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世训》生活伦理思想研究

作 者: 张萍
导 师: 范鹏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新世训 生活伦理 现代价值
分类号: B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冯友兰在《新世训》中以理性的思考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道德进行了理智的分析和形式的肯定,揭示并剔除了传统道德的糟粕与落后的东西以阐明其抽象的、永恒的价值,且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赋予传统伦理思想以新的内容和形式,肯定了人的理性认识对判断道德行为的意义。冯先生撰写《新世训》的目的,是要建构出一套为当时的抗战社会所必需的道德规则(亦即生活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人生意义的追求;今天我们从生活伦理的角度研究《新世训》中的伦理思想也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它是适应现代世俗社会的个人生活伦理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新世训》何以为“新”,就在于它不同于古人所讲,也不同于今人所讲。它有它的“新”点,体现在它是“接着讲”而非“照着讲”、“周全之道”而非“偏至之端”、“凡人之方”而非“圣贤之道”。第二部分通过《新世训》的若干具体内容来说明冯友兰在此书中对“道德底”和“非道德底”同时并重的“双焦点”透视的论述方法,给人们展现了一种理性的生活伦理。第三部分挖掘了《新世训》中生活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一方面《新世训》生活伦理思想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中庸之道、勤劳节俭、存诚居敬、和而不同等传统美德,同时也结合了具体的生活情景赋予了这些传统美德以新的内容;与传统儒家重内心之德的修养方法不同,重点突出了“行”。另一方面《新世训》生活伦理思想对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体现在新的伦理学立场上,把大量道德中性的思想、行为从理学的“非此即彼”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减少了道德评价对人生的过度介入;体现在伦理观的特点上即理性化、平民化、生活化;体现在它的现代伦理意义上,给处于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价值依靠。从传统伦理思想中提取了人们的共识,给现代的人们自身的精神心里矛盾给予解脱,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和谐的生活提出了实际可行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导论  9-12
第一章 《新世训》何以为“新”  12-17
  一、“接着讲”而非“照着讲”  12-14
  二、“周全之道”而非“偏至之端”  14-15
  三、“凡人之方”而非“圣贤之道”  15-17
第二章 《新世训》的生活伦理思想  17-39
  一、《新世训》生活伦理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17-20
  二、日常生活交往的伦理规则  20-27
    (一) 作为行仁之方和待人接物的忠恕之道  20-22
    (二) 就道德层面和利害方面的中庸之道  22-24
    (三) 作为美德和趋利避害的谦虚之道  24-27
  三、生活得以和谐的伦理基础—中和之道  27-30
    (一) 就一个人的本身说  27-28
    (二) 就一个人与他人的生理的或心理的要求说  28
    (三) 就一个社会中的各种人对于社会的关系说  28-29
    (四) 就自然万物说  29-30
  四、勤俭之生活伦理规范  30-32
    (一) 就一个人的生活的道德方面说  30-31
    (二) 就一个人的生活的非道德方面说  31-32
  五、非功利的生活态度—无所为而为  32-35
    (一) 就道德方面说  33-34
    (二) 就兴趣方面说  34-35
  六、精神心里矛盾的调整方法—调情理  35-36
  七、作为立身处世的存诚居敬  36-39
第三章 《新世训》生活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39-43
  一、《新世训》生活伦理思想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39-40
  二、《新世训》生活伦理思想的伦理学启示  40-43
参考文献  43-46
后记  46

相似论文

  1.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2. 冯友兰《新世训》的现代价值探析,B26
  3. 《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文化意义及其现代价值,I206.2
  4. 荀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B82-09
  5.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G852
  6.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I207.42
  7. 墨家平等法律观研究,D909.2
  8. 论先秦儒家道德修养观及其现代价值,B82-09
  9. 先秦两汉家庭伦理及其现代价值,B82-092
  10. 孟子良贵说及其现代价值,B222.5
  11. 先秦的商业道德及其现代价值,B82-092
  12. 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研究,B82-092
  13. 《管子》与《孟子》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B82-09
  14. 孟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B82-092
  15.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制度伦理意蕴,B82-092
  16.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B82-092
  17. 儒家与道家生态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B82-09
  18. 浅谈土著语言及传统知识的现代价值,H0
  19. 天下为公之大道,B222
  20. 论陶渊明的乐境,I207.22
  21. 心学与管理,C93-0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