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

作 者: 冯进松
导 师: 吴宇华
学 校: 广西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环城游憩 空间结构 优化 南宁
分类号: F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98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多样化,加上国家休假制度改革和休闲时间增加,导致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急剧增长,游憩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005年城市化水平为42.99%。据有关权威资料显示,205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城市人口约7.89亿,那时环城游憩将拥有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环城地域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面积土地、便捷的交通系统和稳定的客源,成为城市居民游憩和投资开发的热点第一,逐渐引起了专家学者、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环城游憩发展的过程表明,环城游憩各种活动最终要落实到空间上。环城游憩空间结构是环城游憩活动在环城区域空间上的投影,是环城游憩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环城游憩发展必然伴随着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变化,环城游憩空间结构既是环城游憩发展的结果,又是环城游憩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以说,环城游憩发展与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加强对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不仅能认识环城游憩功能在环城地域内分布与组合的一般规律,而且对于理解整个环城游憩活动的运行机制,引导环城游憩空间结构向着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环城游憩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目前,国内外对环城游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城游憩现象的观察、行为特征、环城游憩带及环城游憩(郊区旅游)开发等方面,缺乏对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概念、构成要素、形成机制等基础理论深入系统地研究。国内实证研究多于理论探讨,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对于发展迅速的中小型城市研究存在空白。鉴于此,本论文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理论的探索,二是南宁环城游憩空间结构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环城游憩与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尝试构建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在分析南宁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提出南宁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总的思路是:通过环城游憩与地理学之间建立“交互界面”,将环城游憩活动落实到环城地域空间上,运用空间结构分析解释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从而为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基础理论。基于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理论”和“应用”两个核心问题的探讨,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本文的框架和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为基础理论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子、形成与发展机制、游憩流与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布局模式和优化策略等进行深入研究;第三章是介绍了本文研究区域——南宁市辖区的基本情况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论文应用研究的重点,分别从南宁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现状分析和空间结构优化入手,是基础理论的应用和深入;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的创新点:[1]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内涵、组成要素、形成与发展机制与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等基础理论体系。在实证研究中,选择了中等(相对规模)城市——南宁市作为研究对象。[2]本文把动态的或非物质的要素引入环城游憩空间结构,提出了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五大要素:环城游憩流(指游憩客流)、环城游憩路径或通道、环城游憩节点、环城游憩网络和环城游憩中心地等级体系。[3]游憩地是环城游憩区域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游憩区域空间竞争的物质依托。游憩地的空间分布类型直接影响游憩区域空间竞争力。本文引入“最邻近分析法”,测定南宁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属强集聚型(最邻近点指数r=0.906<1)。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绪论  14-2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15
    1.1.1 研究背景  14-15
    1.1.2 研究意义  15
  1.2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15-18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5-16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6-17
    1.2.3 南宁市相关研究  17-18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8-19
    1.3.1 研究方法  18
    1.3.2 资料的收集范围与方法  18-19
    1.3.3 技术路线  19
  1.4 研究的重点内容与创新点  19-21
    1.4.1 研究内容  19-20
    1.4.2 创新点  20-21
第二章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  21-45
  2.1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内涵  21-24
    2.1.1 闲暇、游憩和旅游  21-22
    2.1.2 环城游憩的概念  22-23
    2.1.3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内涵  23-24
  2.2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24-27
    2.2.1 环城游憩流  25-26
    2.2.2 环城游憩路径  26
    2.2.3 环城游憩节点  26
    2.2.4 环城游憩网络  26-27
    2.2.5 环城游憩中心地等级体系  27
  2.3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动力机制  27-33
    2.3.1 环城游憩的需求系统  28
    2.3.2 环城游憩的供给系统  28-31
    2.3.3 环城游憩的支持系统  31
    2.3.4 环城游憩的中介系统  31-32
    2.3.5 环城游憩空间的自组织机制  32-33
  2.4 游憩流与环城游憩空间结构  33-36
    2.4.1 游憩流的相关研究  33
    2.4.2 环城游憩流模式与环城游憩空间结构  33-36
  2.5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模式  36-41
    2.5.1 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模式  36-37
    2.5.2 环城游憩增长极空间结构模式  37-38
    2.5.3 环城游憩“点—轴”空间结构模式  38-40
    2.5.4 吴必虎(2001)的ReBAM的圈层结构模式  40-41
  2.6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优化  41-45
    2.6.1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的内涵  41-42
    2.6.2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  42
    2.6.3 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优化  42-45
第三章 南宁市环城游憩空间概述  45-52
  3.1 南宁市旅游发展的概况  45-50
    3.1.1 南宁市概况  45-46
    3.1.2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46-48
    3.1.3 南宁环城游憩存在的问题  48-50
  3.2 南宁环城游憩空间范围的界定  50-52
第四章 南宁市环城游憩空间结构分析  52-64
  4.1 南宁市环城游憩地空间分布  52-56
    4.1.1 南宁市环城游憩地分类  52-54
    4.1.2 环城游憩地空间分布  54
    4.1.3 环城游憩地空间分布类型的测定  54-55
    4.1.4 南宁市环城游憩地空间结构总体特征  55-56
  4.2 南宁市环城游憩者行为空间特征  56-63
    4.2.1 研究方法  56-58
    4.2.2 环城游憩者行为特征  58-63
  4.3 南宁市环城游憩交通空间结构研究  63-64
    4.3.1 区内交通结构分析  63
    4.3.2 区外交通结构  63-64
第五章 南宁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优化  64-74
  5.1 南宁市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的特殊原则  64-65
    5.1.1 集中成片开发原则  64
    5.1.2 注重增长极的培育  64
    5.1.3 完善环城游憩中心地体系  64-65
    5.1.4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游憩产品  65
    5.1.5 区域联合,本区利益与他区利益相结合  65
  5.2 南宁市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优化  65-74
    5.2.1 南宁环城游憩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65-66
    5.2.2 南宁环城游憩空间结构优化  66-74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4-77
  6.1 结论  74-75
    6.1.1 基础理论  74
    6.1.2 南宁市环城游憩空间结构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  74-75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5
  6.3 展望  75-77
参考文献  77-82
附表  82-84
附图1-2  84-85
致谢  85-8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86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超声波钎焊填缝及钎缝优化工艺研究,TG454
  3. 曲拉精制干酪素褐变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TS252.5
  4.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5.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6.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7. 基于蚁群算法的电梯群优化控制研究,TU857
  8.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9. 内置式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研究,TM341
  10. 内点法在大型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研究,TM714.3
  11. 轴向磁通感应子式高温超导电机的基础研究,TM37
  12. AVS视频解码器在PC平台上的优化及场解码的改善,TN919.81
  13.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4. AES算法及其DSP实现,TN918.1
  15.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16. 电视制导系统中视频图像压缩优化设计及实现研究,TN919.81
  17.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8. 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TQ925.6
  19. 大红山铁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优化研究,TN929.5
  20. 基于粒子群算法求曲线/曲面间最小距离方法,O182
  21.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