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集合住宅本土化研究
作 者: 陈力
导 师: 胡文荟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集合住宅 本土化 居住空间本质 空间情感性 人与空间的关系 传统居住空闷 空间意义 空间生成理念 契合 可能性发展途径
分类号: TU-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33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人类迈入21世纪,人居环境及其建设程度早已今非昔比。而中国当代集合住宅,作为当下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与人们生存与生活最密不可分的居住建筑,亦在人们不懈努力下为营造更人性、更完善的人类栖居空间和场所而孜孜以求。如果从更深远更本质的意义上说,人类的现实生存乃至人的心灵状态与居住空间及其本质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本文则立足于现今集合住宅的未来发展这一关怀核心,以现代人的精神和情感等深层人类意识与居住场所的关系为引入,着眼于居住空间的本质意义的深刻思索与探寻,尝试性提出“集合住宅本土化”这一论题和观点。试图从人与居住空间的本质关系——“空间情感性”角度出发,在客观剖析当今中国集合住宅居住空间其本质意义和传统住宅居住空间内涵与理念的基础上,依借“本土化”这一特殊手段、途径和过程,探寻现代居住空间物质条件与古代空间精神和内涵新的契合节点,思考并探索一种在现有居住空间物质形式基础上的“情感性空间”,即试图从居住空间更本质的意义上去把握当代集合住宅的空间改善与转变乃至进步,以期为中国集合住宅的发展提供另一种可能性探讨和另一种角度的新思路,也为未来的集合住宅道路找寻新的启迪和思维参考。 本文首先在阐述和透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及建筑等诸方面的现实状态后,对现代人的精神与情感进行冷静反思,并深入思索人类生命的存在意义与居住现象本身、住宅中居住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人类栖居场所的日后发展,在不断满足人类居住生活物质条件的基础下,或可从空间本质乃至人与空间的关系等深层意义上做出回应。而本文则尝试性提出“集合住宅本土化”的论题,试图从居住空间的深层意义上去把握其发展途径。之后,本文对论照本身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必要介绍和阐释以表明,本文提出的“本土化”,不过是一种手段和工具,也是达到我们所要追求的居住空间本质意义上一种可能性发展的方法和过程。进而,文章通过对集合住宅的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的详尽论述剖析,论证并指出中国集合住宅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光辉业绩的同时,亦存在其自身深刻的矛盾,即物质条件的完善和丰富与居住空间的单一僵化、缺乏表情及缺少对居住空间本质意义的深刻探求,同时指出其深刻原因在于对居住建筑的理解倾向单纯物质技术层面而忽视居住空间最深层的含义:空间情感性,即人与空间的诸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今天的、终极的问题关怀出发,并以现代理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居住空间进行重新解读和深入剖析,论证传统居住空间形态其客观而积极的意义在于,其间凝结的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本体的意义内涵以及空间生成理念等隐型的空间精神,而并非在其他诸如物质形式的材料质感、符号构件抑或其单纯的审美价值。从而论证,传统居住空间之于今天集合住宅的价值,在于对居住空间本质的精确把握,对空间←→人的互动关系的注重,借以说明,这种凝结在传统住宅空间中的深刻内涵无疑可成为现代集合住宅的发展提供在居住空间本体意义方面的有益启迪。最后,本文尝试性对以上论述加以补充,通过类型学的思考与设计方法,倡导并提出以“本土化”的手段和动态过程,对传统空间其抽象的“原型”意义,还原于集合住宅居住空间的现实形式中,寻求一种历史的空间意义与现代住宅的空间物质条件的合理契合“节点”,并就此“本土化”的方法对某些必要的把握原则进行说明,同时简要阐述其具体操作方式,以期为集合住宅的发展从空间形态角度,向人们表明另一种思维方法和思想启示。
|
全文目录
