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德兴铜厂铜矿非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作 者: 张振亮
导 师: 吕新彪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合成包裹体 均一温度 含盐度 成矿压力 拉曼光谱 拉曼位移 拉曼强度 半高宽 迁移机制 沉淀机制
分类号: P618.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629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外带组成部分,位于中国江西省德兴市境内,为著名的德兴铜矿田内的主要矿山。矿床拥有铜金属量520万吨(以铜金属工业品位0.40%计算),钼金属量12.8万吨,伴生硫1757万吨,伴生金215吨,伴生银1279吨(均属可供利用储量),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斑岩铜矿之一。大地构造位置处在扬子准地台内江南台隆东段的南缘,区域构造上受江南台隆和钱塘坳陷之间的赣东北深断裂带控制,居于深断裂带的上盘。矿田之所以在德兴地区出现,乃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特定的地质构造和岩浆条件的复合控制下成矿作用的必然产物。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现德兴斑岩铜矿以来,先后有多位地质工作者对该矿进行过仔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尽管德兴斑岩铜矿各热液成矿阶段中形成的石英、硬石膏、萤石、方解石中,均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且包裹体类型多、阶段齐全、大小不一(大的粒径可达40微米,小者不足1微米),但大多数研究并没有系统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分布及与成矿的关系等,或者仅仅是蜻蜓点水般地掠过。而在《德兴斑岩铜矿》一书中,朱训等人虽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矿的包裹体特征如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类型、盐度及成矿压力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该书在研究流体包裹体时,采用的是包裹体群体分析的方法,如均一温度和爆裂温度的测定;没有按阶段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没有对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及其它特征进行研究。为了更好地总结和研究斑岩铜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促进该类型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常温常压条件下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特征研究”的资助下,笔者选择了“德兴铜厂铜矿非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及其意义”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以石英、方解石为主矿物,采用包裹体群体分析和单个包裹体分析相结合、天然流体包裹体和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研究非常温常压条件下流体包裹体特征,旨在阐述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的过程、成矿物质的迁移和沉淀机制,指导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通过两年多的系统研究,获得以下结论和成果:⑴矿区内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普遍含有大量流体包裹体,矿床成矿作用与含矿热流体的活动密切相关。包裹体类型多样,气相、液相、气液两相、含子晶多相、含液相CO2的多相包裹体均有出现,表明成矿流体由高温向中高温—中低温—低温演化,为一个复杂的连续反应过程。⑵矿床的成矿温度变化范围较大,斑岩和围岩的蚀变温度范围为110—5500C,部分5500C以上;主要金属硫化物沉淀阶段为石英-硫化物阶段,其含矿热流体的温度变化范围为190—4000C。至少存在两个成矿高峰期:一个为磁铁矿的成矿高峰期,兼有部分黄铁矿、磁黄铁矿、斑铜矿、黄铜矿、辉铋矿等矿物出现,含矿热流体的主要温度范围为300—4000C;另一个为黄铜矿、黄铁矿的成矿高峰期,兼有部分镜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磁铁矿、斑铜矿、辉铋矿等金属矿物出现,含矿热流体的主要温度范围为200—2500C。<WP=7>⑶从矿床的深部到浅部,由斑岩的接触带到接触带的内外两侧,成矿温度逐渐降低。矿液自下向上运移而成矿,越向上,矿液活动越强烈,且斑岩下接触带矿体的成矿温度低于上接触带的成矿温度。从成矿作用早期到晚期,含矿热流体的温度也逐渐降低;具体到每一个成矿阶段,开始时温度较高,结束时温度较低。因此,成矿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含矿热流体的温度下降过程。⑷含矿热流体的含盐度变化范围为3—65Wt%,个别高于65Wt%,甚至可达82Wt%,高盐度流体范围(即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分布范围)与工业铜矿体和矿化斑岩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⑸成矿深度为1000—2500米(距当时地表深度);成矿压力变化范围为90—2000个大气压。成矿过程中,含矿热流体曾发生多次减压,并使其液相发生多次沸腾现象。主要成矿作用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进行,到相对开放的条件下结束。⑹据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和铜厂铜矿成矿作用研究,该矿主要成矿阶段的金属硫化物大规模淀积,主要跟流体的混合作用和沸腾作用有关,但混合作用是主因,围岩蚀变和热流体的交代作用是次因,还原硫的参与则是推进剂,沸腾作用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主成矿阶段以前的矿化,主要是跟减温减压引起的沸腾作用有关,但早期的围岩蚀变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⑺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成矿流体的阴离子成分主要以Cl-、F-、CO32-、HCO3-、SO42-等为主,可能还有部分S2-、HS-等;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H2O、SO2等。阳离子以K+、Na+、Ca2+、Mg2+为主,同时还有部分Fe2+、Fe3+、Cu2+、Cu+、Pb2+、Zn2+等。成矿作用过程中,一般先形成方解石及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等难溶矿物,然后才形成石盐、钾盐等易溶矿物,这也在包裹体子晶的成分上有所表现。在此过程中,流体一般表现为盐度和密度由小到大再变小的演化规律。⑻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研究表明,水的OH振动峰的拉曼位移、拉曼强度、半高宽随温度、压力、流体含盐度的变化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温度的降低与盐度的增大,均会导致成矿作用的发生。但总的说来,?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6-21
