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在“恶”中重生

作 者: 许燕妮
导 师: 周芳芸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母亲 恶母 人性审视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统的文化文学以纯正的母性和伟大的母职高扬着母亲形象,形成对母亲的神性崇拜。二十世纪新一代作家的崛起,宣告了母亲形象能以独立的姿态立足于现当代文学史中,母亲形象只是他们表达对社会、人生呼求的翅膀;真正意义上对母亲作为一个性别的关注,是从恶母的出现开始,使对母亲/女性的审视走向深入,并超越批判,达到对人性关照的深度。本文从历史和时代的演进中,以文学作品为基础,揭示母亲以群的形象,在传统规范与现代文化、伦理与欲望之间冲突与挣扎的生命轨迹。由此展开本文的论述,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建构与颠覆。建构了母亲形象谱系,梳理了母亲形象从古代到现代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承载的变化;“恶母”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第二部分选择与重生。将“恶”界定为形成完整人性的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境况。“恶母”就是母亲/女性正常欲望被压抑后,母亲身份或多或少的成为释放这种压抑的途径或者障碍的女性。本部分将对女性悲剧性格的分析和这种悲剧形成的历史价值的定位相结合。第三部分变与不变。把论述的时空延长至当代文学,思考母亲形象自身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审美变化。不变的是“恶”的相似性,以及由生命所建构的生存价值的相似性。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母亲外出打工经历对农村小学生认知和社会生活能力影响的现况研究,R179
  2.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B844.5
  3.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4. 初中生子女诱发的母亲的愤怒情绪及相关问题研究,B842.6
  5. 戈壁、黄河、母亲,J305
  6. 陈黎诗歌创作透析,I207.25
  7.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研究,G78
  8. 南京婴儿父母育儿压力、育儿参与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B844.1
  9. 初中生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B842.3
  10. 论翻译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I206.6
  11. 现代文学“恶母”形象研究,I207.42
  12.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流变,I207.42
  13. 代孕生育的法律规制,D922.1
  14. 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子代素质影响分析,G776
  15. 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嬗变及理性审视,G206
  16. 代孕技术的伦理反思,B82-057
  17. 伍尔夫诗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I206.6
  18. 论二十年代浙东乡土小说的文化审美意蕴,I207.42
  19. 论穆旦诗歌的“非个人化”品质,I207.25
  20. 传统戏曲文化对样板戏人物塑造的影响,I207.3
  21. 母亲育儿焦虑现象研究,B844.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