绪论 12-20 1 研究动因 12-14 2 研究对象 14-16 3 文章脉络 16-17 4 主题意义 17-20 第一章 集合住宅本土化的现实背景 20-38 第一节 集合住宅本土化的社会背景 20-25 一、 世界全球性 20-21 1 、 世界的状态 21-23 2 、 全球一体性 21-23 二、 中国状态 23-25 1 、 断裂:社会的成分 23 2 、 多元:丰富与混乱 23-24 3 、 表面:现代化实质 24-25 第二节 集合住宅本土化的文化背景 25-30 一、 有关文化 25-26 1 、 有关文化定义 25-26 2 、 有关社会文化 26 二、 建筑文化 26-30 1 、 中国建筑文化简要论述 27-28 2 、 中国建筑文化与现代化 28-29 3 、 中国建筑文化与全球化 29-30 第三节 现代中国人的矛盾与困惑 30-33 一、 矛盾:物质富足与精神匮乏 30-32 二、 困惑:情感褪色与信仰缺失 32-33 第四节 现代人.情感.居住.住宅 33-36 本章小结 36-38 第二章 “集合住宅本土化”的概念和释义 38-50 第一节 关于“集合住宅本土化 38-45 一、 关于集合住宅的意义 38-41 1 、 集合住宅的定义 38-39 2 、 集合住宅的类型 39-41 3 、 本文对其的限定 41 二、 关于“本土化”的意义 41-44 1 、 “本土化”相关词汇 41-42 a. 建筑地区性 41-42 b. 建筑地域性 42 c. 建筑民族性 42 d. 建筑乡土性 42 e. 建筑本国化 42 f. 建筑本土性 42 h. 建筑本土化 42 2 、 “本土化”本文限定 42-43 3 、 “本土化”相关理论 43-44 a. 批判性的地域主义 43 b. “当代乡土”理论 43-44 c. 全球地区的建筑观 44 国际本国的建筑观 44 三、 “集合住宅本土化”的释义 44-45 第二节 集合住宅本土化相关概念 45-48 一、 “集合住宅本土化”与中国建筑的本土化 45-46 二、 “集合住宅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居住建筑 46-47 三、 “集合住宅本土化”与集合住宅未来发展 47-48 本章小结 48-50 第三章 中国集合住宅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50-94 第一节 世界集合住宅的发展简述 50-57 一、 滥觞:追溯18世纪 50-52 二、 开端:新艺术运动 52 三、 兴起:始于19世纪 52-53 四、 革新:新建筑运动 53-54 五、 成型:苏联的贡献 54 六、 开拓:密斯与柯布 54-55 七、 多样:六七十年代 55-56 八、 深化:现代主义后 56-57 九、 小结:历史与未来 57 第二节 日本集合住宅的历史启发 57-62 一、 战前:酝酿 58 二、 战后:发展 58-59 三、 品质的时代 59-60 四、 后期的发展 60 五、 小结与启示 60-62 第三节 中国集合住宅的历史发展 62-72 一、 总论与分期:必要说明 62 二、 近代的追溯:本土滥觞 62-64 三、 1920-1940:襁褓之中 64-65 四、 1949-1952:初显端倪 65-69 五、 1953-1957:曲折历程 69 六、 1958-1964:艰难前行 69-71 七、 1965-1976:复杂矛盾 71-72 第四节 中国集合住宅的现实状况 72-92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 72-77 1 、 建设数量 73 2 、 住宅政策 73-74 3 、 设计进步 74 4 、 渠道多多 74-76 5 、 阶段总结 76-77 二、 中国集合住宅的今日状况 77-92 1 、 房地产与集合住宅 77-78 2 、 集合住宅设计现状 78-92 a 集合住宅总体发展趋势 78-82 (1) 理念 78-79 (2) 环境 79-80 (3) 表皮 80-81 (4) 空间 81-82 b 集合住宅单体设计现状 82-92 (1) 集合住宅单元的居住功能性 82-85 □平面布置的合理分区 82-85 □增强套型的使用功能 85 □多角度营造居住气氛 85 (2) 集合住宅户型的舒适完整性 85-87 (3) 集合住宅空间的合理有效性 87-88 (4) 集合住宅内部的适应灵活性 88-90 (5) 集合住宅厨卫的合理配置性 90 (6) 集合住宅设计的节地节能性 90 (7) 集合住宅形态的地区特色性 90-92 (8) 集合住宅设计的科学技术性 92 (9) 集合住宅探索的时代进步性 92 本章小结 92-94 ※第四章 “集合住宅本土化”的思考和探索 94-153 第一节 “本土化”的思维起点 95-101 一、 质疑1:集合住宅本质 95-97 1 、 集合住宅本质意义:居住空间本质思索.住宅与巢穴 95-96 2 、 居住空间本质意义:人与空间的诸关系.