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潜力评价的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布局研究

作 者: 花盛
导 师: 曲福田;郭忠兴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农用地后备资源 潜力评价 开发布局 江苏省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补充耕地、增加其他农用地和发展建设用地的重要途径,是缓解人口与土地矛盾紧张的重要措施。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从而为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提供最基础的土地资源保证,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物质基础。科学而合理地开发利用农用地后备资源,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在总结了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的数量潜力和开发利用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和图形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农用地后备资源的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提出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空战略安排建议,为合理开发利用农用地后备资源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本文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分析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长远潜力数量概况及地区分布进行描述。然后结合江苏省不同地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进行了农用地后备资源现实潜力分析,并将后备资源数量分析与质量评价结合起来展开研究。数量分析是在调查各评价单元内农用地后备资源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地区农用地后备资源数量规模、新增耕地率等,得出了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数量潜力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的盐城、淮安的大部分地方和徐州等地的地域分布特征。质量评价则通过多因素综合法,充分考虑影响农用地质量的各项因素条件,根据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和系统工程等相关理论,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各单元内农用地后备资源质量进行量化,进一步分析得出全省农用地后备资源农地整理类质量潜力较高、苏北地区质量潜力较高等类型和地域等方面的分布特征。最后,在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单元自然、人文等方面特性,根据各影响因素对耕地质量、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大小,重点分析土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主要障碍因素,采用优势度分析和影响因素优劣对比等方法,确定全省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时序和开发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空间优化利用。并针对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提出了“优先推行农地整理;加快土地复垦,实现生态重建;适度开发为利用地资源;重点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时空布局”的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绪论  12-1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2-13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第三节 研究进展  13-16
    一、农用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研究状况  13-15
    二、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状况  15-16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19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6
    二、研究方法  16-17
    三、研究技术路线  17-19
第二章 基础理论  19-2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20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  20-22
  第三节 系统工程理论  22-23
第三章 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概况  23-34
  第一节 农用地后备资源及开发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23-25
    一、农地整理  23-24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24
    三、土地复垦  24
    四、未利用地开发  24-25
  第二节 江苏省概况  25-29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5
    二、自然概况  25-27
    三、社会经济概况  27-28
    四、土地利用现状  28-29
  第三节 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概况及长远潜力分布  29-34
    一、未利用地开发类后备资源  29-32
    二、土地复垦类后备资源  32
    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类后备资源  32-34
第四章 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现实潜力评价  34-48
  第一节 评价原则与用途  34
    一、评价原则  34
    二、评价用途  34
  第二节 农用地后备资源数量潜力测算  34-39
    一、评价单元划分  34-35
    二、数量潜力测算  35-37
    三、数量评价  37-39
  第三节 农用地后备资源质量潜力评价  39-48
    一、质量潜力测算基础  39-42
    二、自然潜力指数测算  42-44
    三、利用潜力指数测算  44-45
    四、经济潜力指数测算  45-46
    五、质量潜力分区  46-48
第五章 江苏省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48-76
  第一节 开发利用的时序安排  48-56
    一、开发时序分析  48-50
    二、开发时空分区  50-56
  第二节 开发利用的目标确定  56-59
    一、开发利用目标确定思路  56-57
    二、开发利用目标的确定  57-59
  第三节 开发利用的空间优化  59-76
    一、开发利用的空间优劣势分析  59-60
    二、自然质量的空间优化  60-70
    三、利用质量的空间优化  70-73
    四、经济质量的空间优化  73-76
第六章 结语  76-96
  一、主要结论  76-77
  二、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77-96
参考文献  96-100
致谢  100

相似论文

  1. 江苏省陆栖濒危脊椎动物分布格局及优先保护区研究,Q948.2
  2.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3.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4.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5. 研究生自主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研究,G807.4
  6.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49.1
  7. 江苏省进出口贸易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X321;F224
  8. 都安县岩溶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F301
  9. 甘肃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F224
  10. 兰州市土地开发潜力评价研究,F224
  11.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F203
  12. 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研究,F205;F224
  13.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研究,G647.38
  1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F301.0
  15. 吉林油田新立新北地区气藏评价研究,P618.13
  16. 葡北油田萨尔图油层开发潜力评价,P618.13
  17. 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土门格拉煤田煤炭资源潜力评价,P618.11
  18. 西藏自治区雄村斑岩型铜(金)矿矿床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价,P618.41
  19. 基于Flex和ArcGISServer的WebGIS设计与研究,P208
  20. 江苏省高考“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改革研究,G637
  21.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江苏新型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F323.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