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川西15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多样性研究

作 者: 孙厚成
导 师: 刘绍龙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两栖类 爬行类 多样性 川西地区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6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两栖爬行动物是我国最宝贵的生物资源,具有药用、生态、经济及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价值。过去50年中,全球范围内许多两栖爬行动物种群显著衰退,一些种类已经灭绝。川西地区地处青藏区的青海藏南亚区及西南区的西南山地亚区。中国西南山地亚区属于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该地区物种丰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代有关川西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始于19世纪末,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版了一些专著,发表了许多论文。但是,该区域的许多保护区尚未作过本底调查,两栖爬行动物的情况还不清楚。作者对这些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川西地区15个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贡嘎山、卧龙、理县米亚罗、松潘龙滴水和马边大风顶5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属多样性分别是10.636、9.3982、8.9188、8.05、7.5029,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分别是47、38、27、24、27,它们的多样性最高。贡嘎山地区东西坡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迥然不同,在东坡,中带(1500m-2500m)两栖类物种多样性最高,下带(1500m以下)及中带(1500m-2500m)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在西坡,上带(3000m以上)两栖和爬行类物种多样性均最高。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两栖爬行类物种数与面积、经度、纬度、海拔跨度、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川西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对两栖动物以及爬行动物物种数的影响大致相同。海拔跨度、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度和纬度;面积及年平均气温的影响最小。该地区危及两栖爬行动物生存与繁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一是泥石流、水电站建设、放牧及居民生活等因素对生境的破坏;二是人们对两栖爬行动物的捕捉售卖;三是区域性的干旱缺水。根据以上的研究,作者提出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的四项建议:第一,将贡嘎山、卧龙、理县米亚罗、松潘龙滴水、马边大风顶、布拖乐安、美姑大风顶、四川草坡和四川海子山9个保护区确定为川西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第二,应根据面积、经度、纬度、海拔跨度、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降水量对两栖动物以及爬行动物物种数的不同影响,合理设计保护区的空间格局。第三,根据多样性的威胁因子,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保护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保护动物个体。第四,川西地区共有84个保护区,绝大多数保护区并未作过本底调查,两栖爬行动物的情况还不清楚,建议深入开展保护区的本底调查工作。为该地区及各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第一章 生物多样性川西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11-17
  1 生物多样性  11-14
    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1
    1.2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11-14
      1.2.1 α、β及γ多样性  12-13
      1.2.2 G-F指数  13-14
  2 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概况  14-15
  3 川西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概况  15-17
第二章 研究论文:川西15个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多样性研究  17-59
  引言  17
  1 研究背景  17-18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59
    第一节 自然概况  19-27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7-33
      1 野外调查  27-28
        1.1 调查方法  27-28
        1.2 调查时间、地点  28
        1.3 调查内容  28
      2 资料收集  28-29
      3 数据处理  29-33
        3.1 G-F指数  29-30
        3.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30-32
        3.3 Sorenson指数  32-33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33-55
      1 调查结果  33-41
      2 多样性分析  41-49
        2.1 物种多样性  41-43
        2.2 G-F指数测定  43-44
        2.3 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物种  44-45
        2.4 贡嘎山地区的研究  45-49
          2.4.1 水平分布  45
          2.4.2 垂直分布  45-47
            2.4.2.1 东坡的垂直分布  45-46
            2.4.2.2 西坡的垂直分布  46-47
          2.4.3 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物种  47-48
          2.4.4 小结  48-49
      3 多样性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49-53
        3.1 两栖类物种数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分析  49-50
          3.1.1 两栖类物种数及环境因子  49-50
          3.1.2 两栖类物种数目与各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50
        3.2 爬行类物种数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分析  50-52
          3.2.1 爬行类物种数及环境因子  50-51
          3.2.2 爬行类物种数目及各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51-52
        3.3 小结  52-53
      4 多样性的威胁因子  53-55
        4.1 破坏生境  53-54
        4.2 捕捉、贩卖及食用  54
        4.3 干旱  54-55
    第四节 讨论  55-59
      1 确定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55-56
        1.1 确定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依据  55
        1.2 川西地区两爬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55-56
      2 合理设计保护区的空间格局  56-57
        2.1 增大保护区的海拔跨度  56-57
        2.2 增大纳入保护区内河流、小溪、湖泊的数量和森林覆盖面积  57
        2.3 增大保护区的面积  57
      3 根据多样性的威胁因子,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  57-58
        3.1 保护生境  57-58
        3.2 保护动物个体  58
      4 深入开展保护区的本底调查工作  58-59
参考文献  59-65
附图1:川西地区部份保护区生境  65-66
附图2:川西地区分布的部份物种  66-67
附图3:川西地区部份威胁因子  67-69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69-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紫金山树木菌根多样性的调查分析,S718.81
  2.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3.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4.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5.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6.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7. 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多样性与生境选择研究,Q958
  8.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9.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10.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11.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2.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13.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4. 江苏省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及水稻抗瘟基因鉴定,S435.111.41
  15.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6. 部分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其对品质的作用,S512.1
  17.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18.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9.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20.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21.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