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斯·弗里施戏剧《比得曼与纵火犯》的影射与警示意义

作 者: 李江凡
导 师: 谢建文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德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马克斯·弗里施 《比得曼与纵火犯》 寓言 社会批判 影射 警示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比得曼与纵火犯》是瑞士剧作家马克斯·弗里施最受争议的戏剧作品。该戏剧的情节十分简单:生发水厂主比得曼深受媒体信息的影响,强烈怀疑入住家中的陌生人即为危险的纵火犯,却因自身的虚荣和恐惧,选择自我欺骗,借以逃避真相,甚至不断地讨好纵火犯,希望他们为自己的“友谊”所打动而放弃纵火。比得曼对于纵火犯的姑息养奸,最终导致了灾难无可避免地发生,而自己亦沦为纵火犯的帮凶。通过对这场灾难罪责的分析,可窥见作者弗里施一贯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和批判。比得曼对于借宿者不加考虑地怀疑和拒绝,反映了媒体信息对个人认知的极大影响,同时借由媒体传播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以比得曼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媒体信息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戏剧中,纵火犯所陈述的赤裸裸的事实却被比得曼视为笑话或谎言,暴露了人际交流的问题性。剧本中所述的社会是病态的、非正常的,在这样的社会中,毫无公平可言,例如比得曼的雇员因被辞退而自杀身亡,警察却包庇比得曼。此外,由消防队员组成的合唱队在剧本中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起到了间离化的效果,另一方面反映了该病态社会中灾难预防机制的失效。通过对戏剧人物比得曼、博士、纵火犯施密茨和埃森林的性格、行为方式等的分析,揭示了作者弗里施对于灾难罪责的定义:犯罪者本身只是外因,真正富有罪责的是作为内因的受害者。受害者比得曼具有可阻止灾难和造成灾难的双重特性,阻止灾难的失败和对灾难发生的决定性影响归根结底归因于病态的社会,因为正是这样的社会造就了比得曼这样的个人。《比得曼与纵火犯》作为寓言剧,具有多义性。它的矛头指向并不是单一的。比得曼对于恶势力的纵容和妥协导致灾难的无可避免,使该戏剧可被视为一种极具普遍意义的模式。以该模式发生的所有历史事件均可视为这部寓言剧的影射意义,如希特勒的夺权和捷克斯洛伐克二月革命。此外,它还具有无限的现实意义和对未来灾难的警示。以纵火为乐趣的纵火犯所代表的犯罪因素是无法杜绝的,灾难能否避免取决于比得曼,比得曼所代表的则是每个人。只要比得曼还存在,灾难就会以不同的方式重演,作者以此对世人敲响了警钟。

全文目录


Danksagung  4-5
摘要  5-6
Inhaltsangabe  6-9
1. Einleitung  9-12
2. Das Leben und Werk von Max Frisch  12-28
  2.1 Das Leben und Schaffen von Max Frisch  12-21
  2.2 überblick über Biedermann und die Brandstifter  21-24
    2.2.1 Der Entwicklungsprozess von Biedermann und die Brandstifter  21-22
    2.2.2 Biedermann und die Brandstifter als Parabel  22-24
  2.3 Ein Lehrstück ohne Lehre  24-28
3. Gesellschaftskritik des Stücks  28-60
  3.1 Inhaltsangabe  28-29
  3.2 Wirkungen der Presseinformation als gesellschaftliches Problem  29-33
    3.2.1 Wirkungsbereich der Presseinformation  29-31
    3.2.2 Information und Erfahrung  31-33
  3.3 Das Kommunikationsproblem  33-36
  3.4 Die Krankhaftigkeit der Gesellschaft  36-45
    3.4.1 Soziale Ungerechtigkeit  36-40
    3.4.2 Vorspiel und Chor  40-45
  3.5 Die Theaterfiguren  45-60
    3.5.1 Gottlieb Biedermann  45-54
    3.5.2 Dr. Phil  54-55
    3.5.3 Josef Schmitz  55-57
    3.5.4 Wilhelm Eisenring  57-60
4. Anspielung und Warnung  60-65
  4.1 Anspielung auf den Nationalismus  60-61
  4.2 Anspielung auf den Umsturz in der Tschechoslowakei  61-62
  4.3 Warnung vor zukünftiger Katastrophe  62-65
5. Schlusswort  65-67
Literaturverzeichnis  67-69

相似论文

  1.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2. 柏拉图《理想国》中寓言的双重性,B502.232
  3. 内囊警示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R743.3
  4.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社会批判精神比较研究,I0-03
  5. 警示义务研究,D913
  6. 产品警示缺陷法律问题研究,D923.8
  7. 试析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03
  8. 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B958
  9. 赵本夫对小说艺术的探索之路,I207.42
  10. 高速公路雾况监测与限速警示系统研究,TP274
  11. 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及对我国保险监管的警示,F842
  12. 青海省长大下坡工程安全改善对策与措施研究,U491.5
  13. 《吕氏春秋》寓言结构研究,I207.7
  14. 《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I207.7
  15. 勒克莱齐奥前期小说寓言性研究,I565.074
  16. 寓言意义成因的整合研究,I057
  17.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主题及现实意义,A811
  18. 从目的论看《中国古代寓言选》的翻译,H315.9
  19. 行走在大地的诗者,I207.42
  20. 《猫城记》寓言性研究,I207.4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