  §1.1 德兴铜矿发展概述  16-17
  §1.2 国内外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  17-18
  §1.3 选题的目的、依据和意义  18-19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9-21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9
    1.4.2 完成的工作量  19-21
第二章 矿床地质背景及基本地质特征  21-34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29
    2.1.1 区域地层概述  21-22
    2.1.2 区域地质构造  22-27
    2.1.3 岩浆活动  27
    2.1.4 区域金属矿产  27-29
  §2.2 矿床地质特征  29-34
    2.2.1 矿区地层  29-30
    2.2.2 矿区构造  30
    2.2.3 岩体特征  30-31
    2.2.4 斑岩铜矿的一般特征  31
    2.2.5 矿体特征  31-34
第三章 铜厂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34-46
  §3.1 流体包裹体的显微岩相学特征  34-36
    3.1.1 矿物中包裹体的发育情况  34
    3.1.2 包裹体分类及分布特征  34-35
    3.1.3 包裹体中子矿物特征  35-36
  §3.2 温度研究  36-40
    3.2.1 均一温度  36-40
    3.2.2 均一温度的空间分布  40
  §3.3 包裹体的成分及盐度分析  40-42
    3.3.1 铜厂斑岩铜矿床包裹体内流体液相、气相成分  40-41
    3.3.2 流体包裹体的盐度  41-42
  §3.4 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估算  42-45
    3.4.1 成矿压力和沸腾现象  42-44
    3.4.2 成矿深度  44-45
  §3.5 小结  45-46
第四章 人工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热力学性质  46-60
  §4.1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概述  46-48
    4.1.1 合成流体包裹体的目的和意义  46-47
    4.1.2 研究现状  47-48
  §4.2 合成实验  48-51
    4.2.1 实验设计依据  48-49
    4.2.2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49-51
  §4.3 合成结果的检测  51-57
    4.3.1 样品泄漏情况及包裹体生成情况的检测  51-52
    4.3.2 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检验  52-55
    4.3.3 压力测试  55-56
    4.3.4 合成流体包裹体的密度计算  56
    4.3.5 实验结果评估  56-57
  §4.4 合成包裹体的热力学研究  57-60
    4.4.1 合成包裹体中流体的形成机制研究  57
    4.4.2 合成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的热力学对比  57-59
    4.4.3 不同条件下的流体性质  59-60
第五章 流体包裹体非常温下的拉曼光谱特征  60-77
  §5.1 拉曼光谱概述  60-63
    5.1.1 拉曼光谱的产生与发展  60
    5.1.2 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60-61
    5.1.3 拉曼光谱在气液包裹体中的应用  61-62
    5.1.4 拉曼谱图的几个重要参数  62-63
  §5.2 合成包裹体的拉曼光谱特征  63-68
    5.2.1 水分子中的氢键作用  63
    5.2.2 同一包裹体不同测试温度下的拉曼光谱特征  63-65
    5.2.3 温压条件相同,含盐度不同的流体间的拉曼图谱特征  65-67
    5.2.4 实验温度和盐度均相同,而实验压力不同的流体间的拉曼图谱比较  67-68
  §5.3 铜厂铜矿包裹体的拉曼光谱特征  68-71
    5.3.1 加热条件下的流体拉曼光谱特征  68-69
    5.3.2 冷冻条件下的流体拉曼光谱特征  69-70
    5.3.3 不同温度下的CO2拉曼光谱  70-71
  §5.4 合成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的拉曼特征相似性  71-72
  §5.5 不同热力学条件下流体性质的变化  72-77
    5.5.1 温度  72-73
    5.5.2 压力  73
    5.5.3 流体的含盐度  73-75
    5.5.4 流体的突出变化  75-76
    5.5.5 小结  76-77
第六章 成矿元素溶解、迁移和沉淀机制初探  77-86
  §6.1 成矿元素的状态  77-79
    6.1.1 高温下成矿流体中水的离解反应  77-78
    6.1.2 含矿流体对金属矿物溶解与沉淀的影响  78
    6.1.3 含矿流体中元素状态的探讨  78-79
  §6.2 金属元素迁移方式与沉淀  79-83
    6.2.1 氯和水在金属成矿中的作用  79-81
    6.2.2 成矿物质的迁移方式  81-82
    6.2.3 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机制  82
    6.2.4 流体作用对成矿的影响  82-83
  §6.3 成矿流体的P-T-X演化规律  83-86
第七章 结论  86-88
致谢  88-89
参考文献  89-98
图版说明  98

相似论文

  1. 共格畸变能作用下二元合金沉淀过程的计算机模拟,TG111
  2.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P618.4
  3. GeSi量子点PL谱的研究,O471.1
  4. 稀土掺杂氟化物的合成及谱带宽化的初探,TB383.1
  5. 放射治疗辐射场剂量分布胶片测量方法研究,R144
  6. MOCVD法生长ZnO及ZnO:N薄膜的性能研究,TN304
  7. 胶体MoS_2的高压拉曼光谱和阻抗特性研究,O482
  8. 热作模具钢在回火及低周疲劳过程中的组织演变,TG156
  9. MOCVD方法生长硅基GaN与Al_xGa_(1-x)N薄膜及其性能研究,TB43
  10. 铬原子与激光场的相互作用及其沉积特性研究,O431.2
  11. Yb-C_(60)填隙化合物电子结构研究,O469
  12. 10~18keV O~-负离子与绝缘体微孔膜相互作用的研究,O572.21
  13. 金属负离子与微孔膜的导向作用,O572.21
  14. 木工圆锯片制造过程中残余应力研究,TS64
  15. 内窥式共焦扫描显微成像的研究,TN27
  16. SiC薄膜的低压化学气相外延生长及其微结构特性研究,O484.1
  17. PLD技术制备ZnO薄膜及其结构和发光性质研究,TN304.05
  18. 碳纳米管热传导研究,TB383.1
  19. 几种单斜双钨酸盐晶体的生长及性能表征,O781
  20. 分子拉曼散射和吸收光谱中若干新问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O657.3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有色金属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