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的遗传多样性

作 者: 李美琼
导 师: 朱友林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长柄双花木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分类号: Q9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遗传潜力和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的重要指标,遗传多样性丧失常常导致物种的适合度下降。因此,遗传变异的维持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8对微卫星(SSR)引物对中国特有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10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对微卫星引物多态信息含量较高,杂合性好,均呈现高度多态性和稳定的扩增效果,可作为长柄双花木遗传学研究的可靠的遗传标记。2.8个微卫星位点在10个自然居群中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5个,等位基因数最多的位点是DC013,为12个,最少的位点是DC185和DC426,均为4个。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不同居群中的分布规律不同。8个位点上共检测到9个稀有等位基因,占总检出等位基因的17.31%。等位基因频率大于0.50的有6个,占总检出等位基因的11.5%。3.在居群水平上,8个微卫星位点在10个居群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161-0.824之间,平均为0.499;居群水平的观察杂合度(H。)在0.203-0.445之间,平均为0.347,期望杂合度(He)在0.367-0.551之间,平均为0.469;位点水平的观察杂合度(H。)在0.132-0.629,平均为0.345,期望杂合度(He)在0.169-0.845,平均为0.545。4.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显示:10个长柄双花木居群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的80个组合中,有53个组合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长柄双花木居群内个体间存在非随机交配现象。5.两两居群间Nei’s无偏遗传一致度(I)在0.686-0.946之间,平均为0.828;遗传距离(D)在0.056-0.376之间,平均为0.192。LQ和JG两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376),YZ和DX两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56)。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均达到显著水平。这一结果在AMOVA分析中也得到了验证。6. UPGMA聚类分析表明10个长柄双花木自然居群基本上按地理位置进行聚类。但JG和YF这两个江西居群较为特殊,它们分别与浙江的KH和湖南的XN聚在一起,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索。7. Mantel检验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自然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r2=0.055,P=0.073,slope=0.48),这可能与JG和YF这两个特殊居群有关。总之,长柄双花木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但居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可能与其长寿命、异交为主的繁育系统和较长的进化历史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然而,生境片段化、栖息地的丧失导致居群缩小,并且彼此隔离,加上有限的种子传播,严重地阻碍了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居群内近交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22
  1.1 遗传多样性  9-11
    1.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9-10
    1.1.2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10-11
  1.2 微卫星(SSR)分子标记  11-17
    1.2.1 微卫星的特点  11-12
    1.2.2 微卫星在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2-17
      1.2.2.1 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12-14
      1.2.2.2 确定物种的避难所及其迁移路线  14-15
      1.2.2.3 亲子鉴定与交配系统的研究  15-16
      1.2.2.4 确定濒危植物的保护单元及种质资源鉴定  16-17
      1.2.2.5 近缘物种及杂交个体鉴别  17
  1.3 长柄双花木  17-22
    1.3.1 长柄双花木的形态特征  17-18
    1.3.2 长柄双花木的地理分布  18
    1.3.3 长柄双花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  18
    1.3.4 长柄双花木研究进展  18-21
      1.3.4.1 核型分析  18-19
      1.3.4.2 种子生理和繁殖生物学研究  19
      1.3.4.3 对其濒危机制的研究进展  19-20
      1.3.4.4 长柄双花木的分化  20-21
      1.3.4.5 长柄双花木分子标记的开发  21
    1.3.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22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2-31
  2.1 实验材料  22-23
  2.2 试验方法  23-31
    2.2.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23
    2.2.2 DNA模板的浓度与质量检验  23-24
    2.2.3 核微卫星引物的选择  24-25
    2.2.4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25-26
      2.4.4.1 PCR扩增  25
      2.4.4.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5-26
    2.2.5 数据记录与分析  26-31
      2.2.5.1 带的记录与数据矩阵的建立  26
      2.2.5.2 遗传多样性分析  26-28
      2.2.5.3 遗传结构分析  28-30
      2.2.5.4 距离隔离检验(Isolation By Distance Tests)  30
      2.2.5.5 分配检验(Assignment tests)  30-31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42
  3.1 长柄双花木遗传多样性水平  31-34
    3.1.1 物种遗传多样性  31-32
    3.1.2 居群遗传多样性  32-33
    3.1.3 等位基因频率  33-34
  3.2 哈迪—温伯格平衡  34-35
  3.3 居群间遗传分化  35-38
  3.4 组间遗传水平  38
  3.5 槽式分子方差分析(AMOVA)  38-39
  3.6 地理隔离检验  39-40
  3.7 分配检验  40-42
第4章 讨论  42-44
  4.1 长柄双花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42
  4.2 长柄双花木居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  42-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5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1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3.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4.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5.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6.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7.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8. 铁皮石斛叶绿体微卫星的开发应用及其种间通用性研究,S567.239
  9.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0.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11.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2.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3.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4.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5.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6.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7.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8.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19.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20.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21. 湖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S826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细胞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