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碳金融政策研究

作 者: 关晶晶
导 师: 吴世亮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碳交易
分类号: F8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6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各国政府对全球变暖问题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各国一致的选择,而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支持。当前很多西方国家的碳金融从法规、制度、交易市场到市场参与主体、中介等均已经初步建立完善的体系,而中国在这么方面相对要落后不少,因此探讨如何完善中国的碳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时可以采取3种在“境外减排”的灵活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约机制、排放贸易机制,由此产生了基于配额和基于项目的两种碳交易市场,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其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中国不承担碳减排的义务,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项目的交易,“碳金融”更多的是指依托清洁发展机制的金融活动。当前中国对清洁发展机制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中介市场不完善、专业人才稀缺、交易体系的缺失,要完善中国的碳金融政策,必须健全碳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定配套政策支持碳金融的发展;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搭建交易平台,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要大力培育中介市场,创新碳金融业务新模式,开展碳金融创新;加强碳金融政策研究,进行国际领域的合作。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引言  8-12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8
  1.2 文献综述  8-10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0-12
2 碳金融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12-17
  2.1 低碳经济  12-13
    2.1.1 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和内涵  12-13
      2.1.1.1 背景  12
      2.1.1.2 内涵  12-13
    2.1.2 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13
  2.2 碳金融的内涵  13
  2.3 碳金融的国际法基础  13-16
    2.3.1 京都机制的基本规则  14
    2.3.2 "灵活机制"创立的碳信用市场  14-16
  2.4 中国实行低碳经济离不开碳金融的发展  16-17
3 国际碳金融的发展现状  17-25
  3.1 碳交易日趋金融化  17-19
    3.1.1 碳交易市场类型  17-18
    3.1.2 全球主要的碳交易体系  18-19
    3.1.3 碳交易的金融化不断加剧  19
  3.2 国际碳金融的市场机制  19-25
    3.2.1 碳金融的参与主体  19-21
      3.2.1.1 使用者  20
      3.2.1.2 供给者  20
      3.2.1.3 中介机构  20-21
    3.2.2 多样化的碳金融产品和工具  21-22
      3.2.2.1 排放权产品  21-22
      3.2.2.2 衍生产品  22
    3.2.3 碳金融市场交易活跃  22-25
      3.2.3.1 基于配额的市场  23
      3.2.3.2 基于项目的市场  23-25
4 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25-29
  4.1 中国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25
  4.2 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开展情况  25-29
    4.2.1 CDM项目的远期交易  25-26
    4.2.2 碳金融市场产品  26-27
    4.2.3 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  27
    4.2.4 碳金融本土中介机构  27-29
5 完善中国碳金融政策的思考  29-37
  5.1 当前中国碳金融发展的障碍  29-30
    5.1.1 对CDM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  29
    5.1.2 中介市场不完善  29
    5.1.3 CDM风险因素多  29-30
    5.1.4 专业人才稀缺  30
    5.1.5 交易体系的缺失  30
  5.2 努力完善中国碳金融政策  30-37
    5.2.1 完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碳金融政策环境  30-32
      5.2.1.1 把发展碳金融纳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内  30-31
      5.2.1.2 健全碳金融法律法规  31
      5.2.1.3 构建激励机制,制定配套政策  31-32
    5.2.2 借鉴国际经验,搭建交易平台,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32-34
      5.2.2.1 进一步规范和整合国内碳交易平台  32
      5.2.2.2 积极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的规律,试行碳交易  32-33
      5.2.2.3 进一步强化自愿减排机制  33
      5.2.2.4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碳交易定价权  33-34
    5.2.3 培育中介市场,创新碳金融业务新模式,开展碳金融创新  34-35
      5.2.3.1 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创新业务发展模式  34-35
      5.2.3.2 发碳金融衍生工具,分散风险  35
    5.2.4 加强碳金融政策研究,进行国际领域的合作  35-37
      5.2.4.1 认真研究国际碳金融政策,为未来中国碳金融发展奠定基础  35
      5.2.4.2 积极参与国际领域合作,控制碳金融交易风险  35-37
结论  37-38
后记  38-39
参考文献  39-42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42-43
详细摘要  43-51

相似论文

  1.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2. 我国发展碳金融的法律障碍及对策,F832
  3.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4. 我国商业银行与碳金融体系构建,F205
  5. 试析低碳经济的能源技术基础,F206
  6. 低碳经济与外部效应,F205
  7. 生态哲学视野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F205
  8. 欧美碳金融市场体系研究,F205
  9. 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财税法制之完善,F812.42
  10. 澳门物质流分析及其在低碳经济中的应用,F259.27
  11. 碳金融交易原理及衍生产品研究,F832
  12. 中国低碳经济融资问题研究,F205
  13. 炎陵县“碳足迹”分析研究,X321
  14. 天津市工业碳排放预测与低碳城市建设潜力分析,F427
  15. 双重约束条件下我国环境税制研究,X-01
  16. 山东省水泥工业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205
  17. 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构建,F205
  18. 银行扶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922.29;F832.4
  19. 论建筑法在建筑低碳化法律保障上的改进,F426.92
  20. 国际碳交易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99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