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苏北盆地38-19ka BP期间古气候环境演变记录研究

作 者: 张丽蓉
导 师: 舒强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MIS-3a阶段 周奋剖面 环境代用指标 气候环境演化
分类号: P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苏北盆地处于我国东部典型季风区,是连接海洋和陆地的关键性区域,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理想场所之一。本文选取了苏北盆地里下河平原中部的ZF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14C测年和气候地层学的方法,在建立可靠的沉积年代序列基础上,对采自周奋剖面深度为5米的样品进行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色度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实验分析,重建了38-19ka BP期间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综合分析各个代用指标得到以下结论。苏北盆地38-19ka BP期间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分为:38-35.4ka BP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35.4-32.1 ka BP为相对温暖湿润气候,32.1-27.5ka BP为相对的冷干气候,27.5-23.8ka BP冷暖波动频繁,总体以冷干为主,23.8-19ka BP气候由冷转暖的气候变化。将ZF剖面与邻近区域已有研究GX剖面对比,发现各环境代用指标在MIS-3阶段晚期以来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且较GX剖面气候变化更明显,进一步与中原邙山黄土、南京葫芦洞石笋以及经典的NGRIP冰芯记录对比,与中原邙山黄土可以很好的对比,与南京葫芦洞石笋和NGRIP冰芯记录之间有着良好的吻合性。这说明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不仅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而且具有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一致的特征。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4
  1.1 研究背景、依据及意义  7-9
    1.1.1 研究背景  7
    1.1.2 选题依据  7-9
  1.2 国内外古气候环境研究进展  9-12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4
    1.3.1 研究目标  12
    1.3.2 研究内容  12
    1.3.3 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4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14-19
  2.1 区域地质概况  14-15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5-19
    2.2.1 地理位置及地形  15-16
    2.2.2 水文及流域水系  16-17
    2.2.3 流域气候  17
    2.2.4 区域土壤、植被特征  17-19
第三章 剖面样品采集和年代序列的建立  19-25
  3.1 剖面样品采集及岩性、沉积相分析  19-21
  3.2 年代序列的建立  21-25
    3.2.1 14C测年的原理  21
    3.2.2 C-14年代结果  21-22
    3.2.3 年代序列的建立  22-25
第四章 环境代用指标测定和环境意义  25-35
  4.1 粒度指标  25-28
    4.1.1 粒度实验方法  25-26
    4.1.2 湖泊沉积物粒度指标的环境意义  26-27
    4.1.3 粒度实验结果分析  27-28
  4.2 磁化率指标  28-30
    4.2.1 磁化率实验方法  28
    4.2.2 磁化率的环境意义  28-29
    4.2.3 实验结果分析  29-30
  4.3 地球化学元素  30-33
    4.3.1 元素实验方法  30
    4.3.2 元素指标的环境意义  30-33
  4.4 色度指标  33-35
    4.4.1 色度测试方法  33
    4.4.2 实验结果分析  33-35
第五章 苏北盆地38-19ka BP期间古气候环境的演化  35-43
  5.1 周奋剖面38-19ka BP之间的古气候环境演变序列  35-37
  5.2 与区域GX剖面的对比  37-40
  5.3 各环境代用指标与石笋、黄土及NGRIP冰芯的对比  40-43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43-45
  6.1 结论  43
  6.2 存在不足及展望  43-45
参考文献  45-51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1-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晚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P532
  2. 滹沱河冲积扇冲洪积物光释光测年及其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演化释光年代学,P597.3
  3. 历史时期以来南疆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与人地关系研究,P532
  4.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与地质环境,P343.3
  5. 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P512.2
  6.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A剖面的粒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P532
  7. 从仰韶到先周: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对黄、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P532
  8. 末次间冰期以来季风边缘区黄旗海高湖面释光年代学及其环境意义,P532
  9. 晚更新世以来闽东沿海风沙沉积的古季风变化记录研究,P532
  10. 昙石山遗址及其自然环境演变的探讨,P532
  11. 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晚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P532
  12. 末次冰期以来艾比湖周边灌草丛沙堆的古气候记录,P532
  13. 关中东部全新世黄土序列记录的气候变化,P532
  14. 早全新世辽宁暖和洞石笋纹层与气候事件研究,P532
  15. 中国早白垩世陆相特殊沉积及古气候研究,P532
  16. 黔西南旱全新世高分辨率石笋记录,P532
  17. 末次冰期黔西南石笋记录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变化,P532
  18. 天水盆地沉积物记录的中新世气候演变,P532
  19. 基于周期分析的早更新世北大西洋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研究,P532
  20. 植物大化石和腐殖化度记录的近500年来长白山西麓的干湿变化,P53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古气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