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带耗能减震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作 者: 丁鲲
导 师: 周云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加强层 耗能减震层 阻尼器
分类号: TU35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6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设置加强层是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减小水平侧移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在地震作用下,加强层的设置会引起结构刚度、内力突变,并易形成薄弱层。本文根据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震不利等因素,结合耗能减震技术提出了耗能减震层的概念。本文首先总结了耗能减震结构常用的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然后结合一算例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比了带加强层和不同耗能减震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构件的受力变化,并分析了耗能减震层的工作原理。其次,以结构顶点位移为目标分析了耗能减震层的最佳布置位置以及耗能减震层位于不同位置时对结构其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环带构件对加强层结构和耗能减震层结构的影响。最后结合一实际工程分析了粘滞耗能减震层的减震效果,发现不管是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还是对构件的内力,粘滞耗能减震层对结构的控制均优于加强层。耗能减震层是耗能减震技术和框架-核心筒结构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减震机理明确、减震效果好、对结构的建筑功能和日常使用影响较小等优点,对这种新的结构形式的研究必然对耗能减震技术在高层与超高层结构中的应用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10
Contents  10-13
第一章 绪论  13-27
  1.1 高层建筑加强层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  13-18
    1.1.1 加强层的作用机理与形式  13-15
    1.1.2 加强层结构的提出及其工程应用  15-16
    1.1.3 加强层结构的研究现状  16-18
  1.2 耗能减震技术的研究现状  18-25
    1.2.1 耗能减震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18-20
    1.2.2 耗能减震装置类型与性能  20-22
    1.2.3 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2-24
    1.2.4 耗能减震技术的工程应用  24-25
  1.3 耗能减震层概念的提出  25-26
  1.4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26-27
第二章 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理论与方法  27-47
  2.1 耗能减震结构分析方法概述  27
  2.2 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模型  27-28
  2.3 耗能减震结构的振型分解法与反应谱理论  28-43
    2.3.1 非线性阻尼器的等效线性化  29-35
    2.3.2 支撑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  35-38
    2.3.3 振型分解法  38-40
    2.3.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0-43
  2.4 耗能减震结构的时程分析法  43-46
    2.4.1 时程分析法概述  44-45
    2.4.2 输入地震波的选取  45-46
  2.5 本章小结  46-47
第三章 框架-核心筒结构耗能减震层减震效果分析  47-67
  3.1 计算模型  47-49
  3.2 阻尼器参数的选取  49-50
  3.3 模态分析与反应谱分析  50-57
    3.3.1 周期与阻尼比对比  50-51
    3.3.2 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51-53
    3.3.3 框架柱与核心筒的内力对比分析  53-57
  3.4 时程分析  57-65
    3.4.1 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57-59
    3.4.2 框架柱与核心筒的内力对比分析  59-64
    3.4.3 阻尼器效果  64-65
  3.5 本章小结  65-67
第四章 耗能减震层布置位置及环带构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67-78
  4.1 耗能减震层布置位置影响分析  67-70
    4.1.1 耗能减震层最佳布置位置分析  67-69
    4.1.2 耗能减震层布置位置对结构其它性能影响  69-70
  4.2 环带构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70-77
    4.2.1 加强层环带构件的影响  71-73
    4.2.2 耗能减震层环带构件的影响  73-77
  4.3 本章小结  77-78
第五章 工程实例  78-102
  5.1 工程基本概况  78-81
    5.1.1 工程简介  78
    5.1.2 结构体系、材料及楼层布置  78-81
  5.2 模型的建立  81-83
    5.2.1 荷载取值  82-83
    5.2.2 阻尼器参数的选取  83
    5.2.3 抗震基本信息  83
  5.3 结构模态分析  83-85
  5.4 反应谱分析  85-92
    5.4.1 结构位移对比  85-86
    5.4.2 结构剪力和弯矩对比  86-87
    5.4.3 框架柱和支撑内力对比  87-90
    5.4.4 楼板和剪力墙应力对比  90-92
    5.4.5 结构阻尼比的变化  92
  5.5 时程分析  92-101
    5.5.1 结构位移对比  92-95
    5.5.2 结构基底剪力对比  95-98
    5.5.3 结构能量耗散  98-100
    5.5.4 阻尼器效果  100-101
  5.6 本章小结  101-102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02-104
  6.1 总结  102-103
  6.2 展望  103-104
参考文献  104-1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10-111
致谢  111

相似论文

  1. 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其在火炮反后坐中的应用研究,TB535.1
  2. 基于电流变阻尼器气浮工作台关键技术的研究,TB535.1
  3. 基于混合驱动智能仿生腿的设计与控制,TP242
  4. 复合型动压阻尼器的性能研究,TB535.1
  5. 高性能剪切钢板阻尼器的性能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TU352.1
  6. 基于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Benchmark模型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TU352.12
  7. 一种新型软钢阻尼器的研制及其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应用,TU352.1
  8. 百吨级阻尼器液压振动试验台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制,TB534.2
  9. 车辆制动力作用下飘浮体系桥梁振动控制研究,U441.3
  10. 大跨径桥梁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U442.55
  11. SMA-粘滞阻尼器及其在框架结构中的减震研究,TU352.1
  12. 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控制分析,TU352.1
  13.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关键减隔震技术之复合隔震结构设计研究,TU352.12
  14. 扁平椭圆球面网壳的设计与分析,TU399
  15. 重宾·保利国际广场抗震抗风性能研究,TU352.11
  16. 底部框架结构被动控制及时程分析,TU352.1
  17. 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TU352.11
  18. 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与剪切式磁流变阻尼器试验研究,TB535.1
  19. 某带水平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及其有限刚度分析,TU973.17
  20. 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竖向位移差及内力分析,TU973.17
  21. 磁流变阻尼器隔震控制研究,TU352.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结构 > 特种结构 > 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 > 耐震、隔震、防爆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