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皱纹盘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遗传图谱构建

作 者: 徐艳虹
导 师: 李琪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水产养殖
关键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AFLP标记 微卫星标记 遗传模式 遗传多样性 野生和养殖群体 遗传连锁图谱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8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皱纹盘鲍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模式,利用AFLP技术对皱纹盘鲍养殖与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并对皱纹盘鲍单对交配的亲本及其F1子代进行AFLP和微卫星作图标记筛选,建立了初步的遗传连锁图谱。皱纹盘鲍3个不同家系(♀467×♂447,♀467×♂431,♀570×♂431)的115个F1代个体,由1对AFLP引物扩增共得到45个位点大小的119个片段。F1代的表型分离比率及显性子代频率,经双侧尾二项式检验和二项式95%置信区间检验,结果显示所有位点的分离比率只有一种可能,并且119个位点全部符合1:0、3:1或1:1的分离比率,没有出现偏分离的位点(P≥0.053),有效表明AFLP标记的孟德尔显性遗传模式。皱纹盘鲍群体多样性研究中,选取的6对AFLP引物组合在8个皱纹盘鲍群体内均能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扩增产物,扩增带型差异明显。8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大连养殖群体48.65%、烟台养殖群体50.50%、青岛胶南养殖群体51.17%、青岛崂山养殖群体50.51%、山东长岛野生群体58.90%、山东俚岛野生群体60.07%、日本岩手野生群体68.92%、大连野生群体54.05%;预期杂和度分别为0.2291、0.2438、0.2442、0.2374、0.2626、0.2723、0.3137和0.2802。与野生群体相比,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和杂合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皱纹盘鲍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36,不同群体间及群体内均存在遗传分化。皱纹盘鲍两两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范围为0.9623-0.9886,而遗传距离介于0.0115-0.0385之间。根据遗传距离绘制UPGMA聚类图,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各自聚成一支。皱纹盘鲍作图家系的亲本和88个子代个体共产生542个多态并且在一个亲本产生分离的标记(58个微卫星位点、484个AFLP标记):267个在母本中分离,275个在父本中分离(包括部分相同的微卫星位点)。经过顺序邦弗朗尼校正之后,雌性标记中有260个,雄性标记中有265个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P≥0.05)。除去偏分离标记,利用其它有效标记分别构建了皱纹盘鲍的雌性和雄性连锁图谱。雌性框架图谱有220个标记定位在20个连锁群上,覆盖基因组的长度为2733.8 cM,平均间隔为13.7 cM;雄性框架图谱有248个标记定位于19个连锁群上,覆盖基因组2860.2 cM,平均间隔12.5 cM。皱纹盘鲍雌、雄框架图的覆盖率分别为83.4%和85.8%。此外,雌性和雄性连锁图谱上有10组连锁群通过共有的微卫星位点对应。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文献综述  10-26
  1.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10-13
    1.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10-13
    1.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13
  1.2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应用  13-22
    1.2.1 遗传图谱的作图原理及发展  13-14
    1.2.2 遗传图谱的构建过程  14-20
    1.2.3 遗传图谱的应用  20-21
    1.2.4 水产动物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21-22
  1.3 鲍的养殖及遗传育种现状  22-24
    1.3.1 鲍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现状  22-23
    1.3.2 鲍的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23-24
  1.4 本研究的总体设计和研究策略  24-26
2 AFLP 和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26-40
  2.1 创建鲍鱼家系  26-27
    2.1.1 构建家系  26-27
    2.1.2 DNA 提取  27
  2.2 AFLP 标记的筛选  27-35
    2.2.1 材料与方法  27-33
    2.2.2 结果  33-35
  2.3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35-40
    2.3.1 材料与方法  35-37
    2.3.2 结果  37-40
3 皱纹盘鲍 AFLP 标记遗传模式的研究  40-49
  3.1 材料与方法  40-41
    3.1.1 实验材料  40-41
    3.1.2 AFLP 检测  41
    3.1.3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41
  3.2 结果  41-48
    3.2.1 AFLP 扩增结果  41-42
    3.2.2 AFLP 分离模式分析  42-48
  3.3 讨论  48-49
4 皱纹盘鲍野生和养殖群体的 AFLP 分析  49-58
  4.1 材料与方法  50-53
    4.1.1 取样与DNA 提取  50-51
    4.1.2 AFLP 检测  51-52
    4.1.3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52-53
  4.2 结果  53-56
    4.2.1 AFLP 扩增结果  53
    4.2.2 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53-55
    4.2.3 群体的聚类分析  55-56
  4.3 讨论  56-58
5 皱纹盘鲍遗传图谱的构建  58-69
  5.1 材料与方法  59-60
    5.1.1 实验材料  59
    5.1.2 AFLP、微卫星标记分析  59
    5.1.3 数据统计及图谱的构建  59-60
    5.1.4 基因组大小及覆盖率的计算  60
  5.2 结果  60-64
    5.2.1 AFLP 和微卫星标记  60-61
    5.2.2 连锁图谱  61-63
    5.2.3 基因组大小及图谱覆盖率  63-64
  5.3 讨论  64-69
参考文献  69-78
致谢  78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3.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4.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5.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6.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7.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8.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9. 水葫芦对浮游动物群落及部分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分析,X174
  10.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1.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2.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3.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4.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5.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16.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17. 利用高代回交群体定位契斯曼尼番茄发芽期及幼苗期耐盐性QTL,S641.2
  18.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9. 湖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S826
  20. 12个STR基因座在四个品种犬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S829.2
  21. 微卫星标记技术鉴别动物源性成份的应用研究,S8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