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

作 者: 周媛
导 师: 刘新琳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审计结果公告 舆论监督 审计机关 问责制
分类号: F239.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5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仅是政府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重要渠道。它的实行有利于政府部门行为的公开化;有利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从1996年起,财政预算报告审计就开始通过报纸等媒体公开。自1998年起,我国公众开始部分了解审计报告的内容,如1998年揭露的粮食系统6年损失2140亿元等特大案件。1999年6月,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首次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提交了一份令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31亿元的资金数量被挤占挪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2003年12月,审计署公告了防治非典专项资金和捐赠款物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从此正式确立。2004年6月,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呈送了一份沉甸甸的审计清单,几十亿元资金黑洞让人震惊。2005年6月,经审计38个中央部门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90.6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截止目前为止,审计署已经发布了20个审计结果公告。在上述背景下,笔者选择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审计署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并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为实现此目的,就有必要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概念、程序、内容、方式等进行深入地研究,有必要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产生的背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进行深入地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并对其进行展望和提出意见。本文的主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基础理论。该部分主要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定义和产生的理论依据两方面来研究。在介绍目前法律条文和理论界中有关审计结果公告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认识。笔者认为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家审计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审计监督管理权时通过一定的形式,依法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果的内容向社会公众或特定对象公告的一种制度。同时,审计结果公告作为一种制度,必然有其产生的理论依据。首先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分析。根据我国的宪法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独立进行认定后,最终必须向托付人报告,再由人民据此决定是否解除受托人的责任。其次从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强调“经济人”假设、个人主义和交易政治学三方面。该理论认为在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受权力、地位、名望等驱使而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使公共选择的结果偏离公共目标,所以有必要通过审计结果公告,使社会公众了解审计工作的内容与质量以及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审计与整改情况。最后,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强调人民知情权、政府透明度及政府可问责性。公众需要独立的部门来考核评价政府的绩效,以了解政府是否高效、负责任地运行。国家审计就是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政治需求而产生的,并向社会公众公布审计结果,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运行和管理状况进行了解的迫切需求。第二部分国内外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比较分析。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审计体制下的运用情况,如立法型审计体制的美国,司法型审计体制的法国,独立型审计体制的德国。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已经是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上大多国家都建立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于一些审计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更是比较全面,而且大都有法律条文作为保障。虽然由于各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体系和审计历史背景不同,造成了各国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方面的差异,但大部分国家关于审计结果公告的理念是一致的,都认为审计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只有增强公开性,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行政监督与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协同作用。第三部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我国运用的现状及其缺陷分析。该部分主要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法律法规、程序、内容、框架、方式和问责机制六个方面来分析目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存在的缺陷。在公告的法律法规方面,笔者通过对目前存在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法律法规存在法律效力不强、法律表达不严谨、法律内容不完整等缺陷;在公告的程序方面,笔者通过分析研究相关法律规章对审计结果公告程序的规定,提出审批程序过多,公告程序不规范、缺乏事前和事后公告程序规定的缺陷;在公告的内容方面,笔者将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法律规定与现实审计结果公告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当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内容进行了统计汇总,再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公告的数量少,公告类型有限和缺少审计结果特别公告的不足;在公告的框架方面,笔者将国外审计结果公告框架与我国现行的审计结果公告框架进行比较,提出公告的框架不规范等缺陷;在公告的方式方面,笔者介绍了国外的审计结果公告方式,同时,总结了我国从审计结果公告实施以来,所采取的审计结果公告形式;在公告的问责方面,笔者截取了《教育部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中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情况及建议片段,得出了我国审计结果公告问责制存在行政体制权责不清、问责范围太窄和问责处罚过轻的不足。第四部分完善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建议。通过前一部分的缺陷分析,笔者在这一部分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了七点建设性的意见和设想。一是应改革我国审计体制,增强独立性;二是完善法律内容,规范法律用词来克服法律障碍;三是改进审计结果公告程序。笔者将审计结果公告程序分为六阶段:策划阶段、调查阶段、撰写阶段、审批阶段、公告阶段、终结阶段;四是扩大审计结果公告内容。除了数量和类型上的丰富外,笔者还提出增加后续审计信息的公告,以便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审计监督的价值;五是完善审计结果公告框架。笔者提出删除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相应增加公告的依据、目的和对特别规定的公告;六是完善审计结果公告的方式。笔者提出不仅要推进公告方式的多样化,而且还要注意公告方式的正确选择;七是建立健全公告的问责机制。笔者提出由人大来启动问责机制,扩充问责范围等。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选题新颖。本文题目是出自于中国审计学会2005年至2009年审计理论研究规划。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制定的《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提出:“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改进现行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建立适合于对外公告的审计报告制度;积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到2007年,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2、研究方法独特。本文的总体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方法为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同时借助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在研究审计结果公告的基本要素基础上,结合目前审计结果公告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3、在总结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找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的提出了一些大胆的设想。如对审计体制的改革、对有关审计结果公告法律法规的完善、对审计结果公告程序的规定、以及对审计结果公告所披露问题的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7
ABSTRACT  7-11
1. 导论  11-18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2
  1.2 研究现状  12-15
  1.3 研究思路及逻辑结构  15
  1.4 研究方法  15-16
  1.5 创新与不足  16-18
2.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基础理论  18-23
  2.1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基本内涵  18-19
  2.2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理论依据  19-23
3. 国内外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比较分析  23-29
  3.1 国外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23-26
  3.2 国内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26-27
  3.3 国内外审计结果公告比较及评价  27-29
4.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我国运用的现状及其缺陷分析  29-49
  4.1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法律、法规  29-33
  4.2 审计结果公告的程序  33-36
  4.3 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  36-42
  4.4 审计结果公告的框架  42-44
  4.5 审计结果公告的方式  44-45
  4.6 审计结果公告的问责制  45-49
5. 完善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建议  49-60
  5.1 改革审计体制,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49-50
  5.2 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法律法规  50-52
  5.3 改进审计结果公告程序  52-54
  5.4 扩大审计结果公告内容  54-55
  5.5 丰富审计结果公告框架  55-57
  5.6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的方式  57-58
  5.7 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公告披露问题的问责机制  58-60
参考文献  60-64
后记  64-65
致谢  65-66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6

相似论文

  1.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D922.68
  2.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探讨,D035
  3. 我国行政问责制有效运行研究,D630
  4. 我国电视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G229.2
  5. 不同审计主体的环境审计比较研究,F239.6
  6. 行政问责制的法理基础及制度构建,D922.1
  7. 论我国公务员问责制的完善,D630.3
  8. 江西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F239.22
  9. K市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研究,F239.22
  10. 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262.3
  11. 公民网络舆论监督权研究,D630
  12.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执行过程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262.3
  13. 基层审计机关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探析,F239.22
  14. 论法律对媒体监督权的规范,D920.0
  15. 地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对策研究,F239.4
  16.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D262.3
  17.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G206
  18. 论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平衡,G206
  19. 论我国报纸的批评性报道,G212
  20. 我国高校管理改革中引入问责制的可行性研究,G647
  21. 优化我国官员问责制度的对策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审计 > 审计工作组织与制度 > 中国 > 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