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松突圆蚧种群动态的研究

作 者: 童应华
导 师: 陈顺立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学
关键词: 松突圆蚧 种群动态 分布规律 新旧梢 生命表
分类号: S76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松突圆蚧种群密度在福清1a出现4个高峰:分别在4月下旬、6月上、10月中旬、11月下旬。种群存活率动态与种群动态相近,4月中旬和5月下旬各1个高峰,10~12月有2个小高峰,总体上上半年的虫口密度高于下半年。影响松突圆蚧种群密度和存活率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气温,主要通过影响低龄若虫的存活而对种群造成影响。 2.松突圆蚧种群密度在新旧梢上的特征不同,新梢松针从发现有一龄若虫开始,经约105d增殖,种群密度达到旧梢水平。旧梢上总虫口数量显著高于新梢。新、旧梢上分化前二龄若虫虫口数量均最高。一龄若虫死亡率在新梢上较其它各虫态高,而在旧梢上则相反。 3.松突圆蚧种群在年周期中均呈高度聚集状态。1a中的波动较小,仅12月份各旬的聚集程度最高。在新、旧梢上的群体也均呈聚集分布,但总体上,旧梢聚集程度稍高于新梢。 4.利用Breeyman(1968)的方法组建生命表,并采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Exclusion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EIPC)进行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死亡是影响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的关键因子,一龄若虫期为关键阶段;I=4.12,该种群呈发展趋势。 5.通过对马尾松胸围和松突圆蚧种群密度、枯梢率等的训查,结果表明: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的松突圆蚧种群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间的受松突圆蚧为害后枯梢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个体对营养和空间的竞争能力并不体现为对松突圆蚧的耐害或抵抗能力,该林分存在胸围越大的个体受松突圆蚧为害(枯梢)越重的趋势;对不同胸围马尾松之问松突圆蚧种群密度和枯梢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胸围与松突圆蚧种群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枯梢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其线性回归式为y=3.7821x-30.0479(y为枯梢率,x为胸围);松突圆蚧利,群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6-10
前言  10-14
第一章 松突圆蚧种群消长及气象因子的关系  14-22
  1 材料与方法  14-15
    1.1 试验标准地自然概况  14
    1.2 调查方法  14-15
    1.3 分析方法  15
      1.3.1 松突圆蚧种群密度年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5
      1.3.2 松突圆蚧死亡率与气象因子关系  15
  2 结果与分析  15-21
    2.1 松突圆蚧种群密度年动态  15-17
      2.1.2 松突圆蚧种群各虫期虫口数量年动态  16-17
    2.2 松突圆蚧种群消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7-18
    2.3 松突圆蚧种群存活率年动态  18-19
      2.3.1 松突圆蚧种群总体存活率年动态  18
      2.3.2 松突圆蚧种群各虫期存活率年动态  18-19
    2.4 松突圆蚧种群存活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9-21
      2.4.1 松突圆蚧种群总体存活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9
      2.4.2 松突圆蚧种群各虫期存活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9-21
  3 小结与讨论  21-22
第二章 松突圆蚧种群新旧梢之间的分布规律  22-31
  1 材料与方法  22-23
    1.1 标准地自然概况  22
    1.2 标准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22-23
    1.3 分析方法  23
      1.3.1 新旧梢松突圆蚧种群及其各虫期种群密度动态分析  23
      1.3.2 松突圆蚧种群及其各虫期新旧梢上死亡率动态分析  23
  2 结果与分析  23-30
    2.1 松突圆蚧新旧梢种群分布规律  23-27
      2.1.1 松突圆蚧新旧梢总虫口数量分布规律  23-24
      2.1.2 松突圆蚧新旧梢上各虫期数量分布规律  24-27
    2.2 新旧梢松突圆蚧种群死亡率比较  27-30
      2.2.1 新旧梢松突圆蚧种群死亡率动态  27-28
      2.2.2 新旧梢上松突圆蚧各虫期死亡率的比较分析  28-30
  3 小结  30-31
第三章 松突圆蚧空间格局时序动态的初步研究  31-38
  1 材料与方法  31-33
    1.1 试验地自然情况概况  31
    1.2 调查方法  31
    1.3 分析方法  31-33
      1.3.1 聚集度指标的选择和应用  31-32
      1.3.2 松突圆蚧种群空间格局及其时序动态分析方法  32-33
      1.3.3 松突圆蚧种群在新旧梢的空间格局及其时序动态分析  33
  2 结果与分析  33-37
    2.1 松突圆蚧总体聚集度指标及其时序动态  33-35
    2.2 松突圆蚧新旧梢上空间格局及其时序动态  35-37
  3 小结  37-38
第四章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  38-46
  1 材料与方法  38-40
    1.1 标准地概况  38
    1.2 调查方法  38
    1.3 室内观察与统计  38-40
      1.3.1 虫龄分级  38-39
      1.3.2 死亡因子确定及分划标准  39-40
      1.3.3 记录方法  40
      1.3.4 平均孕卵量的观察与统计  40
  2 生命表的组建  40-42
    2.1 各龄虫态死亡与存活数量统计方法  40-41
    2.2 存活曲线  41
    2.3 松突圆蚧种群趋势指数  41
    2.4 关键因子的分析与确定方法  41-42
  3 结果与分析  42-45
    3.1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  42
    3.2 松突圆蚧各虫期的存活曲线  42
    3.3 松突圆蚧种群趋势指数  42
    3.4 关键因子与关键阶段的分析  42-45
  4 小结  45-46
第五章 松突圆蚧与马尾松胸围的关系  46-51
  1 材料与方法  46-47
    1.1 标准地设置与概况  46
    1.2 调查方法  46-47
      1.2.1 马尾松胸围的划分和样株的确定  46
      1.2.2 松突圆蚧种群密度及枯梢率的调查  46-47
      1.2.3 松突圆蚧单株内垂直分布特征  47
  2 结果与分析  47-49
    2.1 松突圆蚧在不同胸围马尾松上的数量分布  47
    2.2 不同胸围马尾松受松突圆蚧为害的枯梢率  47-48
    2.3 马尾松胸围与松突圆蚧的相关性分析  48-49
    2.4 松突圆蚧在马尾松单株内的垂直分布特征  49
  3 小结  49-51
主要参考文献  51-56

相似论文

  1.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2.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3. 长白山西坡亚高山—高山带植物群落组成及其规律研究,Q948
  4. 宁强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P694
  5.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R259
  6. 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调查研究,R271.9
  7.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及规律研究,P642.22
  8. 基于GIS的武夷山区植被分布与环境梯度关系分析,Q948
  9. 东辛复杂断块剩余油富集模式及挖潜技术应用研究,TE327
  10. 滴灌棉田荷麻种群动态及诱集棉铃虫效果研究,S451
  11. 甘肃省天水市麦蚜发生规律及小麦种植模式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S435.122.2
  12. 冠心病火邪热结证候的分布规律探讨,R259
  13. 日照市城区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与时空分异规律研究,F301.2
  14. 齐家—古龙地区向斜成藏机制研究,P618.13
  15. 湖北石首麋鹿生境选择及种群动态,Q958
  16. 高强微膨胀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岩质边坡中应用的受力机理研究,TD353.6
  17. 新型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TQ529.2
  18. 青岛市快速路交通噪声影响与防治对策研究,U491.91
  19. 青银高速车道平移技术研究,U418.4
  20. 南方红豆杉种群生态学与种质资源评估,S791.49
  21. 银杏GAP采叶园害虫及天敌种群与群落特征和茶黄蓟马防治技术研究,S763.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 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