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作 者: 丁世海
导 师: 李德志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大学生健康 新时期 问题研究 校园文化 学生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高校“两课”教育 教育工作者 网络道德问题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5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必然对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带来深刻的影响与冲击,不仅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国际环境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薄弱环节等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也给高校思想教育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乃至教育价值观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科学地正确认识和加强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战略任务。二、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一是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我国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基本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少数的大学生存在不求上进、胸无大志,个人主义严重,存在着信仰危机,精神追求贫乏等<WP=54>消极观念。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态,社会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因而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多元的价值取向;社会变革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给大学生造成了价值观上的混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创新不够,很难内化为人的内心信仰;高校“两课”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导学生思想的作用。二是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到了非“补课”不可的地步。如考试作弊严重,作业、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报告抄袭现象,恶意拖欠学费等问题。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转型时期道德水准下降的影响,所以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还很严重;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带来的影响。 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症、人际交往的忧虑症、情感困惑症、性心理压抑症、就业压力恐惧症、自我意识混乱症、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障碍等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风、学风、班级和宿舍风气、学生社团活动,还有我们高校的性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四是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问题。从九十年代以来,大学生犯<WP=55>罪率呈上升的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盗窃、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等犯罪,虽然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同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问题。透析大学生犯罪问题,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需要的偏斜,过分追求享乐,滋生报复心理等,另一个原因是社会认知上的自我中心观影响。五是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与互联网有关的道德问题。如网上说谎现象严重,侵犯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制造和传播电脑病毒等等。问题原因主要在于,互联网本身具有的特性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大学生本身存在免疫力差的问题。三、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新问题,为了不断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提出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对策:一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WP=56>社会主义理论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在当前大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以人为本的思想能够切实引起教育工作者对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促使其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使教育者的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促使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三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社会环境,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档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开展心理测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四是我们高校要借助自身所拥有的高级人才、高级技术的优势,建成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相对独立的主流网站和网页,让马克思主义和先进文化成为网络信息的主旋律。积极引导BBS上的舆论,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道德规范,加快互联网的法制化建设,对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拒绝破坏性行为,杜绝网络犯罪能起到重要作用。五是校园文化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托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转<WP=57>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校园文化;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文目录


前言  6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14
  (一) 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7-9
  (二) 国际环境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9-11
  (三) 互联网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11-13
  (四)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  13-14
二、 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14-31
  (一)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  14-17
  (二) 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17-20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6
  (四) 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问题  26-28
  (五)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28-31
三、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31-48
  (一) 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31-36
  (二)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36-38
  (三)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大学生  38-41
  (四) 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  41-44
  (五)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4-48
结语  48-49
注释  49-50
参考文献  50-53
论文摘要(中文)  53-58
论文摘要(英文)  58-64

相似论文

  1. 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648
  2.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G641
  3. “虚拟社会”的道德问题,G641
  4.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本素质研究,G641
  5. QQ空间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G641
  6. 社会转型期音乐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J60-4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校园暴力问题研究,G641
  8. 高等学校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与理解,G647
  9. 新时期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之研究,C916
  10. 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缺失与对策研究,G77
  11.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G633.96
  12.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D64
  13. 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研究,F270
  14.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及机制创新研究,G641
  15. 高校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创新,G641
  16. 论江泽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规律和方法的创新,D64
  17. 当代中学生思想多样性与思想教育的一元导向,G631
  18.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9.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