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对红脂大小蠹驱避作用的研究

作 者: 崔丽贤
导 师: 黄大庄;张真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学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非寄主挥发物 驱避作用
分类号: S76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大小蠹属(Dendroctonus),是20世纪80年代由北美传入我国的一种松树害虫。1998年以来在我国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相继暴发成灾,寄主油松Pinustabuliformis Carr.大量死亡,造成当地林业和生态环境严重损失,为了研究非寄主挥发物在红脂大小蠹进行寄主定位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设计了五步实验进行有效成分的筛选,首先对红脂大小蠹爆发区山西省沁源县灵空山林场进行了踏查,选择除寄主油松外的优势阔叶树种作为非寄主植物进行了行为反应,用动态顶空采样法进行了收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所选非寄主树种的挥发物成分。然后用标样对红脂大小蠹进行了触角电位测定,得到了十一种化学物质的相对反应值,接着是室内生物测定,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标样对红脂大小蠹进行了测试,筛选出了几种起驱避作用的化学物质,最后是野外生物测定,更进一步确定了非寄主挥发物在红脂大小蠹的寄主选择过程中起驱避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选择非寄主植物对红脂大小蠹进行了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所选六种非寄主植物对红脂大小蠹都有驱避作用。2通过对非寄主灌木挥发物的TCT-GC/MS分析,我们鉴定出24种组分,主要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萜烯类六类物质,其中酮类化合物是所选的灌木挥发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物质;通过对非寄主乔木挥发物的洗脱-GC/MS分析,我们鉴定出20种组分,也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萜烯类六类化合物其中最多的是酯类化合物,其次是萜烯类化合物。3通过用十一种标样对红脂大小蠹雌雄成虫测定其触角电位反应,得到它们的相对反应值,雌雄红脂大小蠹触角电位反应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得知触角电位相对反应值最高的是反-2-己烯醛,其次是乙醇。4通过用Y型嗅觉仪测定红脂大小蠹对十一种标样浓度梯度的行为反应,生测结果表明1/1000浓度的顺-2-己烯-1-醇、反-2-己烯-1-醇、顺-3-己烯-1-醇、与3-蒈烯混合时对红脂大小蠹的选择行为有驱避作用;1/100浓度的反-2-己烯醛、水杨醛与3-蒈烯混合时对红脂大小蠹的选择行为有驱避作用;1/1000浓度或1/100浓度的苯甲醛与3-蒈烯混合时对红脂大小蠹的选择行为有驱避作用;而乙醇在1/100浓度或1/10浓度时表现出增效作用。测试了一些单体组分的复配物嗅觉行为反应。复配结果表明只有当顺-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壬醛、3-辛醇四种化合物混合时和顺-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2种化合物混合时引诱臂和对照臂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它几种化合物等体积混合时差异显著,表现出明显的驱避作用。5在野外用一套自制的旋转诱捕器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只有f(乙醇)引诱臂和对照臂间达不到差异性显著,其它都达到差异性显著。旋转诱捕器的两边,即处理臂和对照臂之间的红脂大小蠹雌性间比较时,壬醛、3-辛醇、乙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五种化合物诱捕量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红脂大小蠹雄性间进行比较时3-辛醇、反-2-己烯醛两种化合物诱捕量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处理臂的雌雄间进行比较时,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照臂(即引诱臂)的雌雄间进行比较时,3-辛醇、反-2-己烯醛、水杨醛三种化合物的对照臂臂间雌雄成虫诱捕量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这正好与雌成虫先寻找寄主相吻合。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22
  1.1 植物挥发物对昆虫作用的研究方法  10-14
    1.1.1 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  10-12
    1.1.2 植物挥发物的提取、制备及鉴定方法  12
    1.1.3 触角电位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方法  12-13
    1.1.4 研究非寄主植物次生物质的意义  13
