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氟苯尼考在健康和弧菌感染梭子蟹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作 者: 秦方锦
导 师: 金珊
学 校: 宁波大学
专 业: 水产养殖
关键词: 氟苯尼考 三疣梭子蟹 溶藻弧菌 药代动力学
分类号: R96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提高,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病发病率日趋增长、流行范围甚广,严重制约了这一养殖品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急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渔用药物对其进行防治。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又称氟甲砜霉素,是新一代动物专用的氯霉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低毒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各种水产动物细菌性感染疾病。本论文结合当前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筛选了这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渔用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并在建立疾病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旨在评价氟苯尼考对养殖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病防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而为渔药的科学、规范化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氟苯尼考在健康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在(21±2)℃水温条件下,按25mg/kg剂量给健康三疣梭子蟹单次口灌氟苯尼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血淋巴和肌肉及肝胰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氟苯尼考的色谱行为良好,保留时间为7.815min,在0.05–10μg/mL范围内相关性显著(r=0.9995),最低检测限为0.025μg/mL。氟苯尼考的平均回收率为89.02±6.24%,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均在5%以内,说明本方法适用于样品测定。各药时数据表明,氟苯尼考不均匀的广泛分布于三疣梭子蟹全身各组织,其中肝胰腺中药物吸收最快,肌肉较不易吸收和分布。用药7d后健康三疣梭子蟹各组织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基本维持在0.1μg/mL以下。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该三种组织中的代谢过程均符合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方程分别为C血淋巴= 15.230e―0.253t+0.696e-0.015t-15.926e-0.697t,C肌肉= 6.753e―0.670t+1.445e-0.014t-8.198e-2.419t,C肝胰腺= 9.222e―3.068t+1.484e-0.017t-10.706e-15.886t。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2.385h、0.816h和0.143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6.609h、50.236h和39.903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5.980μg/mL,4.199μg/mL和6.324μg/mL,清除率(CLs)分别为0.297L/kg·h、0.224L/kg·h和0.285 L/kg·h,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2.408L/kg、3.957L/kg和2.802L/kg,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84.153μg/mL·h、111.396μg/mL·h和87.765μg/mL·h,反映该药具有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消除缓慢等特点,对三疣梭子蟹的全身感染性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2.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病模型的构建用溶藻弧菌(107CFU/mL)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于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观察蟹体的行动、体表及内部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测定THCs及血淋巴、肌肉、肝胰腺三种主要组织中的AKP、ACP、POD活性和T–AOC水平。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24h后其行动、体表及内部器官组织等病理症状逐渐明显,肝胰腺、血淋巴、肌肉等三种主要组织中的AKP、ACP、POD活性和T–AOC水平及THCs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药物防治的主要对象为早期发病群体,因此本研究中以感染病原菌24h后蟹体内的THCs、AKP、ACP、POD和T–AOC等指标作为其疾病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的的判断依据,且采用上述方法构建的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病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性较强,并便于观测感染前后蟹体的变化情况。3.疾病模型下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在(21±2)℃水温条件下,疾病模型下以25mg/kg剂量的氟苯尼考对三疣梭子蟹口灌给药后,其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药物代谢过程均符合带时滞的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方程分别为C血淋巴= 18.071e―0.249t+1.711e-0.012t-19.782e-0.3933t,C肌肉= 19.012e―0.676t+1.440e-0.011t-20.452e-0.874t,C肝胰腺= 19.283e―3.286t+1.427e-0.014t-20.710e-4.363t。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3.700h、1.662h和0.331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55.667 h、63.349h和48.437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4.209μg/mL,2.809μg/mL和3.032μg/mL,清除率(CLs)分别为0.157L/kg·h、0.183L/kg·h和0.248 L/kg·h,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3.017L/kg、4.366L/kg和4.043L/kg ,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159.649μg/mL·h、136.329μg/mL·h和100.843μg/mL·h。与健康组相比,溶藻弧菌感染可以改变三疣梭子蟹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中的药动学参数,使其吸收和消除速度减慢、达峰时间推迟、半衰期延长、清除率减低、最高药物浓度下降、表观分布容积和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变大。假设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100%,建议以25 mg/kg剂量口灌给药时,采用首剂加倍,每日给药2次,给药时间间隔为12h的给药方案。若以农业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的氟苯尼考最高残留限量0.1mg/kg为标准,建议患病三疣梭子蟹口服氟苯尼考的休药期不低于250度日,即水温为25℃时,休药期应≥10d。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2
