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研究

作 者: 陈卫卫
导 师: 张友民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三江平原 稻田生态系统 N2O排放特征 影响因子
分类号: S1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氧化亚氮(N2O)是目前了解较少而又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具有产生温室效应和破坏平流层臭氧的双重作用。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中N2O一个重要的生物排放源。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稻田生态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的稻作区,而对于我国东北的稻作区研究较少,尤其对我国东北重要的粮食产区—三江平原稻作区N2O排放仅有零星观测。本研究主要以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中国科学院沼泽生态试验站为试验平台,于2004.11~2006.10连续两年对该地区寒地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研究。研究了该地区稻田生态系统N2O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N肥施用对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的影响;水稻植株参与及不同种植密度下稻田生态系统N2O的排放情况;并对该区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量进行了初步估算,为准确估计我国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提供依据,从而为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是N2O排放源,观测期间稻田生态系统N2O通量变化范围为-0.016~0.527mg·m-2·h-1。水稻生长季是N2O排放的主要时期,平均通量为0.057±0.037mg·m-2·h-1,占全年N2O排放总量的69.2%。非生长季N2O排放显著减少,平均通量为0.016±0.007mg·m-2·h-1。但是由于非生长期时间很长,因此排放量也不容忽视,占全年N2O排放总量的31.8%。2、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以及日变化特征。夏秋季节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大,冬春小,一般为夏/秋>春>冬,年际间有一定的差异。水稻生长期间,一般在施用基肥、追肥以及排水初期都会出现较明显的排放峰,同时在淹水期间如果出现明显土面落干情况,也会出现不同强度的排放峰。不同年份的淹、排水期的N2O排放通量有一定差异,这主要取决于N2O排放峰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但是由于大多数时间处于淹水状态,因此稻田淹水期的N2O排放量显著高于排水期。按照水稻生育期划分,水稻分蘖期和长穗期N2O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均较高,而成熟收获期则占的比例最小。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在水稻非生长季节中明显减弱,冰冻期间N2O排放微弱,冰雪覆盖时还出现吸收现象;冰雪融化期间,N2O排放明显增加,因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排放时期。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日变化规律为白天高,晚上低。淹水期规律不明显,排水期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和气温和地温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3、水分管理是水稻生长期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是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和稻田积水深度则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温度是全年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的决定因子,同时也是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4、氮肥是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的重要影响因子。化学氮肥的施用并未改变稻田生态系统N2O的排放变化规律,只是排放峰的强度和数量有差异。低氮对稻田生态系统N2O的排放影响较小,中高氮肥用量显著的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N2O的排放,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2O的排放量也相应的增加。根据试验结果,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2O背景排放值分别为:水稻生长季节:1.192kgN·hm-2,非生长季节:0.677kgN·hm-2;全年:1.869kgN·hm-2。氮肥用量为150kgN·hm-2时,由氮肥产生的N2O排放占生长期的比例和EF分别为41.29%和0.59%。氮肥用量为250kgN·hm-2时,由氮肥产生的N2O排放占生长期的比例和EF分别为57.52%和0.81%。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保护,氮肥用量为150kgN·hm-2的处理较好。5、水稻植株生长对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影响明显,水稻叶面积和生物量和N2O排放呈显著的乘幂相关关系。裸地土壤在稻田排水后排放强度很大,呈单峰排放型。水稻植株对氮素的大量吸收使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显著减少,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量仅为裸地土壤的1/4。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稻田生态系统N2O排放差异也较明显,稀植较常规种植下产量和生物量增加,同时N2O排放降低。综合分析,16穴·m-2的水稻种植密度最佳。6、结合三江平原稻田的种植面积,估算出了该地区稻田生态系统N2O年交换速率为2.98kg·hm-2·a-1,年排放总量为3.17×10-3Tg·a-1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前言  11-18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6
    1.1.1 N_2O的环境效应和气候效应  12
    1.1.2 大气N_2O浓度、变化趋势及源汇分布  12-13
    1.1.3 稻田生态系统N_2O的产生与排放  13
    1.1.4 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因子  13-16
    1.1.5 氮肥N_2O排放系数研究  16
  1.2 目的及意义  16-18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18-26
  2.1 试验区域环境概况  18-19
    2.1.1 地质地貌特征  18
    2.1.2 气候条件  18
    2.1.3 水文状况  18
    2.1.4 土壤条件  18-19
    2.1.5 植被状况  19
    2.1.6 土地利用  19
  2.2 试验点环境概况  19-20
  2.3 试验方案  20-22
  2.4 观测与分析方法  22-24
    2.4.1 气体观测方法  22-24
    2.4.2 水稻植株地上生物量动态观测  24
    2.4.3 气象要素观测  24
    2.4.4 田间管理要素观测  24
    2.4.5 数据分析  24
  2.5 技术路线  24-26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6-49
  3.1 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特征  26-36
    3.1.1 年际变化特征  27-29
    3.1.2 生长季节变化特征  29-33
    3.1.3 非生长季节变化特征  33-34
    3.1.4 日变化特征  34-36
  3.2 水热条件对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36-39
    3.2.1 温度  36-37
    3.2.2 水分状况  37-39
  3.3 施用氮肥对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39-43
    3.3.1 不同施氮处理稻田N_2O排放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9-41
    3.3.2 不同氮肥处理稻田N_2O的排放量和化学N的直接排放系数  41-43
    3.3.3 稻田生态系统N_2O背景排放值  43
  3.4 水稻植株对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43-48
    3.4.1 水稻生长对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44-46
    3.4.2 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稻田生态系统N_2O的排放  46-48
  3.5 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量估算  48-49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9-58
  4.1 讨论  49-56
    4.1.1 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特征和其影响因子的关系  49-53
    4.1.2 三江平原和我国其它地区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差异  53-54
    4.1.3 三江平原的稻田生态系统和沼泽湿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的差异  54-55
    4.1.4 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_2O减排措施的探讨  55-56
  4.2 结论  56-58
参考文献  58-64
致谢  64-65
作者简介  65

相似论文

  1.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2.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3. 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定价理论研究,G642.0
  4.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Q93
  5. 面向服务类型的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研究,TP393.08
  6. 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参数化建模,TP391.72
  7. 滴灌成龄核桃树叶水势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S664.1
  8. 体育明星广告传播效果影响因子研究,F713.8
  9. 一口价网上组合拍卖中卖方收益及其影响因子研究,F224
  10.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P208
  11. 小型湿地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的研究与应用,X52
  12. 藻毒素产生影响因子、化感抑制及预测模型研究,X52
  13. 竹材木质素降解菌营养调控及产酶影响因子研究,TQ925
  14. 奥运会轨道交通规划的影响因子研究,U239.5
  15. 旋转式空调压缩机匹配易用性的设计研究,TB652
  16. 基于康体、休闲的城市森林景观研究,S731.2
  17.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S158
  18. 中亚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山地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S153
  19.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氮氧化物排放及其对硫沉降的响应,S714
  20.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分析,X13
  21. 艾比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垂直分布研究,S153.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农业生物学 > 农业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