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浙江省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模式研究

作 者: 苏增建
导 师: 罗承德;余树全;周国模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耕作模式 造林方式 植被恢复措施 退化地
分类号: S1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7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浙江省地处红壤区,降雨量充沛,部分红壤丘陵地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本项研究对浙江省经济林不同造林方式、不同耕作模式林地水土流失情况以及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了研究,还对红壤地区的部分退化地的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试验,以期提出一套适合该省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1.所选取的两个试验区由于土壤条件的不同,水土流失地区差异性较大,沙性红壤研究区的水土流失比粘性红壤研究区要轻的多。 2.不同耕作模式成年经济林地水土流失情况都较轻微,差异性不显著。相对而言郁闭度小的经济林如板栗林地台地护梯方式要比台地清耕方式好,郁闭度大的经济林如杨梅林地台地清耕方式要比台地护梯方式好。 3.不同造林方式林地初期水土流失都较轻微,差异性不大,从观测数据来看该研究区顺坡造林水土流失情况要好一些,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从长期来看台地带状造林效果最好。 4.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表明,以加速地表植被恢复为目的的人为干扰在初期往往会加剧水土流失,在植被恢复初期的2-3年是主要水土流失阶段,应重点防治,以后呈下降趋势,而退化裸露地则变化不大,水土流失一直较严重;成熟林在受到较强烈人为干扰时会加剧林地水土流失,而林下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人为干扰的副作用;各种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依次为:竹林>林草结合>纯草>纯林>裸露地,这对于退耕地还林或还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退化地植被恢复试验表明浙江省由于降雨量较大,所以人工植被恢复相对较为容易,其中种植前进行翻地对于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效果明显,保水剂的使用则要根据当地的降雨特点及退化地坡度情况,以免产生相反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6-7
1 前言  7-9
  1.1 研究背景  7-8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8
  2.1 经济林地水土保持研究现状  10-15
    2.1.1 柑桔林  10-11
    2.1.2 板栗林  11-12
    2.1.3 竹林  12-14
    2.1.4 杨梅  14
    2.1.5 香榧林  14-15
  2.2 退化地生态恢复研究现状  15-18
    2.2.1 发展概况  15-17
    2.2.2 退化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  17
    2.2.3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  17
    2.2.4 红壤区退化地生态恢复  17-18
3 研究区概况  18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22
  4.1 处理设置  18-20
    4.1.1 经济林地不同耕作模式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18-19
    4.1.2 经济林地不同造林方式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19
    4.1.3 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19
    4.1.4 退化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19-20
  4.2 具体指标测定方法  20-21
    4.2.1 降雨、坡面径流、泥沙流失量的测定  20
    4.2.2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20-21
  4.3 评价指标  21-22
5 试验结果分析  22-49
  5.1 经济林研究结果分析  22-26
    5.1.1 经济林地不同耕作模式水土流失观测结果分析  22-24
    5.1.2 经济林地不同造林方式水土流失观测结果分析  24-26
  5.2 退化地植被恢复研究结果分析  26-49
    5.2.1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样地水土流失观测结果分析  26-46
      5.2.1.1 93-2000年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样地产流情况观测结果分析  26-40
      5.2.1.2 93-2000年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样地水土流失观测结果分析  40-43
      5.2.1.3 2002年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样地水土流失观测结果分析  43-46
    5.2.2 退化地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结果分析  46-49
      5.2.2.1 退化地种草植被恢复结果分析  46
      5.2.2.2 退化地林草结合植被恢复结果分析  46-47
      5.2.2.3 林下退化地植被恢复结果分析  47-49
6 结果与讨论  49-51
  6.1 结果  49-50
    6.1.1 经济林不同耕作模式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49
    6.1.2 经济林不同造林方式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49
    6.1.3 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9
    6.1.4 退化地植被恢复技术试验  49-50
  6.2 讨论  50-51
    6.2.1 经济林不同耕作模式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50
    6.2.2 经济林不同造林方式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50
    6.2.3 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0
    6.2.4 退化地植被恢复技术试验  50-51
参考文献  51-57
英文摘要  57-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2.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及机制研究,S157
  3. 闽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S157
  4. 福建省规模化养猪场污染治理对策研究,S828
  5.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S157
  6. GIS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研究,S157
  7.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对中国OEM厂商战略升级的影响,F279.2
  8. 联盟合作伙伴所在行业的关联度、联盟伙伴关系对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F224
  9. 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区评价及措施配置研究,S157
  10. 阜新孙家湾矸石山水土流失和沟蚀演变研究,S157.1
  11. 基于“3S”技术的安溪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S157
  12. 和谐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危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G647.1
  13. 中小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研究,F842.3
  14. 论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F270
  15. 对测绘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研究,P205
  16. 抚仙湖典型小流域烤烟坡地施肥与N、P输出特征研究,S572
  17.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坡面径流侵蚀研究,S157.1
  18. 连锁董事网络与关联方网络对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F721.7;F272
  19. 黑土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沙产流与侵蚀性降雨研究,S157
  20. 人工植物群落对富磷背景裸露坡地水土流失控制的影响,S157
  21. 基于DEM的黄土丘陵区分布式小流域产流产沙模型的研究,S15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水土保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