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豆豆荚炭疽病的发病因子及其防治研究

作 者: 孙志峰
导 师: 楼兵干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大豆豆荚炭疽病 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发病因子 防治
分类号: S435.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浙江省是全国鲜食大豆主要生产和冷藏基地。鲜食大豆品种“台75”因其品质好,产量高,于1994年从台湾引入我省栽培,是外商指定的唯一用来出口的品种,且目前还没有可替代的品种。从2001年夏开始,浙江省鲜食大豆主栽品种“台75”豆荚上严重发生类似机械损伤的不明病害侵扰,致使经济价值严重降低。课题组已对该病害症状,病原物,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和室内有效杀菌剂筛选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经3年多的研究,已明确引起“台湾75”鲜食大豆豆荚发生症状酷似机械损伤的病害的病原物是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Schwein.)Andrus & W.D.Moore。因该症状与大家熟知的由炭疽菌引起的大豆炭疽病的症状明显不同,并且该症状主要出现在豆荚上,课题组把该症状的炭疽病称为大豆豆荚炭疽病。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该病害的发病因子及其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特性研究表明:光照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显著性影响,但连续关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之间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7。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15min。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2.对影响大豆豆荚炭疽病发生的主要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大豆品种中,对豆荚炭疽病最为感病的品种是“台75”。影响大豆豆荚炭疽病发生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和温度。病害预测模型为Y=-177.76+14.66X1+5.046X12+0.286X3(Y代表病情指数,X1代表温度,X3代表降雨量),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和温度呈正相关。3.对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以70%甲基托布津WP为首选,其次为40%施佳乐SC和43%好力克SC等。最佳防治生育期为大豆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并且最好在此间的雨中间歇期进行防治。4.对哈茨木霉菌株T6、T9、T10、T25、T34、寡雄腐霉菌株QC05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1、B3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病原菌菌株XST01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病原菌XST01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据抑菌率:哈茨木霉菌株T34防治效果最好,其后依次为T10、T25、T6、B1、B3、T9、QC05。通过扫描电镜与对峙培养观察,初步认为寡雄腐霉主要是通过分泌分子量小于8KD的物质消解病原菌丝;木霉菌株能分泌物质消解病原菌菌丝,也能寄生在病原菌菌丝上;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菌株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全文目录


致谢  4-5
目录  5-8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19
  1 国内外大豆病害概况  12-13
  2 大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及其病原物  13
  3 影响炭疽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  13-14
  4 大豆炭疽病病害的防治  14-16
    4.1 选用抗病品种  14-15
    4.2 化学防治  15-16
      4.2.1 防治药剂  15
      4.2.2 防治时期  15-16
      4.2.3 施药方式  16
    4.3 生物防治  16
  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6-19
    5.1 鲜食大豆概况  16-17
    5.2 鲜食大豆豆荚锈斑病的发生与为害  17
    5.3 鲜食大豆豆荚锈斑病发生特点  17
    5.4 现有研究基础  17-18
    5.5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8-19
第二章 大豆豆荚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9-32
  1 材料与方法  19-23
    1.1 供试菌株  19
    1.2 各因素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19-22
      1.2.1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19
      1.2.2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19-20
      1.2.3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0
      1.2.4 pH值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0
      1.2.5 碳氮源和碳氮比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0-21
      1.2.6 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测定  21
      1.2.7 固体培养菌落生长直径测定方法  21
      1.2.8 固体培养产孢量的测定方法  21-22
      1.2.9 液体培养菌丝干重测定方法  22
    1.3 各因素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23
      1.3.1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1.3.2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1.3.3 pH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1.3.4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
      1.3.5 碳氮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2-23
  2 结果与分析  23-30
    2.1 各因素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3-28
      2.1.1 光照对病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3
      2.1.2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3-24
      2.1.3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4
      2.1.4 pH值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4-25
      2.1.5 碳氮源和碳氮比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5-27
      2.1.6 菌丝和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测定  27-28
    2.2 各因素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8-30
      2.2.1 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8-29
      2.2.2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9
      2.2.3 pH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9
      2.2.4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29-30
      2.2.5 碳氮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0
  3 结论与讨论  30-32
第三章 大豆豆荚炭疽病的发病因子及防治研究  32-44
  1 材料与方法  32-35
    1.1 材料  32-33
      1.1.1 试验场所  32
      1.1.2 供试菌株  32
      1.1.3 供试大豆  32-33
      1.1.4 供试杀菌剂  33
    1.2 方法  33-35
      1.2.1 发病因子研究  33-34
      1.2.2 有效杀菌剂与最佳防治时期的研究  34
      1.2.3 发病情况调查  34-35
      1.2.4 逐步回归分析  35
  2 结果与分析  35-42
    2.1 影响大豆豆荚炭疽病发生的主要因子  35-39
      2.1.1 温度、降雨量与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  35-37
      2.1.2 不同品种与病害严重度之间关系  37-39
      2.1.3 地膜覆盖对病害严重度的影响  39
    2.2 防治对策  39-42
      2.2.1 选育抗病品种  39
      2.2.2 有效防治杀菌剂  39-40
      2.2.3 最佳防治时期  40-42
  3 结论与讨论  42-44
第四章 生防菌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44-55
  1 材料与方法  44-47
    1.1 供试菌株来源  44
    1.2 生长速率测定  44-45
    1.3 对峙培养测定  45
      1.3.1 哈茨木霉和寡雄腐霉与病原菌的对峙培养  45
      1.3.2 枯草芽孢杆菌与病原菌的对峙培养  45
    1.4 扫描电镜观察哈茨木霉和寡雄腐霉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45
    1.5 寡雄腐霉分泌物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45-46
    1.6 寡雄腐霉培养液  46
    1.7 寡雄腐霉滤液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46-47
  2 结果与分析  47-53
    2.1 供试菌株生长速率的测定  47
    2.2 平板对峙培养  47-51
      2.2.1 哈茨木霉和寡雄腐霉与病原菌的对峙培养  47-50
      2.2.2 枯草芽孢杆菌与病原菌的对峙培养  50-51
    2.3 扫描电镜观察哈茨木霉和寡雄腐霉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51
    2.4 寡雄腐霉分泌物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51-52
    2.5 寡雄腐霉滤液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52-53
  3 结论与讨论  53-55
参考文献[Reference]  55-58

相似论文

  1. 奉化市溪口风景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S763.3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4.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5.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6. 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S435.4
  7.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及其生态有机药肥研制,S436.421
  8.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9. 产酶溶杆菌OH11菌株几丁质酶基因的功能研究,TQ925
  10.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11. 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S476.3
  12.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土传烟草青枯病生防研究中的应用,S435.72
  13. 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搜寻行为研究,S476.3
  14. 防治土传香蕉枯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6.68
  15.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16. 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S482.51
  17. 茄子青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1
  18. Bacillus subtilis fmbj对桃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拮抗机理及应用研究,S476
  19. 芽孢杆菌yczE基因生防功能分析及表达Harpin蛋白的工程菌防病效果研究,S476.1
  20.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作用研究,S435.111.4
  21.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油料作物病虫害 > 大豆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