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穴位强化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及配合肛门局部手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作 者: 苗春红
导 师: 李东冰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强化埋线 穴位 羊肠线 肛门手术 混合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
分类号: R65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虽然其本身很少引起生命危险,但长期的便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大肠癌、肛周病变及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发病率,甚至因诱导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加重或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从而危及生命。便秘大致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mit constipation,SI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及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STC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结肠传输减慢,肠内容物通过缓慢所致的便秘。据统计,此型便秘约占便秘的16%~40%,功能性便秘的45.5%。其症状顽固,常见于老年人及育龄妇女,患者多有长期服用泻药史。目前对SIC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治疗上以口服药物及各种结肠切除术为主,疗效不佳,且长期药物治疗常常导致结肠黑变病等问题,各种结肠切除术不但创伤性大,而且术后并发症往往很难避免。MC即SIC及OOC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占便秘的大多数。OOC是粪便通过直肠和肛管时受阻导致的排便困难。按其病理特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盆底松弛综合征,包括直肠膨出、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肠分离、内脏下垂等;第二类为盆底痉挛综合征,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治疗以手术为主,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如何发挥中医优势,采用微创疗法缓解乃至根治慢性疾病的顽固症状,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相关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操作手段,我们采用穴位强化埋线治疗SIC及配合肛门局部手术治疗MC各62例,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在放射影像学支持下,研究特定穴位的穴位强化埋线治疗SIC及配合肛门局部手术治疗MC的疗效;寻找有效的治疗STC及MC的临床新方案。方法:分为两部分研究,均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的方法,分别系统观察、研究其治疗效果和临床监测指标。分组示意见表1。表1分组示意埋线组,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即在普通埋线的基础上增加穴位刺激强度,采用双股2号医用铬制羊肠线约4cm,同时分别埋入相应穴位各三次,选穴包括:大肠俞、天枢、气海、中极、足三里;四磨汤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044),规格:每支10mL(含生药1.5g),成分:木香、枳壳、乌药、槟榔,每次口服20ml,日三次,于餐前半小时服用,7天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埋线加手术组除埋线外,实施包括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及使用PPH吻合器的手术;手术组,采用以上同样的手术方法。结果:(一)穴位强化埋线治疗STC的临床研究1、临床疗效比较埋线组治愈26例,显效1例,有效43例,总有效率69.4%,四磨汤组无治愈、显效例数,有效9例,有效率14.5%,埋线组疗效明显优于四磨汤组(P<0.01)。2、各组治疗前后胃肠传输试验标志物残留数目比较治疗后1、3、6个月观察,埋线组肠蠕动情况改善显著,优于四磨汤组(P<0.01);四磨汤组无明显加快肠蠕动的作用。说明强化埋线疗法有较好的加快肠蠕动的作用,而四磨汤则无助于肠蠕动的恢复,可能因便秘患者大多长期采用泻剂治疗,而对药物治疗的敏感度降低。3、各组便秘患者主症积分比较治疗后1、3、6个月观察,埋线组对排便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缓解作用,尤其以腹胀和粪便性状更为显著,优于四磨汤组(P<0.01);四磨汤组1个月观察,症状减轻(P<0.05),但3个月及6个月观察,又恢复到初期状态,可能因四磨汤有行气作用,故可暂时改善STC症状,但易于反复,疗效不持久。(二)穴位强化埋线配合肛门局部手术治疗MC的临床研究1、临床疗效比较埋线加手术组治愈26例,显效4例,有效21例,总显效率48.4%,总有效率82.3%;四磨汤组无治愈、显效例数,有效8例,有效率12.9%;手术组无治愈例数,显效8例,有效12例,显效率12.9%,总有效率32.3%。埋线加手术组优于四磨汤组及手术组(P<0.01)。2、各组治疗前后胃肠传输试验标志物残留数目比较治疗后1、3、6个月观察,埋线加手术组肠蠕动情况改善显著,优于四磨汤组及手术组(P<0.01);四磨汤组无明显加快肠蠕动的作用;手术组1个月观察有效(P<0.05),可能与暂时局部刺激有关,长期(3个月、6个月)观察并无改善肠蠕动的作用。3、各组便秘患者主症积分比较治疗后1、3、6个月观察,埋线加手术组对排便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缓解作用,尤其以腹胀和下坠不尽胀感更为显著,优于四磨汤组及手术组(P<0.01);手术组1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症状改善显著,以下坠不尽胀感最为明显(P<0.05),3、6月则症状改善不明显,可能因手术治疗解决了出口梗阻问题,故短期症状改善明显,但因无加快肠蠕动的作用,便秘原因未完全解决,所以中远期疗效不满意,但总体来说,手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是有明显改善的(P<0.05);四磨汤对于MC的症状无改善作用。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穴位强化埋线组及四磨汤组未出现不良事件及副反应,肛门局部手术组3例术后出血,予以止血处理,症状缓解,不影响试验观察,未因此而脱落。结论:穴位强化埋线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与肛门手术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合型便秘,从而涵盖了大多数便秘的治疗。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9
英文摘要  9-15
英文缩略词表  15-17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7-33
  综述一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药诊疗进展  17-25
  综述二 慢传输型及混合型便秘的现代医学诊疗进展  25-33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33-63
  (一) 穴位强化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33-49
    引言  33
    1. 研究对象  33-34
    2. 研究方法  34-37
    3. 结果  37-49
  (二) 穴位强化埋线配合肛门局部手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49-63
    引言  49
    1. 研究对象  49
    2. 研究方法  49-50
    3. 结果  50-63
讨论  63-68
  1. 埋线穴位的选择  64-65
  2. 穴位埋线疗法  65-66
  3. 混合型便秘的联合治疗  66-68
结论  68-71
  附件一 相关诊疗照片  69-70
  附件二 便秘症状评估表  70-71
参考文献  71-73
致谢  73-75
个人简历  75

相似论文

  1.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2. 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序贯穴位埋线对肾虚型卵巢早衰小鼠E2和P的影响,R245
  3.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观察,R246.1
  4. 穴位强化埋线结合STAPRE手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656
  5. 内关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CRP、TNF-α、VEGF的影响,R245
  6. 电针刺激胃经穴位对单纯性肥胖胃肠实热型的临床观察及对下丘脑摄食中枢fMRI成像分析,R246
  7. 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R246
  8. 芎桂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9.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R244.9
  10.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咽源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276.1
  11. 电针和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R246
  12. 穴位埋线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法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研究,R730.5
  13.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R259
  14. 穴位埋线配合疏肝导滞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R259
  15. 穴位埋线对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生殖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16. 穴位埋线对海洛因依赖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R245
  17.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尿流率—尿道括约肌肌电图检测及电针治疗研究,R697.33
  18. 针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优化方案的临床研究,R246
  19. 内关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炎性因子IL-6、IL-10、IL-18的影响,R245
  20. 电针不同穴位调制相对特异性脑功能网络的fMRI研究,R246
  21. 穴位埋线对不同性别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直肠和肛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