    1.1.5 昆虫对植物挥发物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  13-14
  1.2 小蠹类非寄主挥发物的研究进展  14-19
    1.2.1 小蠹虫类昆虫的寄主选择过程  14-16
    1.2.2 非寄主绿叶气味挥发物的研究基础  16
    1.2.3 小蠹类的非寄主挥发物的化学特性  16
    1.2.4 非寄主挥发物的收集和生物学测定方法  16-17
    1.2.5 针叶树小蠹对非寄主的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17-18
    1.2.6 马鞭草烯酮对红脂大小蠹驱避作用  18-19
    1.2.7 非寄主挥发性化合物对小蠹虫驱避作用  19
  1.3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9-22
    1.3.1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20-22
2 非寄主植物对红脂大小蠹的行为反应  22-26
  2.1 试验地概况  22
  2.2 植物材料  22-23
  2.3 非寄主挥发物对红脂大小蠹的生物测定  23-24
  2.4 结果分析  24-26
3 红脂大小蠹非寄主挥发物的收集与分析研究  26-36
  3.1 试验地概况  26
  3.2 试验材料  26
  3.3 试验方法  26-29
    3.3.1.非寄主挥发性次生物质的收集  26-29
      3.3.1.1 挥发物的采集原则  26
      3.3.1.2 采样材料及其条件的选择  26-27
      3.3.1.3 植物挥发物的采集步骤  27-28
      3.3.1.4 植物挥发物分析条件  28-29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9-34
  3.5 小结  34-36
4 红脂大小蠹对几种标样的触角电位反应和行为反应  36-45
  4.1 材料和方法  36-39
    4.1.1 供试虫源  36
    4.1.2 标准化合物  36
    4.1.3 其它试验材料  36-37
    4.1.4 触角电位记录仪  37
    4.1.5 触角电位测定  37-38
    4.1.6 嗅觉仪行为测定  38
    4.1.7 红脂大小蠹成虫在嗅觉测定装置中的行为反应  38-39
  4.2 结果分析  39-43
    4.2.1 触角电位测定结果  39-40
    4.2.2 嗅觉测定结果  40-43
  4.3 小结  43-45
5 非寄主挥发物驱避作用的野外生物测定  45-52
  5.1 材料与方法  45-47
    5.1.1 试验地点  45
    5.1.2 试验材料  45-46
    5.1.3 试验方法  46-47
  5.2 结果与分析  47-50
  5.3 小结  50-52
6 结论与讨论  52-58
  6.1 结论  52-53
  6.2 讨论  53-58
参考文献  58-65
附表  65-66
附图  66-6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8-69
作者简历  69-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红脂大小蠹发生规律与可持续控制研究,S763.3
  2. 红脂大小蠹化学信息物质的研究,S763.3
  3. 应用信息素防治红脂大小蠹技术研究,S763.3
  4. 红脂大小蠹危害与林分生境关系的研究,S763.3
  5. 新植物源杀虫剂及其混剂防治玉米象、印度谷螟的研究,S482.39
  6. 环保型蚊虫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R184
  7. 红脂大小蠹生物学特性及植物性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研究,S763.3
  8. 萜烯类物质在油松、红脂大小蠹和天敌三重营养关系中的作用研究,S763.7
  9. 红脂大小蠹种群生态学特性和入侵机制研究,S763.3
  10. 红脂大小蠹寄主植物引诱剂研究和适生区分析,S763.3
  11. 奉化市溪口风景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S763.3
  12.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13. 樟巢螟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相关研究,S763.3
  14. 古香樟白蚁和樟脊网蝽虫害调查与防治,S763.7
  15. 竹镂舟蛾为害对毛竹次生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影响,S763.7
  16. 辽宁东部地区日本松干蚧定量风险分析,S763.3
  17. 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发生危害调查研究,S763.3
  18. 气候变化背景下谷地云冷杉林衰退与病虫害相关性研究,S763
  19. 伊春市带岭区主要虫害(落叶松毛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S763.421
  20. 黑龙江省农田防护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S763.7
  21. 黄脊竹蝗生物学及胚胎发育特征的研究,S76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 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