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个人所得税避税及其对策研究
作 者: 王忠利
导 师: 费茂清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政学
关键词: 避税 法律属性 内驱力 外部诱因 行为空间
分类号: F81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避税与反避税关系中,征纳是一对矛盾,征纳双方存在着对立性和相互竞争性,并有各自不同的目标追求。根据博弈理论,在任何博弈中,策略设计的最重要方面是理解你的对手的观点和意图,并推断他对你的行为会做出怎样的反应。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只有深入分析个人避税行为,弄清个人避税行为的内在动因和影响其避税行为决策的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才能就个人对各项税收法规和征管措施可能的行为做出合理的预期,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我国反避税的方法和策略,从根本上改变税务机关在避税与反避税较量中的被动局面。为了对避税行为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笔者将利用Lewin行为模型对避税行为的影响因素做出具体分析。行为是人们受思想和心理支配而表现在外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长期致力于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试图揭示隐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客观规律。在大量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Lewin行为模型:式中B(behavior)表示个人的行为,p(presonal)表示个体的内在条件和内在特征,P—P1,P2,…,Pn表示构成内在条件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因素;E(environment)表示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它是各种税收因素构成的对个人纳税行为的约束和规范,E—E1,E2,…,En表示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该模型表明,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类的行为方式、指向和强度,主要受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Lewin行为模型,我们可以建立个人避税行为模型(如图所示)。模型表明,个人的避税行为是个人与外部税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人避税活动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个人避税行为动机的产生是内驱力和外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人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产生了避税的念头,但是能否付诸行动,则取决于税务机关对避税的态度和控制能力,即避税的行为空间大小。据此认识,本文的主要内容将围绕以下尚待深入研究的命题展开:(1)界定避税的定义和法律属性避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理论界与实务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就大体而言,可分为广义避税和狭义避税两种观点。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需要,本文采用了狭义避税的观点,即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空白或不足,减轻税收负担的各种行为,该类行为与税法的立法意图或宗旨相悖。接着笔者分别对国际组织、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现有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避税界定中关于目的、条件、途径和结果的四点共有特征。根据这几个特征,笔者将避税重新界定为: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采取一系列税法未加禁止或未加规定的行为方式达到与税法所预先规定的行为方式相同的经济效果,同时减轻税负或者排除税法适用以谋取不正当税收利益的行为。关于避税的法律属性,长期以来有以下三种观点:基于税收法定主义视角出发的避税合法论、基于实质课税原则的避税非法论和基于折衷视角的避税脱法论。经过比较分析,笔者倾向于支持第三种观点,即避税是一种“脱法行为”。认为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根据税法未加禁止或未加规定和明确的内容进行行为抉择,从而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使国家税收蒙受损失,侵害税法宗旨。但由于税法没有明文规定而于法无据,税务机关就不可能像对待偷、逃税等违法行为一样给予制裁,而只能靠完善税法、加强征管以堵塞漏洞。(2)个人所得税避税的主要方式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项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这些应税项目,税法实行分类、分项征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同的适用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这就为纳税人进行避税提供了潜在的空间。而且,根据一定的住所和时间标准,我国把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的纳税义务,就其境内外所得纳税,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则是有限的,只就其境内所得纳税。因此,纳税人身份的不同界定,也为避税创造了客观条件。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逐渐多元化,专门进行税收规避业务的中介和专业人员也日益增多,由此导致个人所得税避税方式层出不穷,文中仅就其实践中主要的避税方法通过相应案例进行了分析,如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差异避税、选择不同的适用税率避税、个人费用企业化避税、分次申报避税和通过选择纳税人身份避税等。(3)个人避税的动因分析个人避税行为动机的产生是内驱力和外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驱力是指个人内在需要的唤醒状态,具有驱使个人行为的动力,是为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后果。诱因是指外部税收环境中引发个人行为的物质或条件,具有唤醒内驱力以及指导行为方向的作用。个人避税行为的动机过程,正是一种因个人内在需要状态与外部税收环境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驱动形成的过程。影响内驱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人的内在需要;二是个人的纳税意识。在个人的内在需要部分,笔者简要介绍了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并将其引入到税收分配的活动中来。在税收环境因素的刺激下,这五个层次的需要都会因为涉税关系的存在而被强化,个人每一种需要被尊重或被歧视,都会对其纳税行为动机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个人的纳税意识部分,笔者认为,个人纳税意识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税收的认知度。很多纳税人只知道纳税会减少自己的经济资源,却不明白政府征税之后将之用于提供公共产品会增进自己的福利。很显然这种狭隘的税收观是造成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狭隘的税收观则是传统的经济文化影响和纳税人权利义务不对称所致。