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礼貌原则下中美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作 者: 张琳
导 师: 周竹南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 礼貌原则 中美交际
分类号: H0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类交流70%依赖于非言语行为,而30%才是来自语言,由此说明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因为较之于语言它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非言语表达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和个体的一切活动中。在近50年里,非言语交际作为一种流行的语言和社会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先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对话层面,而本篇论文要研究的则是非言语表达,非言语形式被作为一种载体是出于礼貌的基本需求。对这方面知识的缺失会导致误解甚至严重的冒犯,因为语言传达的是表层意思;而非言语交际则揭示源于人们表达隐晦的态度和观念上深层次文化的特性。众所周知,国际交流的阻力主要归因于我们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对外国语言、历史、政治、习俗的规范学习仅仅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对世界每个国家以及各个国家内每个民族非言语行为学习的推动也是同等重要的。在国际交往中,积极地推动非言语行为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很多研究只是局限于非言语交际本身或是文化的差异,而忽略了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以及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礼貌原则下的非言语交际中。本文探究在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非言语交际并且探究非言语交际的特点、功能及分类。同时,非言语交际在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礼貌原则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本文聚焦于礼貌原则下非言语交际的应用。本文从Leech的礼貌原则出发,研究在人际交往中非言语交际的特点并解决一些由于忽视对象国非言语表达所造成的困扰。由于非言语行为的灵活性与多变性,跨国间的交际困难和阻碍并不能仅靠发表几篇非言语行为的论文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不懈的努力。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语言、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交叉学科做出微薄的贡献。第二章阐述了礼貌原则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Leech在总结Grice的合作原则之后,提出了他的礼貌原则:不仅要知道怎样去传达间接的意思,还要知道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间接表达。经过一系列的研究,Leech最终提出了六条礼貌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Leech总结礼貌原则更强调的是对方而不是自身。此外,这六条礼貌准则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因为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和评估机制。第二部分介绍礼貌原则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顾月国教授。通过把礼貌原则同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礼”相结合,提出了蕴含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及现代理念的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言行准则。顾教授也强调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和对文化特殊性的考虑。第三章从理论角度针对非言语交际的定义,特点,功能及其分类进行了介绍。首先是对非言语交际不能仅仅定义为我们身体的一些动作,因为它是靠人们用肢体和肢体以外的东西来传达意思的。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弄清楚非言语交际的定义。非言语交际包含交际环境中所有的非言语刺激力由来自其本身或是对环境的运用,以及这些潜在信息对施受者和接受者的价值。此外,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范围已很广,已经覆盖到了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公共关系等其它领域。其次,该研究从不同视角概括了非言语行为的特点:表意性;文化相关性;模糊性;无结构性;持续性。再次,表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四大功能:重复功能;替代功能;矛盾功能;强调功能。最后,概述了不同学者对非言语交际的不同分类。第四章,着重分析礼貌原则下的非言语交际。因为礼貌原则已被人们接受并作为一种惯例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保留下来。所以现在不管人们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在非言语交往中也遵从礼貌原则来减少不礼貌的表达,增加礼貌的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非言语交际同样包含礼貌原则的六准则的应用。这一章着眼于运用礼貌原则的六准则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通过分析得出本章结论:如果非言语交际能够遵从礼貌原则的各个准则,那它就可以被看作是成功交际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的第五章论述礼貌原则下非言语交际的研究。礼貌原则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各国非言语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四大分支:环境语,身体语,目标语和副语言就是应用非言语行为的最好证明。其中,一致原则是被应用最广泛的,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双方的尊重是建立在了解与认可其文化基础之上的,而其他五种原则的应用则视具体的情境需要而定。本文从礼貌原则切入,以中美文化为背景阐述由于非礼貌行为产生冲突的典型案例,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其在非言语交际中的应用。非言语交际可以被认作是Leech礼貌原则的完美传承和经典演绎,因为社会交际的主轴就是“礼”,它是社会交际中各个层面的人们都彼此心照不宣的基本准则。在第六章中,根据前面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总结出:礼貌原则下的非言语交际非常复杂。复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同一文化中非言语行为的覆盖面非常广泛,有时变化多样,更不要说异族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的差异了;另一方面,非言语交际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所以应当从了解本国和他国的非言语行为及其差异入手,根据实际情境用一种或几种礼貌的跨文化非言语交流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或内心感受,从而避免无意识地冒犯对方。值得指出的是,除了在本文中阐述的礼貌原则下的非言语交际,还有大量的礼貌原则下的非言语交际尚未被总结;与此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礼貌原则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正在形成之中,所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的困难仍在加剧。但只要我们意识到礼貌原则对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我们就会努力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非言语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本研究主要是把礼貌原则应用到非言语交际多种划分中的一种,若能增加更多国家的非言语交际例证,论述将会更有说服力。这也是作者日后的努力方向。最后一个问题是作者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分析和研究不免会受到主观认知的影响。

