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作 者: 韩俊依
导 师: 万长松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工业化理论 产业哲学 传统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人的解放
分类号: F091.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工业化是人类跨入更高的社会形态不可逾越的阶段,近代工业化把世界各国先后推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同时也给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业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产业哲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历史条件,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和本质进行批判与反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同时带来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的系统研究,在肯定传统工业化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的前提下,主要分析了它的弊端。发掘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现实意义,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必经的社会发展道路,只有通过工业化才能达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生产力基础。但在私有制条件下的工业化只能带来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带来人的异化问题。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消除一切异己的东西,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笔者认为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重新解读以及对人类的工业化历史的反思,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而且这为世界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导论  10-17
  0.1 研究的意义  10-12
    0.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0
    0.1.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0-12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6
    0.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3
    0.2.2 国内研究现状  13-16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7
第1章 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概述  17-29
  1.1 工业化产生的动力分析  17-21
    1.1.1 城市的兴起拉开了工业化的序幕  18
    1.1.2 工场手工业为工业化创造了基本条件  18-20
    1.1.3 机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工业革命  20-21
  1.2 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1-24
    1.2.1 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一次飞跃  21-22
    1.2.2 人类文明进程发生变革  22-23
    1.2.3 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23-24
  1.3 工业化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24-25
  1.4 马克思对工业化负面效应的深刻揭示  25-28
    1.4.1 机器大生产强化了人与自然相异化  26-27
    1.4.2 工业化造成了人的异化  27-28
  1.5 本章小结  28-29
第2章 对传统工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29-43
  2.1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及其危机  29-34
    2.1.1 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29-31
    2.1.2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积极意义  31-32
    2.1.3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面临的危机  32-34
  2.2 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及其弊端  34-39
    2.2.1 列宁的工业化思想  34-36
    2.2.2 斯大林的工业化思想  36-38
    2.2.3 对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反思  38-39
  2.3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  39-42
    2.3.1 我国工业化理论演进  39-41
    2.3.2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41
    2.3.3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反思  41-42
  2.4 本章小结  42-43
第3章 马克思工业化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3-54
  3.1 传统工业化的衰落与新型工业化的兴起  43-46
    3.1.1 传统工业化危机的来临  44
    3.1.2 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必然性  44-46
  3.2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哲学基础  46-49
    3.2.1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协调发展理论  46-47
    3.2.2 新型工业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的工业化  47-49
  3.3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人类解放  49-53
    3.3.1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人类不可逾越的  49-50
    3.3.2 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困境  50-51
    3.3.3 新型工业化的未来:共产主义  51-52
    3.3.4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  52-53
  3.4 本章小结  53-54
结论  54-56
参考文献  56-6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0-61
致谢  61-62
作者简介  62

相似论文

  1.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2. 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诠解,X2
  3. 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研究,F427
  4. 杨之华早期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442.9
  5. 哈尔滨解放区民事权利的法律实践,D929
  6. 《紫色》中的妇女主义研究,I712.074
  7. 从文学到革命—丁玲《北斗》、《解放日报》文艺栏时期心态研究,I206.6
  8.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日本人反战运动,K265.9
  9. 对中国高校表演专业教学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912-4
  10. 从《解放日报》看延安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I207.42
  11.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I206.6
  12. 论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逻辑,A811
  13. 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研究,F127
  14.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231
  15. 沦落与改造,I206.6
  16. 解放与束缚,I206.6
  17.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I207.42
  1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阈下的“身体写作”,I04;C913.68
  19. 邓颖超妇女参政思想研究,D442.6
  20.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探究,D61
  21. 解放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6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世界 >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 >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