影响个人避税的诱因有很多种,文中仅对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税法本身的漏洞和局限是诱发避税行为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实社会的不确定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立法者会受制于认识力、表达力等立法技术能力以及时代显现的不足造成对行为的未预见性,使得立法意图与立法实效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出现法律的漏洞、含糊、缺陷或不规范。换言之,由于税法的“不完美性”,导致避税行为总是有可乘之机。然后,笔者又从信息不对称、纳税人的相互影响和纳税遵从成本等角度分析了对个人避税动机的影响。从总体上简单地勾勒出了一个诱因框架。(4)个人避税的行为空间分析个人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产生了避税的念头,但能否付诸行动,则取决于其避税行为空间的大小。本部分笔者重点讨论在个人避税行为动机一定的情况下,哪些税收征管因素影响个人的避税行为空间,制约个人避税行为决策。因为在个人所得税避税中,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改变收入形式以及改变适用税率来避税,即使通过改变纳税人身份避税或滥用税收优惠避税等形式,也要涉及到改变收入形式或改变适用税率,所以,在此着重分析个人通过改变收入形式以及适用税率来避税的问题。本章的思路是,首先对避税与反避税做一个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宽条件,考虑反避税调查的查处率和税收遵从成本等因素对个人避税行为空间的影响,对静态博弈分析结论进行修正和补充,最后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5)结论与建议基于避税案例研究和Lewin模型的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纳税人的利己性和税法的局限性必然导致避税行为的产生,至于避税行为的蔓延程度和规模则受制于征管体制的完善程度、税源监控的有效力度。纳税人的“利己性”是市场经济下经济人的先天属性,不可能彻底消除,只能加以合理引导。因而,解决避税问题的关键是在健全税制、加强征管和完善纳税环境上下功夫。所以,笔者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从根本上弱化避税诱因”、“加强税收征管,压缩避税空间”和“完善纳税环境,提高纳税遵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初步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个人所得税反避税框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选题较新颖。业界对企业所得税避税研究较多,但对个人所得税避税的研究则是凤毛麟角。(2)研究视角较新。本文把研究视角放在对个人避税行为分析上,通过Lewin行为模型,建立了个人避税行为模型,勾画了个人避税行为动机产生及其行为决策的过程,并据此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建议。(3)研究方法较新。基于行文的需要,本文综合运用了财税学、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对避税理论、避税动因和避税行为空间进行了分析。该种运用多学科知识对避税行为研究分析的方法,在该领域内尚属前沿。
|
全文目录
摘要 4-9 Abstract 9-14 1.前言 14-21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4-15 1.2 现有文献的综述 15-17 1.2.1 关于避税涵义的研究 15 1.2.2.关于避税性质的研究 15-16 1.2.3 关于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 16 1.2.4 关于偷逃税行为的研究 16-17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7-19 1.3.1 主要的研究方法 17 1.3.2 论文的框架结构 17-19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9-21 1.4.1 可能的创新 19-20 1.4.2 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20-21 2.避税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 21-30 2.1 避税概念的界定 21-24 2.1.1 国际组织对避税的界定 22 2.1.2 主要发达国家对避税的界定 22-23 2.1.3 我国对避税的界定 23-24 2.2 避税行为的法律属性 24-27 2.2.1 避税合法论 24-25 2.2.2 避税违法论 25-26 2.2.3 避税脱法论 26-27 2.3 避税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7-30 2.3.1 避税与节税的关系 27-28 2.3.2 避税与逃税的关系 28-30 3.我国个人所得税避税的主要方式 30-36 3.1 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差异避税 30-31 3.2 选择不同的适用税率避税 31-32 3.3 个人费用企业化避税 32-33 3.4 分次申报避税 33-34 3.5 通过选择纳税人身份避税 34-36 4.个人避税行为的动因分析 36-49 4.1 Lewin行为模型 36-37 4.2 个人避税行为的内驱力分析 37-44 4.2.1 个人的内在需要 38-42 4.2.2 个人的纳税意识 42-44 4.3 个人避税行为的诱因分析 44-49 4.3.1 税法本身漏洞 44-45 4.3.2 信息不对称 45 4.3.3 纳税人的相互影响 45-47 4.3.4 纳税遵从成本 47-49 5.个人避税的行为空间分析 49-62 5.1 避税与反避税的静态博弈 49-58 5.1.1 模型假设 49-50 5.1.2 模型的建立 50-51 5.1.3 模型分析 51-54 5.1.4 模型结论 54-58 5.2 对静态博弈分析结论的修正和补充 58-62 5.2.1 考虑查处率的影响 58-60 5.2.2 税收遵从成本的影响 60-62 6.结论与对策 62-74 6.1 结论 62-63 6.1.1 避税行为产生的必然性 62-63 6.1.2 避税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63 6.2 建议 63-74 6.2.1 完善个税税制,弱化避税诱因 64-69 6.2.2 加强税收征管,压缩避税空间 69-71 6.2.3 完善纳税环境,提高纳税遵从度 71-74 参考文献 74-77 后记 77-78 致谢 78-80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0-81
|
相似论文
- 行为空间界限与其建筑空间特性研究,TU-024
- 证券经纪合同研究,F832.51
-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D923
- 虚拟财产有关问题研究,D923
- 论离岸金融的税收监管法律制度,D922.22
- 避税与反避税法律问题研究,F812.42
- 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研究,D996.19
- 我国涉外企业税收流失的成因及治理对策,F812.42
- 后金融危机时代离岸公司国际避税问题研究,F812.42
- 设立中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税收问题研究,D922.22;F812.42
- 论我国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困境与出路,D923
- 防范资本弱化的税收制度研究,F812.42
- 行为影响下的幼儿园环境设计研究,TU244.1
- 浅议商品化权的民法保护,D913
- 我国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现状及对策,D923
- 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D923
-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权的性质,D923
- 秦皇岛市涉外反避税问题研究,F812.42
- 游客空间行为影响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F592.7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以避税行为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F276.6;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财政、国家财政 > 中国财政 > 财政收入、支出 > 税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