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地表—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水文耦合模型应用研究

作 者: 李析男
导 师: 胡彩虹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蓄满-超渗兼容模型 耦合模型 地表-地下水动态变化 伊河流域
分类号: P64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文模型是对自然界中复杂水文现象的一种概化,是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文循环过程在一定地形条件、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是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水文模型往往被用来模拟复杂的水文循环系统,但由于实际操作者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或观测资料的不完整,这种水文系统的不完整性,导致了系统模拟的偏差。如地表水文过程往往是陆表水文模型的侧重点,水文地质学则侧重于考虑饱和带水流和赋存作用,这样也就缺乏了对降雨-径流的整个水文过程。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变化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地表水体都和地下水发生着作用,影响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文预报的精度。本研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流域水文过程对极端气候事件敏感性研究”(51079131),而开展的初步研究工作。以河南省陆浑水库的栾川站为例,建立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蓄满-超渗兼容模型为基础,参考新安江三水源划分机制,耦合水箱模型,建立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即三水源兼容模型,本文称为耦合模型。2)应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对伊河流域栾川站进行洪水预报,以1h为单位,结果表明:耦合模型的精度达到标准。3)通过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对洪水期土壤水量的变化进行模拟,并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壤中流比例和壤中流洪峰时刻差两种方法,探讨不同时刻洪水主要水源形式,如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4)对全文所做的工作以及创新点进行总结,并指出文中方法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4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8-9
  1.2 水文耦合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9-10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12
  1.4 技术路线  12-14
2 相关模型分析  14-31
  2.1 新安江模型相关简介  14-20
    2.1.1 模型基本思想  14-17
    2.1.2 模型结构  17-18
    2.1.3 模型参数  18-19
    2.1.4 适用性评价  19-20
  2.2 水箱模型及其水源划分思想  20-24
    2.2.1 基本思想  20-21
    2.2.2 三水源划分思路解析  21-23
    2.2.3 水箱模型适用性评价  23-24
  2.3 蓄满-超渗兼容模型简介  24-31
    2.3.1 基本思想  24
    2.3.2 流域下渗能力(容量)曲线  24-25
    2.3.3 流域时段下渗容量分配曲线  25
    2.3.4 流域蓄水容量分配曲线  25-26
    2.3.5 模型结构  26-29
    2.3.6 模型参数  29
    2.3.7 适用性评价  29-31
3 耦合模型的构建  31-46
  3.1 序言  31-32
  3.2 模型的结构  32-34
  3.3 模型的水源划分  34-35
    3.3.1 蓄满-超渗产流面积计算  34
    3.3.2 三水源划分计算  34-35
  3.4 产流计算  35-37
  3.5 汇流计算  37-38
  3.6 蒸散发计算  38-41
  3.7 模型参数  41-42
  3.8 参数率定及参数优选  42-46
    3.8.1 模型评价的标准  42
    3.8.2 参数的优选方法  42-44
    3.8.3 参数优选终止准则  44-46
4 耦合模型的实例应用  46-71
  4.1 流域概况  46-47
    4.1.1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46
    4.1.2 流域水文气象特征  46-47
  4.2 基本资料  47
  4.3 模型应用研究框架  47-48
  4.4 模型的计算与结果评定  48-71
    4.4.1 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48-57
    4.4.2 单场次洪水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57-62
    4.4.3 过程模拟成因分析  62-69
    4.4.4 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对洪水成因的响应分析  69-71
5 结论与展望  71-74
  5.1 主要结论  71-72
  5.2 创新特色  72
  5.3 展望  72-74
参考文献  74-77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77-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输电塔架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TM753
  2. 基于无网格方法的软组织形变模型,TP391.9
  3. 泰安市岩溶塌陷的水岩耦合模型研究,P641.134
  4. 1025t/h锅炉燃烧优化软件研究与开发,TP311.52
  5. 建筑物(群)耦合能量传递模型及数值模拟,TU111
  6. 河网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的研究及应用,X832
  7. 膨胀土固结与蠕变试验研究,TU411
  8. 磨溪嘉二气藏气井不稳定产能评价研究,TE328
  9.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力电化学耦合数值模拟,TM911.4
  10. 工广地表和井架基础沉降监测与趋势分析,TU433
  11. 输电线路雷击过电压分析及应用研究,TM863
  12. 基于开源GIS的鄱阳湖水环境管理应用系统研究,X524
  13. 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研究,S181
  14. 靖边气田水平井井筒压力及产能计算研究,TE328
  15. 考虑非点源影响的水库水质预测,X832
  16. 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带水—气二相流模拟研究,O359.1
  17. 水平井射孔密度优化研究,TE257.1
  18. 射频宽带低插损纵向DMS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研制,TN713
  19. 低压配电网感应雷过电压特性研究,TM862
  20. 重型商用车刚弹耦合系统的平顺性研究,U461.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 > 地下水动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