全文目录


ABSTRACT  2-7
摘要  7-12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2-20
  1.1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5-18
  1.2 The Objective of the Thesis  18
  1.3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8-20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20-33
  2.1 Studies of Politeness in Abroad  20-26
    2.1.1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PP)  21
    2.1.2 Maxims of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21-26
  2.2 Studies of Politeness in China  26-30
    2.2.1 Gu Yueguo's Politeness Principle  26-27
    2.2.2 Maxims of Gu Yueguo's Politeness Principle  27-30
  2.3 The Importance of Politeness Theory  30-33
Chapter Ⅲ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3-42
  3.1 Defini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3
  3.2 Feature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3-36
  3.3 Func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6-40
  3.4 Classifica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40-42
Chapter Ⅳ Analysi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nder PolitenessPrinciple  42-53
  4.1 Adherence to Tact Maxim  43-44
  4.2 Adherence to Generosity Maxim  44-45
  4.3 Adherence to Approbation Maxim  45-46
  4.4 Adherence to Modesty Maxim  46-48
  4.5 Adherence to Agreement Maxim  48-50
  4.6 Adherence to Sympathy Maxim  50-53
Chapter Ⅴ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nder PolitenessPrinciple  53-78
  5.1 Environmental Language  54-59
    5.1.1 Time  54-57
    5.1.2 Space  57-59
  5.2 Body Language  59-71
    5.2.1 Eye Contact  61-65
    5.2.2 Touch  65-66
    5.2.3 Facial Expressions  66-67
    5.2.4 Gesture  67-70
    5.2.5 Posture  70-71
  5.3 Object Language  71-74
    5.3.1 Appearance  71-72
    5.3.2 Dress  72-73
    5.3.3 Smell  73-74
  5.4 Paralanguage  74-78
    5.4.1 Vocal Qualifiers  74-75
    5.4.2 Vocalization  75
    5.4.3 Silence  75-78
Chapter Ⅵ Conclusion  78-80
REFERENCE  80-83
ACKNOWLEDGEMENTS  83-84

相似论文

  1. 《威尼斯商人》对话的语用分析,I561
  2. 电视剧《绝望的主妇》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H313
  3. 以“转移”为中心研究中国人在日语方面的误用,H36
  4. 从语用学视角试析沉默现象及其文化差异,H030
  5. 从语用角度分析广告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H315
  6. 现代汉语假设复句语用研究,H13
  7.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口译质量的提高,H059
  8.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I561
  9. 课堂中优秀英语教师的身势语,H319
  10. 高中英语课堂优秀教师非言语交际案例研究,G633.41
  11. 外交语言中模糊性的语用分析,H030
  12.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体态语对比研究,H026
  13. 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与师生交际,H319
  14. 中美非言语交际对比和课堂教学应用,H319
  15. 商务汉语教材中间接拒绝语言现象的考察与分析,H195
  16.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的模糊修辞策略分析,H05
  17. 阿拉伯语礼貌现象研究,I411.073
  18. 戏剧对话的语用研究,H030
  19. 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电影对话幽默,H030
  20. 中美大学生非言语交际中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实证研究,C91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 语义学、语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