43 4.3.4 河谷平原区 43 4.4 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特征及适宜农作物 43-45 4.4.1 中温带 43-44 4.4.2 北暖温带 44 4.4.3 南暖温带 44-45 4.4.4 北亚热带 45 4.4.5 青藏高原边缘带 45 4.5 人类活动对黄土植被的破坏 45-46 4.5.1 滥垦 45 4.5.2 滥牧 45 4.5.3 滥采 45-46 4.5.4 滥伐 46 4.5.5 滥开矿 46 4.6 退耕还林(草)的提出和意义 46-48 4.6.1 退耕还林(草)的提出和实施 46 4.6.2 退耕还林(草)的意义 46-48 5 黄土地区生态修复研究 48-61 5.1 不同地貌区生态修复 48-52 5.1.1 山地区 48 5.1.2 丘陵区 48-49 5.1.3 黄土塬和黄土台塬区 49-50 5.1.4 沟谷系统 50-51 5.1.5 黄土地区不同地貌区水土保持林配置 51-52 5.1.6 生态修复措施优化配置 52 5.2 不同黄土生态修复 52-53 5.3 不同气候条件生态修复 53-55 5.3.1 中温带 53 5.3.2 北暖温带 53-54 5.3.3 南暖温带 54-55 5.3.4 北亚热带 55 5.3.5 青藏高原边缘带 55 5.4 生态修复措施设计 55-61 5.4.1 鱼鳞坑整地 55-56 5.4.2 谷坊 56 5.4.3 淤地坝 56-57 5.4.4 梯田 57-58 5.4.5 水窖 58 5.4.6 黄土地区造林 58-61 6 总结与展望 61-63 6.1 总结 61 6.2 展望 61-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实践及发表的论文 63-64 一、主要参与的工作 63 二、发表的论文 63-64 致谢 64-66 参考文献 66-68
|
相似论文
-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 东北黑土冻融作用机理与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模拟研究,S157
-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 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的定量估算与动态变化研究,TP79
- 长白山西坡亚高山—高山带植物群落组成及其规律研究,Q948
- 干旱对鄱阳湖湿地影响研究,X37
- 植被BRDF模型的研究及应用,TP79
- 辽河河口区河网生态修复技术空间配置方法研究,X171.4
- 雅泸高速高寒高海拔山区路段边坡植被恢复探讨,U418.9
- 杭嘉湖平原河道生态建设理论与应用研究,TV85
- 陕北黄土地区公路排水型式研究,U417.3
- 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方法,U456.3
- 封育对福海县河谷林的影响研究,S755
- 公路路域植被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S731.8
- 基于遥感影像对土壤水分反演的研究,S127
- GIS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研究,S157
- 植被修复对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X144
- 基于RS的阜新地区自然生态修复监测研究,P23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