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华北东部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及展布

作 者: 彭兆蒙
导 师: 吴智平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关键词: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展布特征 中生代 华北东部
分类号: P5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9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与改造,华北东部中生代盆地面貌保存不完整、地层遭受了强烈剥蚀,加之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目前人们对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及展布特征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中生代原始沉积格局的认识尚存争议。地层发育特征研究是华北东部中生界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的重要基础。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多重地层划分的原理,从岩性、古生物、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对华北东部渤海湾盆地各构造单元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垂向划分和判识,并展开岩性、生物面貌、气候特征及构造层的横向对比,以及残留展布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初步恢复了华北东部中生代的原始沉积格局。研究表明:华北东部中生代总体以河湖相的碎屑岩沉积为主,并发育火山活动,所含生物化石较丰富;依据区域不整合面的发育情况,可将中生代构造层划分为5个构造亚层,各构造亚层的残留展布存在差异,体现了原始沉积与后期剥蚀的叠加效应:在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华北东部地区形成多个期次、多种性质的盆地在垂向上的叠加,也造成了华北东部中生代地层原始沉积与现今残留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9
第1章 前言  9-12
  1.1 华北东部中生代地层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9-10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0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0-12
第2章 华北东部中生代地层的垂向划分与判识  12-48
  2.1 地层划分的原理与方法  12-16
    2.1.1 多重地层划分的原理  12-13
    2.1.2 地层划分的方法  13-16
  2.2 各构造单元中生代地层的垂向划分与判识  16-48
    2.2.1 冀中坳陷  17-23
    2.2.2 黄骅坳陷  23-28
    2.2.3 下辽河坳陷  28-34
    2.2.4 渤中坳陷  34-36
    2.2.5 济阳坳陷  36-40
    2.2.6 临清坳陷  40-45
    2.2.7 东濮坳陷  45-48
第3章 华北东部中生代地层的横向对比及残留展布  48-75
  3.1 中生代地层的横向对比  48-67
    3.1.1 岩性特征对比  48-54
    3.1.2 生物面貌特征  54-58
    3.1.3 气候特征对比  58-63
    3.1.4 构造层对比  63-67
  3.2 中生代各构造亚层的残留展布  67-75
    3.2.1 第一亚层(下、中三叠统)  68-69
    3.2.2 第二亚层(上三叠统)  69-70
    3.2.3 第三亚层(下、中侏罗统)  70-71
    3.2.4 第四亚层(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71-73
    3.2.5 第五亚层(上白垩统)  73-75
第4章 华北东部中生代原始沉积格局探讨  75-87
  4.1 早、中三叠世:大型内陆盆地沉积  75-79
  4.2 晚三叠世:隆升剥蚀  79-81
  4.3 早、中侏罗世:充填、披覆沉积  81-83
  4.4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断陷盆地沉积  83-85
  4.5 晚白垩世:整体抬升剥蚀、局部洼陷沉积  85-87
第5章 主要结论  87-89
参考文献  89-95
附图  95-110
致谢  110-11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11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2.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变形特征与构造演化,P542
  3. 北山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的确定、成因和构造意义及其邻区早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探讨,P588.121
  4. 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
  5. 鲁西地区中、新生界划分与对比,P618.13
  6.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7. 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3
  8. 东胜煤田柴登勘查区侏罗系延安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P618.11
  9.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P546
  10. 渤海湾及邻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11. 西天山伊宁地层小区阿克沙克组研究,P535
  12. 西准噶尔克西—柳树沟一带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P534.45
  13.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青格里底斜坡中生代构造特征研究,P542
  14. 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P618.13
  15. 华北克拉通主要变质核杂岩晚中生代花岗岩时代、成因类型对比及意义,P588.121
  16. 赤峰—建平一带早中生代麻粒岩与太古代麻粒岩的对比研究,P588.3
  17. 深县凹陷何庄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地质模型研究,P618.13
  18. 陕西西乡县下高川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P618.13
  19. 松潘地区白龙江隆起西段晚中生代沉积特征与盆地演化,P618.13
  20. 吐鲁番—哈密盆地台北凹陷早、中侏罗世地层及孢粉组合研究,P618.13
  21. 蒙阴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P597.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 区域地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