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国际反避税研究

作 者: 王娟
导 师: 王国清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税
关键词: 国际避税 国际反避税 反避税问题 对策建议
分类号: F81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关联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关联企业的定价机制,尤其是转让价格,则成为关联企业避税的最具诱惑力的武器,这给我们的税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跨国关联企业的界定、国际避税的界定和国际避税现状三个方面对国际反避税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例举了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四个国家的反避税借鉴。实际意义在于从我国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现状分析了我国国际反避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建立有效的反避税工作机制、强化关联关系管理、积极稳妥开展转让定价税收管理工作、稳步推行预约定价制以及妥善处理两岸税收关系五个层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国际反避税工作的对策建议。论文第一章从跨国关联企业的界定、国际避税的界定、国际避税现状三部分对国际反避税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引出了关联企业、国际逃税、国际避税的概念,对比了关联企业、国际避税的特征,阐述了关联企业与跨国公司、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经合组织(OECD)以及我国对关联企业的判定标准,深入分析了国际避税的现状、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国际避税的现状:一是利用转让定价避税;二是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三是利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四是利用电子商务避税;五是利用资本弱化避税。避税形成的原因:一是各国主张税收管辖权的不同,有的国家主张居民税收管辖权,有的国家主张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还有的兼采二者;二是各国税收负担的差异;三是税法有效实施上的差别,各国税务部门的征管水平不同,使纳税人的实际税负产生差异;四是使用反避税方法上的差别,各国针对跨国避税不同的反避税方法也是国际避税产生的客观原因;六是避免双重征税方法上的差异,为避免双重征税,有的国家采用抵免法,有的国家采用免税法,有的国家采用分国抵免限额或综合抵免限额,还有的国家在税收协定中规定了税收饶让。所有这些差异的存在,都是跨国避税的诱因,使得跨国纳税人有机可乘。论文第二章介绍西方国家的反避税税制综述和美国、德国、英国反避税税制。引出了避税港、转让定价、资本弱化、预约定价制(APA)、滥用税收协定的概念。避税港对策税制:一是避税港的确定;二是税法适用的纳税人;三是税法所适用的课税对象;四是税法规定的制约措施。转让定价税制包括:一是关联企业的认定,包括股权测定法和实际控制管理判定法;二是正常交易价格核定,正常交易价格的核定调整方法可分为比较价格法、比较利润法两种。比较价格法是从比较交易项目的转让定价与正常交易价格的差异入手,把不合理的转让价格调整到合理的正常交易价格上来,从而调增应税所得。比较利润法是从比较利润入手,反证转让定价的不合理,从而把不正常的应税所得调整到合理、正常,以正常的利润来体现正常交易原则。防止滥用税收协定措施大致可分为强化税收协定自身的反滥用能力、运用国内法进行约束限制两类。美国反避税税制包括反避税的一般性规定和反避税的特殊性规定,美国《国民收入法典》中有关联营公司间定价规定的第482节和主要的针对避税地活动的F分部,对当代国际反避税斗争有重大影响。德国反避税税制是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制模式,是大陆型税制的代表,包括联营企业之间的价格调整、移居到避税地国家和地区的德国居民的纳税义务、移居国外的实际投资者的纳税义务、对居民纳税人的外国基地公司所得课税、外国家族基金的纳税义务五个部份。英国反避税税制包括对个人避税活动的制约、对公司避税活动的制约两个部分,英国反避税税制的最大特点是一家英国公司若得不到财政部的批准,是不能迁移出境的,它具有独一无二的惩罚性质,它的结构更象一项外汇管制制度而不象一条特别的税收法令。论文第三章从我国国际避税面临的形势、我国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我国跨国企业避税的特征、我国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形成原因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国际避税的现状,从我国反避税法律渊源、我国现有反避税法规的特点、国际法相关规定阐述了我国当前反避税工作现状。我国国际避税面临的形势:一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全国外商直接投资从1995年的37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924亿美元,1995-2008期间增长146.4%,涉外企业户数逐年增多,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税务登记户数由2000年的129,390户增加到2006年的276,605户,6年间增长113.78%;二是外资企业亏损仍较普遍,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亏损面2002年为52.1%,2006年仍高达43.9%;三是我国企业与避税港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2002年,我国来自自由港的外商投资占全国外商投资总的15.5%,200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1.42%,4年间增长38.19%。