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代武举制度初探

作 者: 许继莹
导 师: 李润强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关键词: 唐代 武举制度 科举研究
分类号: K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6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创制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的武举常贡,因相关资料鲜少,迄今仍是唐代科举制度研究中极其薄弱的一项内容。当今学者论述唐代武举,常于一般科举制度之后附带提及,还没有一本专门论述唐代武举制度的专著问世。随着近年来对唐代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包括墓志铭在内的一些新出土材料的发现,人们对唐代武举认识的深化成了一个愈加迫切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今人全面研究和解读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和一些文化现象。本文欲通过制度层面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对唐代武举制度进行相对完整地梳理。论文主体部分四章,前有绪论,后有结语。绪论简洁叙述了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及武举狭义和广义概念的界定,并对论文的结构作了交代。第一章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论述了唐代武举制度创立的原因。经济方面主要从均田制衰落的角度入手;政治方面主要从武周建国、巩固政权的角度入手;军事方面主要从府兵制瓦解、武骑团兵出现和为了解决军事危机选拔将领入手,论述了武举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章从制度层面论述了唐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具体为乡贡武举的选拔与推荐;武举的省试;武举常贡的非常科目和武举常贡的等第与除官等内容。为了内容的完整性,本章最后涉及了制举的武科内容。第三章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唐代武举的实施。具体为唐代武举实施的过程;唐代武贡举及第者分属于平射科和武举科的实例;唐代武举和文举的比较和文武官员的转换。第四章论述了唐代武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和影响。具体为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武举制度对有唐一代的意义和作用;对韩国、日本的影响;对中国唐以后宋、明、清三朝武举的影响和对中国当今体育高考选拔人才的影响。同时,从考试内容、应考资格及科目设置三个方面简略探讨了唐代武举制度的主要缺陷。最后以一个小结对唐代武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作了一个总的评价。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绪论  7-10
第一章 武举制度创立的原因  10-26
  第一节 武举制度创立的社会背景  10-16
  第二节 武周政权的建立与武举制度的产生  16-21
  第三节 武则天对军权的掌握和武举制度的创立  21-26
第二章 唐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26-43
  第一节 乡贡武举的选拔与推荐  26-31
  第二节 武举的省试  31-38
  第三节 武举常贡的等第与除官  38-39
  第四节 制举的武科  39-43
第三章 唐代武举的实施情况  43-61
  第一节 唐代武举实施的过程  43-45
  第二节 唐代武举及第人物与授官情况  45-54
  第三节 唐代武举和文举的比较  54-57
  第四节 唐代文武官员的转换  57-61
第四章 唐代武举创立的意义和影响  61-68
  第一节 唐代武举创立的意义  61-63
  第二节 唐代武举制度的影响  63-68
结语  68-69
参考文献  69-72
后记  72-73

相似论文

  1.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2. 唐代落第士人心态探析,K242
  3.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4.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5. 唐代音乐中阮的嬗变轨迹研究,J609.2
  6. 宇文所安唐代传奇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H315.9
  7. 唐代官吏休假研究,K242
  8. 唐代近体诗歌的声律特征与情感表达的关系,I207.22
  9. 唐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K242
  10. 论唐代雕塑中的女性美及其表现,J305
  11. 唐代咏侠诗的文化解读,I207.22
  12. 浅论道制在唐代的演变,D691
  13. 唐代祭天研究,K242
  14. 从唐代科举制度看其政治功能,D691.3
  15. 唐九成宫、玉华宫历史地理之比较研究,K928.6
  16. 论“艺术皇帝”李隆基对唐代乐舞繁荣的贡献,J709.2
  17. 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初探,J292.1
  18. 唐代润州诗歌研究,I207.22
  19. 唐代仕女画中女性时尚研究,J205
  20. 唐代北方佛教寺名源流考论,B947
  21. 唐代西北民族关系与唐诗创作,I207.2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唐(618~90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