空间情感性 96-97 二、 质疑2:私有居住空间 97-100 1 、 功能主义为先 97-98 2 、 空间情感缺乏 98-100 三、 质疑3:私有公有空间 100-101 第二节 “本土化”的相关说明 101-104 一、 集合住宅与传统居住空间 101-103 二、 传统居住空间的分析方式 103-104 1 、 总体分析原则 103 2 、 具体分析方法 103-104 第三节 “本土化”的思维原型 104-135 一、 总体性说明与分析方式 104 二、 空间模式1:门庭空间 104-109 1 、 门庭空间的具体形态 105-107 2 、 空间分析与意义启示 107-109 三、 空间模式2:墙壁空间 109-114 1 、 墙壁空间的具体形态 109-110 2 、 空间分析与意义启示 110-114 四、 空间模式3:过渡空间 114-117 1 、 过渡空间的具体形态 114-115 2 、 空间分析与意义启示 115-117 五、 空间模式4:院落空间 117-122 1 、 院落空间的具体形态 117-120 2 、 空间分析与意义启示 120-122 六、 空间模式5:堂屋空间 122-127 1 、 堂屋空间的具体形态 122-123 2 、 空间分析与意义启示 123-127 七、 空间模式6:巷弄空间 127-130 1 、 巷弄空间的具体形态 127-129 2 、 空间分析与意义启示 129-130 八、 空间模式7:水系空间 130-134 1 、 水系空间的具体形态 130-131 2 、 空间分析与意义启示 131-134 阶段总结: “本土化”与现代集合住宅空间 134 “本土化”与传统居住空间意义 134-135 第四节 “集合住宅本土化”的方法探初 135-153 一、 方法的理论参照 135-141 1 、 类型学思想简介 136-137 2 、 类型学设计方法 137-139 3 、 “本土化”总体方式 139-141 “本土化”方法的图式框架1 139-140 “本土化”方法的图式框架2 140-141 二、 方法的把握原则 141-144 1 、 “本土化”的动态原则 141-143 理论说明 141-142 图式表达 142-143 2 、 “本土化”的对象及意义原则 143-144 理论说明 143-144 图式表达 144 三、 方法的操作手段 144-153 1 、 内部居住空间中“精神”与“情感”功能空间形态的拓展 144-147 理论说明 144-146 图式表达 146-147 2 、 内部居住空间整体结构模式的变换以形成“情感性”空间 147-153 a 空间概念与空间总体结构、空间形态的重新定位 147-148 理论说明 147-148 图式表达 148 b 内部空间的具体生成方式 148-153 举例说明 148 入口空间;墙体与空间;门厅空间;起居、客厅空间等 148-153 结束语 153-157 参考书目 157-160 图片索引 160-172 后记 172-175
|
相似论文
-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 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电视婚恋节目探析,G222.3
- 河源地区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开发研究,G633.955
- 中国情感真人秀节目本土化探析,G222
- 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传播模式研究,G206
- 地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研究,G222
-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校本课程的本土化研发,G632.3
- 城市高端集合住宅项目设计定位案例研究,TU241
- 民间美术与现代广告设计交融之研究,J524.3
- 集合住宅名家名作品析,TU241.2
- 基于国产器件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TN248.1
- 大连S公司本土化发展案例研究,F279.26
- 靳尚谊油画艺术研究,J213
- 田汉戏剧批评研究,I207.3
- 刑事和解及其与审前程序契合研究,D925.2
- 缺陷产品召回的经济法责任性质研究,D923.8
- 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路径研究,C916
- 谁来拯救真人秀,G222
- FNL公司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F276.7
- 摩博泰科环保技术中国市场推广应用的现状与对策,X324
- 研究《昕薇》杂志带动我国青年服饰风格的流行,TS941.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