引言  12-14
1 绪论  14-26
  1.1 我国渔用药物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4-15
  1.2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15-21
    1.2.1 氯霉素类  16-17
    1.2.2 四环素类  17-18
    1.2.3 磺胺类  18-19
    1.2.4 喹诺酮类  19-20
    1.2.5 硝基呋喃类  20-21
  1.3 影响水产动物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因素  21-22
    1.3.1 种属差异  21
    1.3.2 年龄和性别  21
    1.3.3 疾病  21-22
    1.3.4 给药途径  22
    1.3.5 温度  22
    1.3.6 盐度  22
  1.4 氟苯尼考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研究进展  22-25
    1.4.1 氟苯尼考的药效学研究  23-24
    1.4.2 氟苯尼考的药动学研究  24-25
  1.5 展望  25-26
2 氟苯尼考在健康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26-39
  2.1 材料与方法  26-28
    2.1.1 试验材料  26-27
    2.1.2 试验方法  27-28
    2.1.3 数据处理  28
  2.2 结果  28-36
    2.2.1 氟苯尼考的色谱行为  28-32
    2.2.2 标准曲线及检测限  32-33
    2.2.3 回收率与精密度  33-34
    2.2.4 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和分布  34-35
    2.2.5 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  35-36
  2.3 讨论  36-39
    2.3.1 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和分布特点  36-37
    2.3.2 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  37-39
3 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病模型的构建  39-51
  3.1 材料与方法  39-41
    3.1.1 试验材料  39-40
    3.1.2 试验方法  40-41
    3.1.3 数据处理  41
  3.2 结果  41-45
    3.2.1 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  41
    3.2.2 细菌分离及鉴定  41-42
    3.2.3 溶藻弧菌感染后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密度的变化  42
    3.2.4 溶藻弧菌感染后三疣体内AKP 活性的变化  42
    3.2.5 溶藻弧菌感染后三疣梭子蟹体内ACP 活性的变化  42-45
    3.2.6 溶藻弧菌感染后三疣梭子蟹体内POD 活性的变化  45
    3.2.7 溶藻弧菌感染后三疣梭子蟹体内T–AOC 活性的变化  45
  3.3 讨论  45-51
    3.3.1 溶藻弧菌感染对三疣梭子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5-49
    3.3.2 关于溶藻弧菌病模型构建的探讨  49-51
4 疾病模型下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51-62
  4.1 材料与方法  51-52
    4.1.1 试验材料  51-52
    4.1.2 试验方法  52
    4.1.3 数据处理  52
  4.2 结果  52-59
    4.2.1 溶藻弧菌病模型的构建  52
    4.2.2 氟苯尼考的色谱行为  52
    4.2.3 标准曲线及检测限  52
    4.2.4 回收率与精密度  52-57
    4.2.5 氟苯尼考在感染三疣梭子蟹体内的浓度变化  57
    4.2.6 氟苯尼考在感染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  57-58
    4.2.7 氟苯尼考在健康和感染三疣梭子蟹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比较  58-59
  4.3 讨论  59-62
    4.3.1 弧菌感染对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59-61
    4.3.2 对氟苯尼考应用的建议  61-62
5 主要结论  62-63
  5.1 氟苯尼考在健康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62
  5.2 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病模型的构建  62
  5.3 疾病模型下氟苯尼考在三疣梭子蟹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62-63
参考文献  63-72
在学研究成果  72-73
致谢  73

相似论文

  1. 溶藻弧菌噬菌体、菌影疫苗及其对对虾免疫保护性的比较研究,S945
  2. 溶藻弧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与保藏方法的研究,S943
  3. 溶藻弧菌诱导红笛鲷仔鱼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其表达序列标签分析,S943
  4. 溶藻弧菌耐四种抗生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S941
  5. 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TQ463
  6. 氟苯尼考、喹乙醇的环境行为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X713
  7.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兔VX2肝移植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735.7
  8. 贝伐单抗-PLGA缓释微球兔眼玻璃体腔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分布研究,R96
  9. 应用IP-RP-HPLC法研究磷酸肌酸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处置,R96
  10. 血浆中决奈达隆和活性代谢产物SR35021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应用,R96
  11. HPLC-MS/MS技术在环苯扎林和来托司坦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R96
  12. 酪蛋白固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研制及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R96
  13. 莲心生物碱的荧光法含量测定及甲基莲心碱对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R965
  14. 抗肿瘤药物CG007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R96
  15. 比卡鲁胺对映异构体的手性拆分与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16. 用于溶藻弧菌快速检测的免疫磁珠技术的研究,S941
  17. 培养与免培养结合研究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细菌多样性,S968.252
  18. 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肼屈嗪的含量分析方法和肼屈嗪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965
  19. 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R289.1
  20. 氟苯尼考在黄颡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的研究,S948
  21. 三疣梭子蟹在氨氮胁迫下免疫应答与解毒代谢机制的研究,S91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临床药理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