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领导小组讨论评分者培训对评分效果的影响

作 者: 吴小云
导 师: 卢宝祥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无领导小组讨论 评分者培训 参照系培训法 行为观察培训法 评分准确性 行为观察准确性
分类号: C9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0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一种重要的方法,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组织的员工招聘当中,它主要通过模拟团队环境给与被评价者仿真式的工作氛围,让其就某个问题或情境进行讨论以考察他们是否具有胜任某一工作职位的素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分一直是个难题,对评分者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分准确性,研究显示,参照系培训法(FOR)和行为观察培训法(BOT)是目前最有效的两种培训方法。在国内两种研究方法结合的研究尚属空白。我们具体的研究目的是:(1)对评分者进行培训是否可以提高评分的准确性与行为观察准确性。(2)研究把BOT与FOR两种培训方法的结合能否更大程度的提高评分者评分准确性。(3)研究把BOT与FOR两种培训方法的结合能否更大程度的提高行为观察准确性。本研究从无领导小组的信度、维度、评分者以及几种主要的评分者培训方法这几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无领导小组和培训方法的研究。在参照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被试由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总共123人组成,实验中把被试分为三个组(a)控制组,(b )FOR培训组,(c )FOR+BOT培训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对三个组的被试进行培训,然后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0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one-way AVOVN)。结果显示如下:(1)在EL和DA两个维度上,两个实验组与控制组差异显著,而且控制组的得分高于实验组,说明我们的培训是有效的,能有效提高评分准确性。(2)在SA维度上,同样两个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我们的培训能有效提高评分者区分评分维度的能力。但是同时FOR培训组与FOR+BOT培训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被试在评分时无法使用BOT培训所教授的方法。(3)我们的第二个研究假设是接受FOR+BOT培训的评分者评分准确性要高于单独接受FOR培训的评分者,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4)在DEL因变量上,三个组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实验组区分被试的能力与控制组无差异。(5)FOR+BOT培训组的错报率与PR值与单独接受FOR培训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也就是说,FOR+BOT培训能提高行为观察准确性。但同时应该看到在击中率上三个组都差异不显著,说明我们的BOT培训法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8
1 研究背景  8-10
  1.1 引言  8
  1.2 评价中心的概述  8-10
2 文献综述  10-16
  2.1 国内外对无领导小组的研究  10-12
    2.1.1 LGD 的信度研究  10-11
    2.1.2 LGD 维度研究  11
    2.1.3 LGD 评分者的研究  11-12
  2.2 评分者培训方法的研究  12-16
    2.2.1 针对评分误差的培训(Rater Error Training 简称RET)  12-13
    2.2.2 绩效维度培训法(Performance Dimension Training 简称PDT)  13
    2.2.3 行为观察培训法(Behavioral observation training,简称 BOT)  13-14
    2.2.4 参照系培训法(Frame-of-reference training,简称 FOR 培训法)  14-15
    2.2.5 培训方法相互结合的研究  15-16
3 问题提出  16-17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4.1 目的  17
  4.2 意义  17
5 研究假设  17-18
6 研究方法  18-25
  6.1 实验设计  18
  6.2 变量  18-19
  6.3 被试  19-20
  6.4 实验材料  20
  6.5 评分表的编制  20-21
    6.5.1 行为尺度评定量表的编制(BARS. 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s)  20
    6.5.2 行为列表的编制(behavioral checklist)  20-21
  6.6 基准分数(true score)的获得  21
  6.7 实验程序  21-25
    6.7.1 FOR+BOT 培训组  21-22
    6.7.2 FOR 培训组  22-23
    6.7.3 控制组  23-25
7 研究结果与分析  25-30
  7.1 评分准确性  25-28
  7.2 行为观察准确性  28-30
8 讨论  30-32
9 结论  32
10 本研究的不足  32-33
注释  33-34
参考文献目录  34-38
附录  38-46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46-47
后记  47-48

相似论文

  1. 专家与新手评价者在无领导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的比较研究,B842.1
  2. 多动机网格技术的信度及有效性研究,B841.7
  3. 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讨论信度分析的概化视角,B841
  4. 无领导小组讨论选拔销售经理的评价工具设计,F272.92
  5.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量维度和行为样本研究,C934
  6. 评价中心的应用模式探究,F272
  7.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构建,C975
  8. 政府主导下的职称外语考试现状及对策研究,C975
  9. 培训机构课程管理的研究,C975
  10. IT职业培训机构学员职业生涯指导研究,C975
  11. 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C975
  12. 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研究,C975
  13. 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有效性研究,C975
  14. TH培训机构强化行业竞争优势的研究,C975
  15. 虚拟现实环境下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研究与案例实现,C975
  16. 南昌市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营销策略研究,C975
  17. 女性培训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C975
  18. 培训师品牌塑造策略研究,C975
  19. 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效沟通研究,C975
  20. 重庆市三立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形象美誉度调查研究,C975
  21. 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的研究,C975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劳动科学 > 职业培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