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考察与研究

作 者: 张应华
导 师: 邓光华
学 校: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生态考察 音乐文化 梭戛 贵州六枝 民间音乐 原始文化内涵 历史迁徙 民族音乐学 民俗心理 边远山区
分类号: J6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贵州六枝梭戛“长角苗”生活在较为封闭的边远山区,由于历史迁徙、自然环境以及民族语言和民族心理特征等原因,其民间音乐文化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个性,本文以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深入实地40多天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支苗族的民间音乐文化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探究,旨在客观地认识该支苗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流变过程和现存状况,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苗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 本文分为引论、梭戛“长角苗”音乐的分类及特点、梭戛“长角苗”“三眼箫”及“三眼箫”曲的文化生态与审美心理特点、梭戛“长角苗”“芦笙十三谱”的原始文化内涵民俗心理特征、结语以及附录共七个部分。

全文目录


引论  6-7
一、 梭戛“长角苗”音乐的人文生态考察  7-17
  1 地理环境 物质生产与人口状况  7-10
    (1) 方位 地形 交通  7-8
    (2) 农业生产 生活方式及其文化特征  8
    (3) 人口状况及婚姻习俗  8-10
  2 历史沿革  10-11
    (1) 历史沿革口述调查  10
    (2) 族源 称谓及其意义  10-11
  3 语言 社会制度与组织 宗教信仰 经济文化类型  11-15
    (1) 语言所属关系  11
    (2) 以长牛角头饰为标志的封闭社会群体  11-13
    (3) “寨老”及“寨老集团”与官方并行管理的社会制度  13-14
    (4) 多神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14
    (5) “次原始公社”经济文化现象  14-15
  4 梭戛“长角苗”音乐与文化生态共生关系  15-17
二、 梭戛“长角苗”音乐的分类及特点  17-30
  1 民歌--阿古都 酒令歌  17-20
    (1) 阿古都  17-19
    (2) 酒令歌  19-20
  2 乐器  20-30
    (1) 三眼箫  21-23
    (2) 芦苼  23-25
    (3) 口弦  25-26
    (4) 改制口琴  26-29
    (5) 木鼓及其他乐器  29-30
三、 梭戛“长角苗”“三眼箫”及“三眼箫”曲的文化生态与审美心理特点  30-56
  (一) 三眼箫的制作及应用三眼箫制作考察  30-41
    1 三眼箫缘起的文化内涵  30-33
    2 三眼箫制作考察  33-39
      (1) 发声原理  33-35
      (2) 材料准备以及文化内涵  35-36
      (3) 制作过程与潜在的律学观念  36-38
      (4) 三眼萧制作的有关行为价值观念与三眼箫制作匠的社会地位  38-39
    3 三眼箫与梭戛“长角苗”的恋爱民俗  39-41
  (二) 三眼箫曲及其特点  41-50
    1 三眼箫曲的本体考察  41-46
      (1) 三眼箫曲调的特殊含义--以乐代语  41-43
      (2) 三眼箫曲的母体--阿古都  43-46
    2 三眼箫曲的型态分析  46-50
      (1) 音阶和调式  46-48
      (2) 旋律  48
      (3) 曲式  48-50
  (三) 三眼箫曲的审美心理特点  50-56
    1 构成三眼箫曲审美心理的社会性条件  50-51
    2 三眼箫曲审美心理的经验结构  51-56
      (1) 三眼箫曲审美经验的结构  51-54
      (2) 三眼箫审美经验的心理机能  54-56
四、 梭戛“长角苗”“芦笙十三谱”的原始文化内涵民俗心理特征  56-71
  1 “芦笙十三谱”的基本程式  56-64
    (1) 梭戛“长角苗”的传统丧俗  56-58
    (2) 芦笙与木鼓在梭嘎“长角苗”丧葬活动中的特殊作用  58-59
    (3) “芦笙十三谱”的内容与特点  59-63
    (4) “芦笙十三谱”的表演场合及过程  63-64
  2 “芦笙十三谱”的民俗心理特征  64-71
    (1) “芦笙十三谱”的原始宗教理念  65-66
    (2) “长角苗”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66-68
    (3) “芦笙十三谱”的心理愿望--趋福避祸  68-69
    (4) 恋祖情结--“芦笙十三谱”与苗族“鼓脏节”的共同心理“原型”  69-71
结语  71-73
附录  73-78

相似论文

  1. 海南普通学校校本课程中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策略,G633.951
  2. 京西柏峪“燕歌戏”实地调查与研究,J825
  3. 赫哲—那乃跨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研究,J607
  4. 音乐在构建社区文化中的多维度研究,J60-05
  5. 谈陕西音乐风格中的二胡演奏风格技法及运用,J632.21
  6. 中日音乐教育中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问题比较研究,J60-4
  7. 广西南丹中堡花苗传统音乐研究,J607
  8. 俄罗斯民间音乐对新疆民间音乐的影响,J607
  9. 宁夏吴忠回族宗教音乐文化调查与研究,J607
  10. 师范院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研究,J60-4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歌曲研究,J605
  12.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旅游中的传承,J607
  13. 流响在永恒岁月的旋律,J605
  14. 三种唱法及声乐比赛分类方法的思考,J616
  15. 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音乐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初探,J622.1
  16. 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审美影响,J614
  17. 湘西地区土家族民间音乐艺术探究,J607
  18. 常山战鼓调查与研究,J607
  19. 楚雄彝族梅葛音乐文化研究,J607
  20. 新疆达斡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变迁研究,J607
  21. 21世纪初中国大陆民族音乐学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进展,J607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民族音乐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