我国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一是购销中的价格转移;二是无形资产的使用和转让;三是贷款往来中的利润转移;四是劳务购销中的价格转移;五是有形资产的购置或租赁中的价格转移;六是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我国跨国企业避税的主要特征是逆向避税。我国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形成原因:一是外商企图独享应归中外双方共有的利润;二是避免受我国的外汇管制影响,外商及时将企业的利润调出境外;三是抑减投资风险,追求整体战略利益。我国反避税法律渊源:一是1988年深圳市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国反避税第一个地方性规章,也是我国第一个反避税规章,财政部税务局于1988年1月4日以(87)财税外字第376号通知将上述办法转发全国参照执行;二是、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的我国反避税税制框架;三是现有反避税法规体系,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反避税工作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我国现有反避税法规的特点:一是提升了反避税规则的地位;二是确立了反避税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交易原则、纳税人举证责任原则、完善转让定价税制、扩充了反避税工作内容(引入成本分摊协议、增加对避税地避税的限制、明确反资本弱化避税、设立一般反避税条款、加大处罚力度)。论文第四章从关联关系确定难度较大、税务机关举证难度较大、资本弱化在我国与转让定价交错使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海峡两岸防范避税问题、预约定价工作薄弱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国际反避税存在的问题,从操作的复杂性、手段的落后性、反避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反避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国际反避税存在问题的原因。关联关系确定难度较大:一是关联关系管理与日常征管工作脱节,发现问题难;二是关联申报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要求较高,当前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还达不到关联关系管理的要求;三是从税务机关的管户来看,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占绝大多数,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较少涉及到关联业务往来和境外业务往来,税务机关要从众多的申报表中去寻找关联关系工作量太大。税务机关很难掌握跨国投资者的经营活动内幕和国外市场价格情况,税务机关举证难度较大。税务机关存量信息及可比信息的缺少是反避税调查中的重要障碍。利用资本弱化避税的特点是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转移利润,主要是企业将资金无偿借给关联企业使用。在目前两岸税务交流渠道尚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有效防止企业以不正当手段逃避税收确实不容易。预约定价安排在我国税务实践中的应用并不广泛。避税是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为载体的,贯穿于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具有业务范围的广泛性和地域范围的跨国性,增加了反避税操作的复杂性。我国目前反避税工作手段的落后性主要体现在调整手段滞后和监控手段落后两个方面。我国的反避税工作起步晚,税务人员缺乏反避税经验,国内投资的外商大部分是跨国经营者,他们有丰富的避税经验,我国反避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反避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论文第五章从建立有效的反避税工作机制、强化关联关系管理、积极稳妥开展转让定价税收管理工作、稳步推行预约定价制、加强国际间反避税合作、妥善处理两岸税收关系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国际反避税工作的对策建议。建立有效的反避税工作机制:一是实行反避税专业化集中管理,二是建立反避税选案集中论证制度,三是建立案情分析会及工作进度定期汇报制度,四是建立反避税案件调查项目负责制,五是建立反避税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强化关联关系管理:一是加强基础资料方面的管理;二是加强关联申报日常管理;三是加强关联关系申报表的分析,包括加强关联关系认定“实质控制”的分析、加强对报表、总账科目指标分析、结合对应指标分析对比确认有无关联交易及关联交易类型三个方面。积极稳妥开展转让定价税收管理工作:一是提高避税嫌疑户选案质量,二是深入开展转让定价调查,三是合理确定转让定价调整,四是强化跟踪管理。稳步推行预约定价制:一是加强预约定价的宣传和辅导,二是签订国际反避税的条约和协定,三是完善价格信息系统,四是加强跟踪管理。加强国际间反避税合作,加大税收情报交流力度。妥善处理两岸税收关系,当前存在双重征税、税收饶让、协定优惠三个主要问题,建议按照大陆提出的“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的对话机制,委托两岸具有权威性的民间税务团体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谈判并签订两岸税收关系处理办法或安排,如由两岸具有权威性的民间税务团体大陆“中国税务学会”和台湾“中国租税研究会”实际办理,排除台商在大陆投资和经贸遇到的税收障碍,推动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了建立反避税专业化集中管理制度和妥善处理两岸税收关系,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从法律层面探索完善我国反避税法律体系。

