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作 者: 黎吉秀
导 师: 邓淑华
学 校: 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农民工 权益保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一轮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浪潮迅速出现,我国出现了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与城市转移的现象,“农民工”应运而生。农民工在承担起工业化任务的同时,他们向市民转化的步伐却举步维艰,他们的合法权益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依然严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究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保障农民工权益问题,也就是如何有效的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性权益、政治性权益和社会性权益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对农民工问题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农民工问题的解决。然而,现实和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农民工依然面临劳动权益受侵犯、社会保障缺失和政治参与率低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音符,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进程。深入分析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问题的产生既有制度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有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有思想根源——歧视农民工的观念性障碍,还有内在原因——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薄弱。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逐步解决农民工权益维护的问题,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农民工素质的提升,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导言 9-14 1.1 研究背景介绍 9-11 1.2 研究现状 11-13 1.3 研究思路 13-1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民工权益保障 14-24 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及内涵 14-16 2.1.1 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崇高社会理想 14-15 2.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15-16 2.2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工 16-19 2.2.1 农民工的产生 17-18 2.2.2 农民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8-19 2.3 农民工权益保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19-21 2.3.1 保障农民工权益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20 2.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实现 20-21 2.4 保障我国农民工权益的国情依据和指导思想 21-24 2.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思考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国情依据 21-22 2.4.2 科学发展观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根本指导思想 22-24 第三章 农民工权益保障取得的积极成果和面临的现实困难 24-33 3.1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保障农民工权益取得的积极成果 24-27 3.1.1 中国共产党分析农民工问题的视野和政策的变化 24-26 3.1.2 形成了关于农民工社会属性的新判断 26-27 3.2 中国共产党在保障农民工权益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难 27-33 3.2.1 保障农民工经济性权益的任务依然艰巨 27-29 3.2.2 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障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29-30 3.2.3 农民工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仍需改进 30-31 3.2.4 农民工在城市享有的政治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31-33 第四章 造成农民工权益保障困难的原因分析 33-40 4.1 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制度根源 33-37 4.1.1 城乡二元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是根本原因 33-34 4.1.2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乏力 34-37 4.2 歧视农民工的观念性障碍 37 4.3 农民工维权意识和能力薄弱 37-40 4.3.1 农民工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有待提高 37-39 4.3.2 农民工利益表达和维权途径缺乏 39-40 第五章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40-51 5.1 解决农民工问题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40-42 5.1.1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 40 5.1.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40-41 5.1.3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41-42 5.2 改革和完善各项制度,为维护农民工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42-47 5.2.1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42 5.2.2 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执行力 42-46 5.2.3 进一步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46-47 5.3 转变观念,营造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良好氛围 47-48 5.4 提高农民工素质,完善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和维权途径 48-51 5.4.1 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 48-49 5.4.2 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拓展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渠道 49-51 结论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5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55-56
|
相似论文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 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G521
-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G249.2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