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特征和形成环境

作 者: 邱欣卫
导 师: 刘池阳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构造地质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事件沉积 凝灰岩 地球化学
分类号: P5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76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烃源岩中存在明显的放射性异常现象,结合国家973项目所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发现,这种异常主要由放射性铀元素引起。延长组凝灰岩与富铀烃源岩互层产出,在测井曲线上独特的表现为低电位、高伽玛、高声波时差和高电阻率值,人们以往关注的多,而深入研究的少,过去仅把这些夹层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层,一直未对其开展深入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对这些凝灰岩的成因的认识尚没有科学的数据和结论。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未将延长组中铀元素的迁移和这些凝灰岩相联系,因此探索延长组富铀烃源岩的形成与凝灰岩夹层和铀异常之间的关系,为探讨凝灰岩的成因类型及其在烃源岩演化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深入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铅和氧同位素分析等多项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详细研究了凝灰岩夹层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属性,并分析了凝灰岩中铀元素的迁移特征;通过多次野外考察和细致的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资料,调查了凝灰岩发育井位及层位,分析了其展布规律,揭示了其形成环境,阐述了凝灰岩与烃源岩二者之间的关系等科学问题。论文首次把传统意义上的延长组凝灰岩分成凝灰岩、斑脱岩、热水沉积岩三类,并且认为凝灰岩和斑脱岩包含有空降型和水携型两种成因机制;分析了凝灰岩中铀元素近代发生过丢失迁移现象,很可能是富铀烃源岩中铀元素的母岩;绘制了凝灰岩夹层单井、联井剖面图和长73底凝灰岩平面展布图。综合对比发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与盆地内同期烃源岩和放射性异常展布基本一致,相互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凝灰岩夹层的形成环境主要为浊积扇和深湖环境,浊积岩中的凝灰岩蚀变后使其储层各项指标发生变化,而深湖相中的凝灰岩可能是沉积环境从氧化向还原过渡的有利因素,同时利用地球化学数据判别出凝灰岩可能来自于火山弧或板内、钙碱性岩浆环境。综合分析认为,凝灰岩夹层不仅是地层划分的标志层。也是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对生油层和储集层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同时也可能是促使鄂尔多斯盆地原油品质较好的重要因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前言  9-16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9-10
  二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0-12
  三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2-14
  四 完成的工作量  14-15
  五 主要结论与认识  15-16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6-29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  17-20
    一 大地构造位置  17-18
    二 区域构造单元  18-20
  第二节 晚三叠世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20-24
    一 晚三叠世盆地构造特征  20-21
    二 晚三叠世盆地演化  21-24
  第三节 延长组地层及沉积特征  24-29
    一 延长组地层特征  24-26
    二 延长组沉积特征  26-29
第二章 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29-62
  第一节 凝灰岩相关概念及分类  29-31
    一 相关概念  29-30
    二 凝灰岩分类  30-31
  第二节 岩石矿物学特征  31-41
    一 露头及岩芯特征  31-33
    二 岩石薄片特征  33-37
    三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37-39
    四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9-41
  第三节 地球化学特征  41-57
    一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53
    二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53-57
  第四节 凝灰岩铀迁移机制研究  57-60
    一 铀迁移研究原理  57-58
    二 凝灰岩中铀元素迁移特征  58-60
  第五节 凝灰岩属性探讨  60-62
第三章 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展布特征  62-81
  第一节 凝灰岩的测井特征  62-64
  第二节 单井剖面特征  64-72
  第三节 联井剖面特征  72-76
  第四节 凝灰岩平面展布特征及与烃源岩、放射性异常的关系  76-81
    一 平面展布特征  76
    二 与烃源岩的关系  76-79
    三 与长7_3底放射性异常的关系  79-81
第四章 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形成环境  81-106
  第一节 晚三叠世事件沉积作用  81-91
    一 浊积岩  81-84
    二 震积岩  84-89
    三 凝灰岩  89-90
    四 事件沉积岩之间的关系  90-91
  第二节 凝灰岩夹层形成的沉积环境  91-97
    一 凝灰岩发育的主要沉积相类型  91-95
    二 氧化还原环境  95-97
  第三节 凝灰岩夹层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成因探讨  97-106
    一 区域构造特征  97-101
    二 大地构造环境  101-104
    三 凝灰岩夹层成因探讨  104-106
第五章 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地质意义  106-111
  第一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  106-107
  第二节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的纽带  107-108
  第三节 石油地质意义  108-111
    一 凝灰岩对生油层的影响  109
    二 凝灰岩对储层的影响  109-110
    三 凝灰岩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110
    四 凝灰岩对提高原油品质的作用  110-111
结论  111-113
参考文献  113-120
致谢  120

相似论文

  1. 广东凡口铅锌矿矿田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4
  2.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3. 安塞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优化技术研究,TE324
  4. 青岛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其成因,X53
  5.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和盒8段沉积相特征与储层评价,P618.13
  6. 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7. 三塘湖盆地石炭纪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P618.13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9.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10. 陕西勉县后沟—大坪山锰矿成矿地球化学研究,P618.32
  11.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S157.1
  12. 白豹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P631.84
  13.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5. 济阳坳陷原油中金的富集机理研究,P618.13
  16.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P618.41
  17. 贵州省晴隆锑矿废渣中锑金赋存状态地球化学研究及应用,P618.66
  18. 会泽金牛厂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P618.4
  19. 滇西南昌宁—孟连裂谷带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证据,P574.2
  20. 云南澜沧老厂隐伏花岗斑岩岩石学、年代学及成因研究,P588.121
  21. 云南新平大红山铁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分析,P618.4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岩石鉴定、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