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心雕龙》“文心”论探议

作 者: 常娜
导 师: 李逸津
学 校: 天津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主旨 为文用心 主体修养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首屈一指的经典著作,它在文学、美学方面的思想为历代世人所传颂,近百年来,“龙学”研究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于《文心雕龙》理论主旨的探讨,多年来“龙学”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主旨是谈“为文之用心”,因而创作主体心性义理的修养即为《文心雕龙》的理论总纲,本文即从这一角度进行发掘和探讨。全文分为绪论与正文两部分。绪论介绍了前人关于《文心雕龙》理论主旨的研究状况,其中有牟世金提出的“衔华而佩实”说,即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和巧丽的形式相结合,王运熙提出的“写作方法”说,认为《文心雕龙》是通过阐明写作方法,端正文体,纠正当时的不良文风,还有李淼的“文之枢纽”说,马宏山归纳的“雅丽”说等等,同时指出了学界中王元化,胡子元、赵伯英,张少康等人,对于《文心雕龙》中“心”这一美学范畴的研究,最后阐述了关于研究刘勰“为文之用心”的理论主旨的现实意义。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对《文心雕龙》的研究的解读,提出了“为文之用心”即创作主体修养为文章的理论主旨,并且列举出了文章各个部分中对于理论主旨的论述。如“文之枢纽”中《原道》篇提到的“性灵所钟”,“雕琢情性”,《征圣》篇的“陶铸性情”;文体论中《明诗》篇的“持人情性”,《乐府》篇的“乐本心术”,《史传》篇提到的“素心”,《书记》篇开篇引用扬雄的“心画”、“心声”;创作论中,《神思》篇的中心论旨不在“思”,而在“神”,也是在讲“为文之用心”,《体性》篇谈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问题时,不仅是谈对风格审美形态的判定与划分,而且探讨各体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即风格的创造,根本在于作家创作个性的培养;《风骨》篇在对文章提出要有“风骨”的情况下,更注重这种特色的获得,又回到了“文心”上来。最后一部分中《时序》篇讲到虞舜时代作品能“尽其美”,“乃心乐而声泰”的缘故,《物色》篇讲情与景的关系时,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等,刘勰对于“为文之用心”的论述贯穿全书。第二部分指出了刘勰“文心”论理论主旨产生的外部条件,分别从六朝时期的政治动乱、生活腐朽、思想堕落空虚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这些社会现实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形成的泛滥的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文风,还有儒释道三教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些历史文化条件是促使刘勰提出“文心”论主旨的重要原因之第三部分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文心”论理论主旨的论述,从“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等方面阐述了刘勰提出得养“心”的途径与方法,并指出“自然”之美是养“心”的追求目标。第四部分概括了“文心论”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指出养“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重视创作主体的道德修养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社会上求贤选才共同追求的目标,并且追踪了刘勰“心论”对后世的韩孟诗派、刘熙载、沈德潜等文学理论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绪论  9-12
第一章 "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主旨  12-20
  第一节 关于《文心雕龙》理论主旨的探讨  12-15
  第二节 刘勰"心论"主旨在文章中的体现  15-20
第二章 "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倡论文心"——刘勰"文心"论产生的外部条件  20-30
  第一节 刘勰提出"文心"论的社会历史背景  20-22
  第二节 儒释道文化对刘勰"文心"论的影响  22-30
第三章 "积学储宝"、"酌理富才"、"研阅穷照"——养"心"的方法和目标  30-36
  第一节 刘勰养"心"的途径与方法  30-32
  第二节 刘勰养"心"论追求的目标  32-36
第四章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文心雕龙》"心"论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36-42
  第一节 养"心"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36-37
  第二节 刘勰"心"论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  37-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初中分阶段作文训练序列研究,G633.34
  2. 基于DTW度量的时间序列主旨模式提取,O211.61
  3. 《文心雕龙》“味”论解析,I206.2
  4. 《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H152.3
  5. 多元融合之下的统一,I712.074
  6. 论毛姆小说主旨与叔本华思想的契合,I561
  7. 《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文化意义及其现代价值,I206.2
  8. 藏译《诗镜》与《文心雕龙》比较初探,I206.2
  9. 明清人对《金瓶梅》主旨的阐释,I207.41
  10. 论法律对合同的形式强制,D913
  11. 刘勰的《楚辞》阐释与《文心雕龙》的形式美学论,I206.2
  12. 《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I206.2
  13. 味美论要,B83-06
  14. 刘勰的《诗经》阐释与《文心雕龙》诗学建构,I206.2
  15. “原道”与“原心”,I206.2
  16. 《诗经·秦风》研究,I207.22
  17. 《文心雕龙》通变理论的“因”与“革”,I206.2
  18. 论20世纪《西游记》影视剧改编及价值实现,I207.3
  19. 《文心雕龙》文体论渊源考,I206.2
  20. 刘勰《诗经》学思想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