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平板微孔膜

作 者: 李会军
导 师: 刘振
学 校: 天津工业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热致相分离(TIPS) 平板膜 复合稀释剂 亲水聚合物 相容性
分类号: TQ320.7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目前制备微孔膜的方法多采用浸没沉淀法。然而由浸没沉淀法制备的PVDF微孔膜,其结构容易出现指状孔微观结构,影响其强度,对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基于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PVDF平板微孔膜,并且尝试加入了亲水性聚合物来提高PVDF的亲水性,研究了TIPS过程中各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为制备高强度、高通量的PVDF微孔膜新工艺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通过大量的溶剂溶解性实验,选取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二乙二醇丁醚、二苯甲酮四种稀释剂。研究发现,对于单一稀释剂来说,由于聚合物一稀释剂体系的相容性不易调节,生成的膜结构选择性单一,对膜的综合性能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采用两种不同溶解度参数的稀释剂复配,通过调节不同稀释剂的含量就可以调节复合稀释剂与PVDF的相容性,从而控制聚合物-稀释剂体系的相分离方式。另外,成核剂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聚合物的成核密度,使膜结构变得相对均匀。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选用复合稀释剂,刮制了PVDF平板微孔膜。结果发现,膜最大孔径、孔隙率、纯水通量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则相应增加。随着凝固浴温度的增加,膜中花边状结构明显增加,膜的最大孔径和纯水通量随凝固浴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经过热处理时间长的膜,其断面和表面孔径比热处理时间短的要相应增大,同时膜最大孔径和纯水通量也有一定的增加,而孔隙率受热处理时间长短影响不明显。通过熔融共混PVDF/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H)/DM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拟四元混合体系,研究了亲水聚合物HDPE-G-MAH的加入对PVDF相容性和亲水性的影响。DSC和SEM照片表明,该混合体系是部分相容体系,其最佳相容比例为PVDF:HDPE-G-MAH:DMP:DOP=3:1:3:3。随着HDPE-G-MAH的增加,PVDF微孔膜的接触角逐渐减小,纯水通量逐渐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度则在混合体系最佳相容比例处存在一个最大值。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方法研究了PVDF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晶行为。实验发现,在该实验研究体系下,PVDF结晶主要为α晶相,冷却条件、复合稀释剂、热处理和成核剂对其没有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33
  1.1 PVDF简介  11-13
    1.1.1 PVDF的物理化学性质  11-12
    1.1.2 PVDF主要的晶体结构  12
    1.1.3 PVDF的主要应用范围  12-13
  1.2 PVDF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13-25
    1.2.1 浸没沉淀法  13-14
    1.2.2 拉伸法  14
    1.2.3 热致相分离法  14-24
    1.2.4 蒸发助热致相分离法  24-25
  1.3 聚合物分离膜材料改性的研究  25-31
    1.3.1 化学改性  25
    1.3.2 表面改性  25-26
    1.3.3 共混改性  26-31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31-33
    1.4.1 课题的目的意义  31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31-33
第二章 试验部分  33-37
  2.1 原料  33
  2.2 仪器与设备  33-34
  2.3 制膜  34
  2.4 测试与表征  34-37
    2.4.1 扫描电镜(SEM)观察膜形态结构  34
    2.4.2 泡点法测膜孔径  34-35
    2.4.3 膜纯水通量的测定  35
    2.4.4 浊点测试  35
    2.4.5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35
    2.4.6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5
    2.4.7 孔隙率的测定  35-36
    2.4.8 接触角的测定  36
    2.4.9 膜强度测试  36-37
第三章 单一稀释剂-PVDF体系研究  37-47
  3.1 稀释剂的选择  37-40
  3.2 不同稀释剂含量下的热力学相图  40-41
  3.3 聚合物初始浓度对微孔膜结构的影响  41-43
  3.4 降温速率对微孔膜结构的影响  43-44
  3.5 PVDF膜的结晶结构  44-45
  3.6 小结  45-47
第四章 复合稀释剂-PVDF体系研究  47-59
  4.1 复合稀释剂的选择  47
  4.2 PVDF/DMP/DOP混合体系的热力学相图  47-49
  4.3 聚合物初始浓度的影响  49-51
    4.3.1 聚合物初始浓度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49-50
    4.3.2 聚合物初始浓度对膜最大孔径和孔隙率的影响  50
    4.3.3 聚合物初始浓度对膜纯水通量的影响  50-51
    4.3.4 聚合物初始浓度对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51
  4.4 稀释剂配比的影响  51-53
    4.4.1 稀释剂配比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51-53
  4.5 降温速率的影响  53-54
    4.5.1 降温速率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53-54
    4.5.2 降温速率对膜性能的影响  54
  4.6 凝固浴温度的影响  54-56
    4.6.1 凝固浴温度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54-55
    4.6.2 凝固浴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55-56
  4.7 热处理的影响  56-57
  4.8 小结  57-59
第五章 亲水性聚合物改性PVDF微孔膜的研究  59-70
  5.1 亲水性聚合物与PVDF相容性研究  60-61
    5.1.1 亲水性聚合物与PVDF配比对相容性的影响  60
    5.1.2 混合稀释剂含量对相容性的影响  60-61
  5.2 亲水性聚合物含量的影响  61-64
    5.2.1 亲水性聚合物含量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61-62
    5.2.2 亲水性聚合物含量对膜接触角的影响  62-63
    5.2.3 亲水性聚合物含量对膜纯水通量的影响  63
    5.2.4 亲水性聚合物含量对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63-64
  5.3 混合稀释剂的影响  64-66
    5.3.1 混合稀释剂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64-65
    5.3.2 混合稀释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65-66
  5.4 成核剂的影响  66-67
    5.4.1 成核剂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66-67
    5.4.2 成核剂对膜接触角的影响  67
  5.5 改性PVDF微孔膜的结晶结构  67-68
  5.6 小结  68-70
第六章 结论  70-72
参考文献  72-80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80-81
致谢  81

相似论文

  1. 不同类型亲水结构表面修饰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2. 纳米技术在抗凝血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R318.08
  3.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4. 新型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TQ460.4
  5. 组织工程化类金刚石涂层瓣膜构建及其体内植入的初步研究,R654.2
  6.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大鼠成骨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R318.08
  7. 磷铵类两性离子修饰的新型抗凝血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R318.08
  8.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纳米硫化镉的合成及应用,O614.242
  9. 超普轻量型补片(UPP)生物相容性的研究,R656.2
  10. 活性自由基聚合用于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修饰的研究,O631.3
  11. 钛合金/聚氨酯涂层的构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12. 纯钛表面基于微弧氧化技术的仿生陶瓷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R318.08
  13. 丝裂霉素—改性壳聚糖缓释膜片的制备、性质及生物学评价,R779.6
  14. 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激光反应合成制备多孔涂层的研究,TG178
  15. 树状大分子稳定的硫化铋纳米颗粒的合成、表征及其CT成像应用,O614.532
  16. 基于新型三肽衍生物扩链剂聚氨酯的合成,TQ323.8
  17. 涤纶人造血管材料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R318.08
  18. 含糖聚合物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TB383.2
  19. 滨海湿地保护区与港口的生态相容性研究,X37
  20. 两亲接枝共聚膦腈的纳米毒性的初步研究,R943
  21. 新型乳酸/甘油聚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产品及检验 > 各种形状制品 > 薄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