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化的重复与断裂

作 者: 许洪波
导 师: 林兵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继续社会化 学生社会化 对口生 高中教育 等教育 知识社会 逻辑关系 社会化理论 模式差异 统招生
分类号: G64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8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口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应属社会化范畴,进一步讲是继续社会化问题,这也是我国实行对口升学的目的之所在。但是,这个群体与统招生相比,在大学的社会化中出现了明显的群体分化趋势。分化的过程说明他们遇到了社会化重复与断裂的困难。本文主要通过对统招生和对口生社会化内容、模式、机制和目标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对口生在大学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化的重复与断裂,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寻求对传统的学生社会化理论的完善和补充,丰富传统社会化理论体系,增强其解释力。一、学生社会化理论框架教育与社会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学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化形式和机制,而社会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基本的教育活动。根据一般的理解,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指的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一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教育学或教育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规定则具有另外的特点。学校社会化作为一个过程,它不仅体现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上。(受个体智力发展程度的影响,由个体发展规律决定),也体现在知识社会化的内容与形式或是机制的变化上。(受社会变化影响,但要与个体发展规律相符合)二者的统一就是教育所要遵循的规律。学生社会化作为人的主要的社会化机制,它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家庭和其他社会机构比较而言,学校的社会化具有非常系统化特点。这种系统化既表现在内容的系统上,同时也表现在社会化方式的系统性上。因此,学生社会化是有计划进行的。所以社会化的系统性还表现在其社会化的过程是有序的。这种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社会化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而本文所要提出的“社会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是在米德和齐格勒等社会化理论基础上,吸取并发展了T胡森的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化观点后提出的,主要是强调对口生在学校知识社会化过程中,各个主要环节的<WP=36>“在场性”和“缺席性”。即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如果我们把学生的社会化看作是一个“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而且视其为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一纵向的社会化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将其“抽离”出来单独探讨。众所周知,学生的知识社会化可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等几个环节,而这几个环节又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有着内在逻辑性和程序性。教育是有其不可逆的规律性的,所以缺少了哪一个中间环节的社会化都是不完整或不规则的学生社会化。由此对对口生继续社会化的特殊性可略见一斑了。根据对东西方社会化理论的理解,以及掌握的部分个案访谈资料,作者认为,对口生的出现是以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为背景的,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中专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做出的选择,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化环节,虽然他们升入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社会化。但是在大学的继续社会化过程中,从其知识社会化的内容角度讲,却出现了社会化的重复与断裂。二、比较研究如何解释这一全新社会现象呢?本文通过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化的目标和模式差异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逻辑关系甚至是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等多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揭示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学生的社会化可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等几个环节,而高中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部分它和大学教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是由教育的规律性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教育只是为了大学教育,进一步讲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是知识社会化的主要环节。在学生的社会化链条中,其程序性是十分严密的,我们不能超越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进入到更高一级的社会化环节。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超越小学而进入高中,特别是,更不能超越高中而进入大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的学<WP=37>生社会化链条中,只有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才是两个递进的、相邻的环节。中等职业教育不具备这个特点。第二,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教育的性质上讲,高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它是学生社会化的一个基础性环节,蕴涵着继续社会化的意义。而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性教育,尽管与高等教育不同但它也是学校社会化最后的一个环节,具有终结性。而对口生以继续社会化为目的,出现在学生社会化的较高环节,无论是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显然还没有作好这方面的准备。这种现象本身蕴涵了诸多的不协调因素,甚至是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差异、培养模式差异,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逻辑关系甚至是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等因素必将导致对口生在继续社会化中出现重复与断裂等方面的问题。三、建议与对策要解决对口生在大学社会化中存在的重复与断裂的问题,一方面,要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加强数学和英语等基础课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口生在大学的课程建设。重复的文化基础课要坚决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或实行承认对口生在中等职业学校所修的学分。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解决对口生在大学?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生存在接纳边缘,C924.2
  2. 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交往问题研究,D669.5
  3. 高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G649.2
  4. 现代汉语换言类话语标记研究,H13
  5. “重要他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G641
  6. 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G641
  7. 知识社会高校档案用户教育研究,G647.24
  8.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及对策研究,G647
  9.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研究,G633.7
  10. 真实情景下高中生科学解释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G633.98
  11. 普通高中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G639.2
  12. 江苏省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G637.5
  13. 高中择校的教育社会学研究,G639.2
  14.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G645.5
  15. 对“连…都…”结构焦点及其篇章来源的考察,H146
  16. 别墅庭院景观的场地规划与空间组织,TU986.2
  17. 甘肃省普通高中均衡发展研究,G639.2
  18. 社会网络及个体自适应对知识合作的影响研究,F272
  19.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研究,G641
  20. 农户子女接受高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G637
  21. 从文理分合透视普通高中教育价值取向,G63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