全文目录


摘要  4-9
ABSTRACT  9-14
前言  14-15
1. 国际反避税一般理论分析  15-24
  1.1 跨国关联企业的界定  15-18
    1.1.1 关联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15-16
    1.1.2 关联企业与跨国公司  16
    1.1.3 关联企业的判定标准  16-17
    1.1.4 我国关联企业的判定标准  17-18
  1.2 国际避税的界定  18-20
    1.2.1 国际避税的概念与特征  18-19
    1.2.2 国际逃税与国际避税  19
    1.2.3 跨国避税的成因  19-20
  1.3 国际避税现状  20-22
    1.3.1 利用转让定价避税  21
    1.3.2 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  21
    1.3.3 利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  21
    1.3.4 利用电子商务避税  21-22
    1.3.5 利用资本弱化避税  22
  1.4 国际法相关规定  22-24
    1.4.1 双边税收协定  22-23
    1.4.2 中美税收协定  23-24
2. 国际反避税借鉴  24-37
  2.1 西方国家的反避税税制  24-29
    2.1.1 避税港对策税制  24-25
    2.1.2 转让定价税制  25-27
    2.1.3 资本弱化税制  27-28
    2.1.4 防止滥用税收协定的措施  28-29
  2.2 美国反避税借鉴  29-33
    2.2.1 反避税的一般性规定  30-31
    2.2.2 反避税的特殊性规定  31-33
  2.3 德国反避税借鉴  33-35
    2.3.1 联营企业之间的价格调整  33
    2.3.2 移居到避税地国家和地区的德国居民的纳税义务  33-34
    2.3.3 移居国外的实际投资者的纳税义务  34
    2.3.4 对居民纳税人的外国基地公司所得课税  34
    2.3.5 外国家族基金的纳税义务  34-35
  2.4 英国反避税借鉴  35
    2.4.1 对个人避税活动的制约  35
    2.4.2 对公司避税活动的制约  35
  2.5 西方国家反避税对我国反避税工作的借鉴  35-37
    2.5.1 综合使用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35-36
    2.5.2 加大处罚力度  36-37
3. 我国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现状  37-46
  3.1 我国国际避税现状  37-41
    3.1.1 我国国际避税面临的形势  37-38
    3.1.2 我国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  38-39
    3.1.3 我国跨国企业避税的特征  39-40
    3.1.4 我国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形成原因  40-41
  3.2 我国国际反避税现状  41-46
    3.2.1 我国反避税法律渊源  41-42
    3.2.2 我国现有反避税法规的特点  42-45
    3.2.3 我国反避税工作实践  45-46
4. 我国国际反避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6-51
  4.1 我国国际反避税存在的问题  46-49
    4.1.1 关联关系确定难度较大  46
    4.1.2 税务机关举证难度较大  46-47
    4.1.3 可比信息寻找难度较大  47
    4.1.4 资本弱化在我国与转让定价交错使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47
    4.1.5 海峡两岸防范避税问题  47-48
    4.1.6 预约定价工作薄弱  48-49
  4.2 我国国际反避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9-51
    4.2.1 操作的复杂性  49
    4.2.2 手段的落后性  49-50
    4.2.3 反避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反避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50-51
5. 加强我国国际反避税工作的对策建议  51-58
  5.1 建立有效的反避税工作机制  51-52
    5.1.1 实行反避税专业化集中管理  51
    5.1.2 建立反避税选案集中论证制度  51-52
    5.1.3 建立案情分析会及工作进度定期汇报制度  52
    5.1.4 建立反避税案件调查项目负责制  52
    5.1.5 建立反避税工作目标考核制度  52
  5.2 强化关联关系管理  52-54
    5.2.1 加强基础资料方面的管理  52-53
    5.2.2 加强关联申报日常管理  53
    5.2.3 加强关联关系申报表的分析  53-54
  5.3 积极稳妥开展转让定价税收管理工作  54-55
    5.3.1 提高避税嫌疑户选案质量  54
    5.3.2 深入开展转让定价调查  54
    5.3.3 合理确定转让定价调整  54-55
    5.3.4 强化跟踪管理  55
  5.4 稳步推行预约定价制  55-56
    5.4.1 加强预约定价的宣传和辅导  55
    5.4.2 签订国际反避税的条约和协定  55-56
    5.4.3 完善价格信息系统  56
    5.4.4 加强跟踪管理  56
  5.5 加强国际间反避税合作,加强税收情报交流  56
  5.6 妥善处理两岸税收关系,排除影响台商投资的税收障碍  56-58
参考文献  58-59

相似论文

  1.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2.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研究,G719.2
  3. 吉林市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F249.26
  4. 基于政策变迁理论视角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631.42
  5. 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60-4
  6. 促进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G633.3
  7.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教育研究,G718.5
  8. 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及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F323.8
  9. 我国文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F224;G125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合作经济研究,F321.42
  11. 吉林省提升人口素质的对策研究,C924.2
  12. 福建省沙县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F49
  13. 论离岸金融的税收监管法律制度,D922.22
  14. 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分局植物保护创新体系建设,S4
  1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F832.6
  16. 后金融危机时代离岸公司国际避税问题研究,F812.42
  17. 我国外资企业税收流失问题研究,F812.42
  18. 兰州石化公司员工培训管理改进研究,F426.72
  19. 基于SCP分析框架的山西焦化产业现状分析,F426.72
  20. 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与对策研究,F279.2
  21. 3G时代我国电子阅读器出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G237.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财政、国家财政 > 中国财政 > 财政收入、支出 > 税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